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0066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

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尚书》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

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C.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5.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

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B.礼乐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6.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8.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9.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10.“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11.《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2.右图是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的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

“罍”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

《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ò,东阶),牺尊在西。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B.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C.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D.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13.京剧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响无疑占据了决定地位,并因而形成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统。

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剧史并非纯粹的本土固有文化传统的反映,其发展过程中受新文化影响的是

A.昆曲的士大夫文乐理念B.戏曲的教化意识

C.市民阶层的休闲娱乐需要D.改革部分格律化、规范化的程式接近真实生活

14.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B.墨子C.老子D.孙膑

15.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

“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足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

”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

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6.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17.“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

”材料中据说的历史人物在儒学史上的地位是

A.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B.使儒学取得官学地位

C.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18.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

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19.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

良知。

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

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

该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20.《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2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22.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23.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2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5.“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

26.邓小平指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这段谈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27.“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28.谭其骧在1994年说:

“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

”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三个面向”

29.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仅呈现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30.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

“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31.《孙子兵法》说: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表明作者的战争思想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慎战,但不畏战D.避实击虚,攻其必备

32.“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33.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天人合一思想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

34.文学插图作为在文学书籍中的图像作品,其基本功能便是以图绘的形式描画和展现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图10对联“萍水相亲为恨豺狼当道路,桃园共契顿教龙虎会风云”所描画的历史故事出自小说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西游记》

35.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

36.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37.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38.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

39.马克思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骑士阶层的衰落B.促进欧洲殖民扩张

C.有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D.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40.《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

“《春秋》曰:

‘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

……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

”这反映了董仲舒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12分)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

正次王,王次春。

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

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

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

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4分)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4分)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4分)

 

42.(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别的观点?

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5分)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4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重大影响?

(4分)

 

43.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

……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4分)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1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CDCBB6-10ACDDA11--15BBDCD16--20DCDCD21-25DDCBD26-30BCCCD31--35CDBAC36--40CCCDD

41.【答案】

(1)发展:

董仲舒吸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德刑并用。

判断:

观点依据《春秋》;主张德为主,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政。

(4分)

(2)特点:

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糅合了佛道思想。

(4分)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

面对民族危亡,先进人士顺应时代要求,呼吁维新变法。

康有为宣称孔子是主张改革的先师,实际上是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

(4分)

42.

(1)材料一:

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

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4分)

(2)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

(1分)

“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

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国外事务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历史的反动。

(4分)

(3)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二者在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求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

(4分)

(4)区别:

材料四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继续和发展。

影响:

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4分)

43.答案:

(1)变化:

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分)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4分)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2分)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际,不断完善。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