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96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docx

董事长林明志发行人姜涵

董事長︰林明志  發行人︰姜 涵

會址︰108台北市貴陽街二段120號7樓之3

TEL︰(02)2711-8986 FAX:

(02)2711-7201

核准設立文號︰北市教六8823640400號

首頁︰http:

//home.educities.edu.tw/hymike/

鏡子1︰

雜誌

鏡子2︰

鏡子3︰

E-Mail︰hymike@

台北郵局許可證

台北字第681號

 

 

根據民法暨教育部文教財團法人監督準則相關規定,「財團法人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設立董事會管理會務,成員除發起人林明志先生、姜靜琴女士、李慧玟醫師、游乾桂老師、葉微微女士、林明昌老師、鄭莉玲女士、吳小鶯女士、周呂飛燕女士、蔡吳雅蘋女士、張淑伶女士。

本會委由德律聯合法律事務所劉緒倫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瑞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吳佩珍會計師提供會計及稅務諮詢服務。

、歡迎利用本會在第一商業銀行萬華分行007-181-10-061129帳號轉帳捐款,或利用本會郵政劃撥帳號19378913劃撥捐款。

查詢專線:

(02)2711-8986

 

 

、【活出智慧】姜涵老師:

9月6、13、20、27日展開

課程主旨:

透過主題式的題材,按照系統的方式解讀主題。

課程議題:

包含自我、兩性、婚姻、親職、孝親、家庭倫理等家庭範圍題材。

研討時間:

上午9:

30–12:

00(每週二)

學習費用:

自由樂捐(本課程為本會回饋社會之關懷系列活動)

、【影像點滴】江峰老師:

10月4、11、18、25日展開(敬請預留時間參加)

課程主旨:

透過電影的觀賞與討論,思考家庭各種互動關係,重新面對人生。

課程議題:

包含自我、兩性、婚姻、親職、孝親、家庭倫理等家庭範圍題材。

上課方式:

挑選影片播出,觀賞後切入評析,最後開放現場討論。

研討時間:

上午9:

30–12:

00(每週二)

學習費用:

自由樂捐(本課程為本會回饋社會之關懷系列活動)

、「親密對話」姜涵:

同時(第3頁)

同時,是一種很奇妙的想法,它彷彿也是人類在生存中……

、「江峰的親密左右腦」:

拆房子與愛人(第5頁)

透過「逆向聯想」、「指定聯想」等還是可以幫助學生開發思想的聯結能力……

、「文摘」傅佩榮教授:

老師要堅強(第7頁)

他在感嘆:

沒有人了解我啊!

……

心靈成長閱聽之路

、「種下思想收穫行動,種下行動收穫習慣,種下習慣收穫品格,種下品格收穫

命運。

」想要擁有「心靈」的安頓,「閱聽經典」最直接。

1.《傅佩榮解讀論語》CD版:

真誠出發,領悟至善,完成生命價值。

傅佩榮解讀論語(CD版,共52片),詳情請洽本會2711-8986

2.《傅佩榮解讀孟子》CD版:

仁義禮智,擇善固執,蓄養浩然之氣。

傅佩榮解讀孟子(CD版,共38片),詳情請洽本會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在自傳中說:

他自三十歲以後的生活原則,全

靠自小所背誦的《孟子》。

閱聽孟子可以迅速明白什麼是正確的的價值觀(青

少年太需要了),其次增強中文的程度與能力。

3.《傅佩榮解讀老子》CD版:

理解真實,體悟智慧,超越生命苦難。

傅佩榮解讀老子(CD版,共24片),詳情請洽本會

、姜涵分享「焦慮」已經出版CD

第一堂:

焦慮的來源、什麼是焦慮;第二堂:

焦慮的經驗、建設性焦慮

第三堂:

限制與焦慮、限制的價值;第四堂:

創造與焦慮、超越焦慮:

歡迎捐助(在家中學習成長)。

、「囉哩囉唆講清楚」節目月份光碟敬請贊助:

為服務無法收聽,或者想要反覆收聽節目的朋友,特別將每月全部播出內容壓縮成一片光碟(每月一片),以便讓您在電腦收聽,歡迎捐助(自用分享兩相宜)。

、親密月刊印刷版、電子版:

全年(十二期),請您以一年為基本捐助單位,踴躍訂閱。

★我們竭誠邀請朋友們,代替您的親人、好友、社團訂購「親密月刊」,讓家庭教育的理念,可以透過您的熱誠與慧眼幫助更多的人,同時也讓他們學習到:

如何恰如其分的掌握自己的角色,充實且圓融的享受家庭生活。

、以上內容,請電本會查詢:

02-2711-8986捐款敬請您運用郵政劃撥方式:

郵政劃撥帳號:

19378913 戶名:

財團法人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會

「與好好好有約」

「與好好好有約」家族由牟君志、蔡松哲聯袂擔任正副家長。

家族中的成員常常會轉貼、發表、摘錄很多很多好的文章,以及基金會開放給青少年的種種活動消息。

希望學員們能夠多多利用家族,以下是加入家族的方式:

1.奇摩雅虎的會員帳號、密碼(若沒有,可免費申請為奇摩會員)

2.奇摩首頁登入帳號、密碼,進入家族首頁,往下找到「家族查詢」,輸入名稱「與好好好有約」,或直接打網址

3.日後只需要登入奇摩會員,進入家族首頁「我的家族」,點選「與好好好有約」,就可以使用各項家族功能。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提出,電話:

02-27118986

同時

到底是你搞不清楚?

還是我搞不清楚?

你一下子要我這樣,又要我那樣!

我怎麼可能一下子這樣,還同時那樣呢!

「怎麼不可能,你又不是不會!

你根本就是不聽我的話,認為我是找你麻煩!

你不要忘了,我畢竟還是你媽,我有責任告訴你,你的問題出在哪裡!

你就沒有問題嗎?

你是我媽,你是爸爸的媽媽嗎?

你再這樣講話,沒有人要理你了。

「你跟你爸爸同一個鼻孔對我出氣。

好!

我就不管你們,讓你們隨心所欲,早上自己起床,吃飯自己弄,衣服自己洗,生病不要找我照顧你們!

媽-你怎麼老是岔開話題,我不是要你不要管我們,我只是想跟你說,我沒辦法同時做你要求的事情嘛!

「你就有辦法同時看書聽音樂還照鏡子;上MSN同時跟好幾個人說話;打手機還看電視;寫功課傳簡訊,你同時做的事情多到我數都數不完。

我只是要你把我疊好的衣服拿走順手收到櫃子裡面,這有什麼困難!

我已經把衣服都疊好了,只是要你先離開電腦來把衣服拿走,順手收到櫃子裡面。

你就說我搞不清楚,你的意思是我搞不清楚你現在正在上網,上網的時候我就不可以叫你做我叫你做的,把衣服拿走順手收到櫃子裡面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啦!

「你會有什麼意思?

說穿了,你的心態就是我打擾你。

就是不願意先停一下來幫我把衣服拿走。

我哪有這個意思啊!

你想太多了。

「想太多?

不是我想太多,是你想太少了。

你怎麼每次都這樣啊!

把我講的像一個笨蛋。

「我可沒講你是笨蛋啊?

最好是這樣!

「為什麼我講的話你都要添油加醋,然後去跟你老爸說:

媽媽說我是笨蛋。

你明明知道爸爸疼你,回頭就會說我。

哼!

你倒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我都還沒說你破壞我們夫妻感情!

到時候,我要是受不了你老爸念我,我就一走了之,看你還能編我什麼故事去跟你老爸說。

我哪有編故事啊!

「還說沒有……」

類似這樣的情境常常在每一個家庭中不斷上演,有的時候是媽媽受委屈,有的時候是孩子受委屈。

委屈,使雙方情緒發作、感情遞減,有時難免還會聯想到記憶中的往事,使痛苦再度浮現。

珍惜時間的人、受時間擠壓的人,不自覺地都會「希望同時」能把在時間軌道中的事情做完甚至做好。

然而,生活中哪裡只有這些基本的家事要做,還有很多應該做卻沒時間做,能夠做卻又時間不夠做,更別談想要做的事情能有多餘的時間空出來做了。

所以,我們在生活的實況中,想要讓自己有一點空閒,就真的得把握同時的要領。

最好,能在同時的範圍裡把應該做的全部做完,好讓身體的疲憊得以舒緩,想要做的事得以實現。

同時,是一種很奇妙的想法,它彷彿也是人類在生存中所特有的能力。

如果以發生在卡崔娜颶風橫掃過後的紐奧良來說,我們看到洪水所造成的問題必須很快地解決,於是救援工作展開的同時,有一群人彷彿陷入無政府狀態公然打劫。

這個同時,是針對在颶風過後同一時間不同空間中,有人救援、有人打劫;看新聞讓我們很快地了解到,「同時」在颶風過後另一個國度所發生的真實情況。

如果,讓我們看自己或者看周遭的人,顯然就比較難透過像媒體的拍攝方式一樣來增加對同時的了解。

於是,我們需要讓自己的雙眼變成具備攝影機的功能,攝下自己和周遭別人動作的畫面,然後透過心智的剪輯讓我們看到「同時」在我們身上所顯現的樣態。

此外,電腦讓我們同時可以進行工作,還可以連結網路迅速查詢資料、與人溝通(在溝通的同時,對方可以透過攝影機看到我們,電腦還會記錄談話),像現在我正在寫稿子,同時在MSN上和學生對話。

事實上,當我同時在做兩件事情的時候,心智的轉換必須很快速,而且不一定能兩者兼顧,也就是說寫稿需要專注,然而還同時對話就很容易中斷。

這個時候意識很快地警覺到寫稿中斷,於是我必須選擇要專注寫稿,還是繼續斷斷續續地寫稿。

必須選擇的情況,不是學生給我的,是我在寫稿子的時候,出現MSN的對話框,看到他的訊號。

我可以不回應他的訊號,之所以選擇回應是因為心裡有想法;我的想法是我想知道他好嗎?

想知道他好不好,當然就要和他對話,和他對話自然需要時間嘛。

寫稿需要專注、需要時間;對話需要投入、需要時間,兩者都在時間裡被豐富了?

還是被耽誤了?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就寫稿來說,我是作者;就對話來說,我是老師。

兩件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在這一段時間裡我有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責任與義務,但它們此刻又同時在電腦上工作。

整件事蠻有趣的。

我告訴作者要趕快寫稿子,作者在寫稿子的時候,我又告訴老師,學生在MSN的對話框出現了,請趕快和他連絡。

我讓作者和老師,在同時的情況下各做各的事,然後作者發現老師在對話的時候,他必須中斷,不能專心工作;老師則警覺到在對話的時候,作者一直在瞄他。

時間就在作者、老師兩種角色的互動中把各自工作進度向後延。

好在他們兩位都很有修養,只是稍稍用眼角瞄我,看我是不是能幫他們做個決定,決定是作者要先成全老師,還是老師要先成全作者,於是我以肯定的眼神要作者成全老師。

接下來,就看到老師在對話框裡頭寫了一長串的文字,寫完一段再讓電腦回到作者的文章裡,當學生的訊號回應時,作者又讓出電腦畫面讓老師繼續和學生對話。

我很開心作者願意聽我的決定,並且很有風度的支持老師與學生的對話。

在自主的意識中,主動的讓兩個角色發生在同時,代表我可以運用我的自由意志,「同時」就變得有趣而豐富了。

然而「同時」如果發生在人跟人之間的行動要求上,就變得很複雜了。

例如前面所說的孩子,他在家裡是孩子的角色,在網路上是網友,在MSN線上是別人的同學、朋友等等,他也有一個主體的我在統領同時發生在他身上的角色;媽媽的主體我在家裡就很自然地變成了妻子與母親的角色。

妻子、母親都同屬於我又同在一個軀體,任何人都是這樣的,於是每一個主體在不同的領域與時空中穿戴著不同的角色。

同時擁有各種角色,每一個角色又同時可以做好幾件事,如果我們不能夠細細地思考,好好地分辨,就很容易發生混淆。

我們常常說:

學生的角色就是應該把書念好。

但是,我們也別忘了,除了學生的角色,這個學生同時是我的孩子、是長輩的孫子、是別人的同學與朋友、是公民,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有主體自我的人。

那麼,是不是在念書的同時,也要訓練他學會怎麼穿戴不同的角色。

拆房子與愛人

────「A腦研究室」開幕詞

作家張惠菁小姐在她的文章〈拆房子〉一開始就引用了英國小說家哈尼夫.庫雷西的話說:

「愛上一個人很容易,只要讓步就行了。

──《你不相信的事》,大塊文化

先不論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奇怪!

拆房子和愛上一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我在心裡已經忍不住嘀咕。

對啊!

試想:

大學學測或指考作文題目如下──

房子,對許多人而言,不止是身體的休憩處,也是心靈的歸依所。

我們每天乃至於一生,不斷在離房與回房的歷程中,構築出一天以至於一生的故事。

一般人離房後總不免有回房的企盼,但也有人視回房為畏途。

回房對每個人而言,往往存在著不同的意義,而一旦房子拆了,更讓人無房可歸。

對於創作者來說,拆房子更有其特殊的意義。

例如:

作家張惠菁以「愛上一個人很容易,只要讓步就行了。

」開場,讀者正在為這句話沈吟思索時,突然語鋒一轉,提到「颱風將來的某一日,我在一面山的位置上讀小說」,然後寫到山色、樹,接著居然可以連結到「最近,家附近的一間日式木構平房給拆除了」!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標題正是「拆房子」。

試以「拆房子」為題,寫一篇首尾具足、結構完整的文章。

敘事、抒情、議論皆無不可,文長不限。

這樣的作文題目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怪在哪裡?

是從頭到尾都怪?

還是從哪裡開始怪?

是哪些字特別怪?

還是哪些段落特別怪?

請想想看)

有趣的是,把文章從頭到尾看一遍,不但不會覺得奇怪,還會對作者的巧思、妙比咀嚼讚嘆,深受啟發。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使我想到:

在風格營上課,常常講著講著,會岔開主題,走到離題很遠的話題上,然後突然煞車,問同學為什麼會走到這裡?

剛開始,同學常常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幾次之後,同學們慢慢懂得回溯分岔點,然後一步步推回最早的分岔口,就可以找到當初為什麼會離題的原因。

上述過程,其實是一種「逆向聯想」的作法,也就是藉著記憶和話題的線索,設法把因為聯想而擴大的網絡一步一步地收縮還原到最初的主、支幹分岔點,然後就可以找回主幹,然後回到上課的主題上。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在她的書上說:

「……我們的心智(包括記憶、語言、思考)其實都是幾千萬個神經元聯結所形成的神經迴路,……所謂『創造發明』是兩個不相干的東西放在一起找出一個新的用途,在神經上就是兩個不同的神經迴路接在一起,形成第三個迴路。

在過去,新進人員的錄用都是以智力測驗和學校成績為準,後來發現很會考試的人往往聯想力和創造力不高,因此現在有些公司改用聯想力的測驗,……他們發現技術可以訓練,知識可以學習,但是聯想力沒有辦法教,必須靠平時累積的知識背景幫助神經之間的連接,使一條神經迴路的啟動能帶動其他與它連接的迴路,從而產生新的念頭【江峰按:

聯想力該如何傳遞?

這正是我在「影像對話工作坊」帶學員討論電影時,經常想到的問題】」(《知書達理》,遠流)

聯想力(也就是達文西七種天才中的「關連」)確實不好教,尤其是創造發明的聯想力常常是一種跳躍式思考,聯結前後的兩端常常看不出有何關連,偏偏在創作者來看,前後兩端的關係非常密切,兩者的連接天經地義!

這又讓我想到林明昌老師在寫作班裡曾經讓同學玩過的「字頭接字尾」遊戲,規則很簡單:

同音字的字頭接字尾,舉一個詞開頭,另一詞為目標,請同學在筆記本上寫下所有歷程。

評比出使用最少詞彙的前三名,寫在黑板上,並比較三人差異及巧思。

【江峰按:

同音字的限制或許是避免同字破音。

另外,遊戲過程中似乎沒有同學使用同音異字,所以,口頭規則裡或許有同字同音的限制。

當時的題目我還記得是:

一、從「同學」接到「老師」(中間需要三個步驟)

二、從「江峰」接到「姜涵」(中間需要?

個步驟)

三、從「姜涵」接到「江峰」(中間需要?

個步驟)

四、從「家庭」接到「冷氣」(中間需要?

個步驟)

五、從「書桌」接到「合作」(中間需要?

個步驟)

第一題算練習題,而從同學連接到老師也很自然。

第二、三兩題分別是正反向,表示連接的方向可以正著來,也可以反著來;至於姜涵和江峰因為都是老師,又是夫妻,會聯想在一起也很自然。

第四、五兩題就比較跳躍,以家庭和冷氣來說,雖然家裡有冷氣(機)的情況相當普遍,可是家庭可以連接的東西很多,例如家人、休息、溫馨、避風港等等,不一定會想到冷氣;再以書桌和合作來看,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一般人看到書桌會聯想到功課、讀書、用功、考試等等,怎麼會跳到合作呢?

【江峰按:

突然想到電視節目「食字路口」也有類似的作法,但一來明昌老師是三年前就帶同學玩「字頭接字尾」,二來該節目中似乎可以同音異字,比較容易。

所以還是寫作班厲害】

因此,同學在連接的過程中就必須發揮想像力,讓字尾可以從不同的分岔發展出去,設法通往目標;更有趣的是,還可以從目標回溯,讓字頭逆向回到題目的字尾!

而整個過程中同學也體會到:

創作想像必須配合平日累積的豐富辭彙,才能讓兩個毫不相干的詞連接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

「字頭接字尾」遊戲其實可以看成是「指定聯想」的練習。

課堂中一般比較不會採用自由聯想,因為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很難讓同學都往特定的方向去聯結,如此,則無法比較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教案之間,或同學與老師之間的差異,也就無從看出同學可以調整的地方。

相對地,指定聯想就可以在預先設定的範圍中,檢驗同學的知識基礎,測試同學的應用能力,同時因為範圍確定,就可以設定參考答案,然後比較同學的答案與參考答案之間的異同;觀察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個別差異;歸納整體共同具備的特性等等,然後據此找出同學改進的方向。

由此可見,聯想之所以難教,是因為它是我們內在的思考過程,不但外人很難理解,有時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見得清楚,又如何教別人?

不過,平時累積的知識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聯想,就如同洪蘭教授所說「幫助神經之間的連接,使一條神經迴路的啟動能帶動其他與它連接的迴路,從而產生新的念頭」。

至於創造發明的聯想(即「靈感」、「點子」)因為兩者的斷層更大,想要把兩者聯結起來更困難!

但是透過上述「逆向聯想」、「指定聯想」以及其他思考能力的練習,還是可以幫助學生開發思想的聯結能力。

話又說回來,你能看出「拆房子和愛上一個人」有什麼關係嗎?

九月七日(週三)起,我在「A腦研究室」裡將會細說分明。

老師要堅強

傅佩榮

一位現職高中老師參加了台大主辦的「生命教育學分班」,聽過我的三堂課。

他在期末的讀書報告中,描寫他回到自己的大學母校,得知從前一位最能鼓勵學生也最受學生感念的教授,竟然患了憂鬱症。

這真是一件讓人無法想像也無法接受的殘酷事實。

然後,報告中的結論是:

老師們應該多多保重,以免學生失去心靈上的依靠。

就在最近幾天,媒體中還有關於「流浪教師」的消息。

五萬多位取得教師資格卻找不到聘用學校的「大學畢業生」(其中當然也有碩士與博士),在經歷這一段謀職的艱辛歷程之後,心態會不會有些變化?

如果換了是我,可能覺得委屈、悽慘,深感不義而憤怒,然後將來即使終於如願以償了,也可能削減了心中原有的抱負與熱忱,以及擔任老師最不可缺少的「樂觀」情緒。

我雖然使用「樂觀情緒」一詞,但是我也清楚知道:

樂觀不只是一種情緒而已。

情緒是來自感覺並且易於改變的,而樂觀則是一種明確的生活態度。

以孔子為例,他在別人眼中,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也」,明明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不會成功,卻依然放手去做;另一方面,孔子可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換言之,我們要學習的是:

如何去做一件沒有希望成功的事,卻依然保持快樂的心境?

當然,孔子原先的理想是從事政治改革,而這在當時春秋時代末期的魯國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依孔子的標準來判斷,這可能在人類大多數的時代,都沒有什麼希望);那麼,他後來從事教育工作,是否「比較」有希望開花結果呢?

如果依孔子自己所定的標準,則這個問題的答案依舊是讓人失望的。

不錯,孔子的學生中不乏傑出的人才,可以任職於政府,為百姓謀些福祉。

但是,學生之中,在「政事」方面受到肯定的冉有與子路,在孔子看來連「大臣」的標準卻達不到。

所謂大臣,是指「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這八字箴言難道不是讀書人就業工作時的基本要求?

但是,孔子的及門弟子做不到,並且後代知識份子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事實上,這個要求的困難在於:

先須明白孔子所謂的「道」是什麼?

但是,學生中有幾人了解孔子心目中的「道」呢?

孔子即使樂觀奮鬥,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悲觀的事實,就是「莫我知也夫!

」他在感嘆:

沒有人了解我啊!

在此,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分辨清楚:

像孔子這樣的大哲,他的「一貫之道」肯定是很難了解的;但是,不了解孔子的道,就不能擔任老師嗎?

非也。

因為「老師」這個行業也是分門別類、各有專長的;並且,事實上,不認識孔子而擔任教職的人,古今中外不可勝數。

更何況,孔子自己也同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是人在發揚道的理想,而不是先學會了道,才懂得人生。

引申而言,任何人只要秉持真誠之心,就可以從內心的要求中,找到人生的正確途徑。

因此,身爲老師,只要真誠面對自己的良心與工作,在教導學生時認真負責,久而久之,自然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

談到「師」這個字,大家立即想到什麼?

有關交友的調查,詢問民眾所樂意結識的朋友是何種「師」?

則答案往往是:

醫師、律師、法師、會計師、股市名師等等。

誰會想要結識老師呢?

如果一位老師只是某項專業學科的老師,亦即只是經師而不是人師,只教學生專業知識而不教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在此亦包含身教的方式),那麼學生在畢業離校之後,為什麼還要回頭看一眼這樣的老師?

老師也是凡人,也可能罹患憂鬱症,也可能受到各種打擊考驗而變得憤世嫉俗,但是這個行業是要「教人」的,所以老師必須堅強起來,學習孔子的思想與精神吧!

編按:

以上文章經作者同意轉載自青年日報〈愛智手札〉

奶奶與我

張淑伶

這個月適逢奶奶住爸爸這邊(奶奶有四個兒子,輪流住),媽媽暫時失去自由;而我呢?

也好像多了一雙眼睛盯著我,空氣中多了份怪怪的氣氛。

每天奶奶總是關心地問我:

衣服洗了沒?

早餐吃什麼?

又要去那裡了?

晚餐準備了嗎?

……,雖然明知有長者的關心應覺得很幸福,但有時還真有些招架不住,尤其是當你發覺同桌吃飯時,她連你吃多少飯、吃了那幾樣菜色,都比你清楚時,感覺真的怪怪的!

其實我與奶奶有著特殊的因緣,因身為長孫女的關係,從小就和奶奶睡一張床,一直到九歲才隨父母離開老家。

所以我們一直有著較親密的關係,我也自認為奶奶疼我比別了多了幾分。

但隨著歲月的增長,彼此的關係似乎淡薄了許多,尤其是結婚後,感覺更是明顯。

認識我的人大都知道,我因為因緣巧合住在娘家隔壁,地利之便確實得到父母親許多照顧,但也少不了要照應父母親及奶奶的需求。

要不是經過訓練,現在頭腦較清楚,夾在婆家與娘家之間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目前最常困擾我的是:

例行的祭祖、拜拜事件。

小小事件卻給我很大的省思與感想,也讓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女人,你到底要的是什麼?

奶奶是個完全被傳統框住的人,未受教育再加上從小為人養女,思想很封閉。

拜拜在她一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媽媽在她嚴格的訓練與堅持下,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常常為了準備拜拜可以連續忙二、三天,而且得清晨四、五點起床準備一、二十道菜,才算是有誠意。

拜完了還得拜託大家吃,而爸爸也常因吃剩菜吃到翻臉。

我真的不懂,為何一定要堅持這種既浪費又不環保的習俗,若真有神明,我相信祂也不會贊同此種祭拜方式。

但在奶奶與媽媽根深蒂固的觀念裡,這一切都不容破壞與改變,深怕那裡做得不好會得罪神明,而減少福氣。

在規勸無效的情況下,我也只好學著接納與接受。

理論上娘家的祭祀並不關我的事,但家裡的人上班的上班,逃的逃,而我就是那個全世界最閒的人,也就是最適合幫忙的人選。

在奶奶的觀念裡,除了賺錢的事外,最重要的就是拜拜、吃飯、洗衣服。

所以,我平常所做的一大堆事(例如:

義工,上課……等),在奶奶的眼裡都是一些不務正業吃飽撐著的事,也難怪她覺得回家幫忙媽媽準備拜拜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只是奶奶好像搞錯對象了,不是應該是我弟妹嗎?

在奶奶的眼裡,我是個奇怪的人,老是做一些不是女人該做的事,而女人該做的事嘛(煮飯、洗衣),我做的都不合她的標準。

為了我好,奶奶總覺得她有責任把我看好,所以我每天衣服洗了沒、飯煮好了沒、有沒有準時回家……等,就變成她的重要職務。

並非我不能體諒奶奶的生活背景,也不是不了解奶奶的用心良苦,只是看看奶奶的一生,真的有一些感傷。

幼年吃盡苦頭,為人婦、為人母時為一大群孩子更是簡衣縮食,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年老了,雖不用煩惱經濟問題,但也頓失生活重心,生活中的瑣事變成她唯一能關心的事,電視更是陪伴她的好友。

其實奶奶的兒女們都算孝順,只是大家都以生活所需之物質做為孝順的表現。

尤其是吃的方面,四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