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962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单元综合检测四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综合检测(四)

第七、八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3·济南模拟)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科索沃战争

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尼克松上台执政后,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实行战略收缩,其主要原因是(  )

A.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冲击

C.美国债务负担沉重

D.苏联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

4.(2012·徐州中考)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对当前世界格局新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格局形成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D.多极化不断加速发展

6.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

A.美国侵略越南B.苏联占领阿富汗

C.古巴导弹危机D.科索沃战争

7.有一幅漫画,形容科索沃战争很恰当,它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B.美国无视联合国原则,置联合国于不顾

C.美国和联合国联合应对南联盟

D.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8.iPhone5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中国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

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

A.贸易自由化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D.政治多极化

9.(2012·咸宁中考)下列关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越来越大

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④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其自身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

B.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没有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

C.发达国家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D.发达国家控制了世界贸易组织

11.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标志性事件包括(  )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苏联解体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①③

12.(2012·安顺中考)九年级

(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

13.下列新闻时事中,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  )

①用QQ软件视频聊天②克隆羊“多利”诞生

③网络购物,网络就医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4.(2012·安徽中考)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器轰鸣,火车飞驰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15.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如果要研发克制这种病毒的疫苗,它应属于哪一研究领域的课题(  )

A.原子能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D.电子计算机

16.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出现的情景中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蒋介石乘坐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0年某市中考阅卷全部采用网上阅卷

17.下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技术

18.下列文艺作品与阐述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

B.《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巨著

C.《格尔尼卡》——抗议法西斯的暴行

D.《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

19.对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威尼斯商人》

B.毕加索——《向日葵》

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D.海明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下表是一份历史名人简历。

据此判断,他的中文译名是(  )

姓名

Picasso

国籍

西班牙

生卒年份

1881—1973年

代表作

《格尔尼卡》

A.达·芬奇

B.毕加索

C.凡高

D.贝多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2013·乐山中考)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某校九年级

(1)班的同学决定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

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主题一 表解历史

材料一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时间

国际关系格局

形成标志

维护工具

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A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国际联盟

B

两极格局

雅尔塔会议

C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

多极化趋势

D

联合国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标有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4分)上表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1分)

主题二 读图释史

材料二 一组国际经济组织标志:

(2)材料二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该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分)

主题三 文汇历史

材料三 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因素,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高水平。

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材料四 日本自民党5月30日上午召开国防小组和安全调查会的联席会议,批准了有关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建议草案。

考虑到朝鲜的核导弹开发,草案建议政府考虑使自卫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建议草案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提出了加强岛屿防卫。

——摘编自《参考消息<日拟发展攻击敌国基地能力>》

2013年5月31日第19830期

(3)当今,日本经济再次强大,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战争吗?

(1分)请你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分)

22.(2013·重庆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材料二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

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三 第十六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2013年5月16日在重庆开幕。

45个国家(地区)的637家跨国公司、近6000家企业参会。

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32家。

本届渝洽会以“国际投资、全球贸易、内陆开放、区域合作”为主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内涵。

(2分)这一“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所述的“渝洽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潮流?

(2分)

(4)综上,为防止战争重演,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应推行怎样的政策。

(2分)

23.观察有关科技革命的示意图——向“距离”挑战,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

(4分)

(2)图①、图②中的科技成果分别是谁发明的?

(2分)请写出这两项发明的动力机。

(2分)

(3)图③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分)

(4)中国紧跟时代步伐,在图③所示领域也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2分)

(5)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向“距离”挑战的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分)

24.(2012·常德中考)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4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4分)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时间:

1945年5月8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时间。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此后进入冷战时期。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冷战时期,美国在军事上建立了北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0世纪70年代,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上台后,实行了战略收缩。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开始后,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也早已结束。

华沙条约组织在苏联解体后解散。

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仍然存在。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A、B、C发生在冷战期间,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判断能力。

漫画中美国站在联合国的背上拿着导弹,暗喻美国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境内实行狂轰滥炸。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iPhone5手机的生产,由世界很多国家共同来完成,说明其生产行为的国际化。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故本题选B。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①叙述错误。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11.【解析】选C。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生在2001年,都不符合“20世纪最后十年”。

故本题选C。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A、B、C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D与此无关。

1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

①②③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范围。

瓦特改良蒸汽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②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禽流感是人感染H7N9病毒引发的传染疾病,在某种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它属于生物工程研究的范围。

16.【解析】选B。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921年时没有互联网。

17.【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中可以看出这些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重在节能、低碳、环保。

18.【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与辨析能力。

《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19.【解析】选C。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静静的顿河》,毕加索的代表作是《格尔尼卡》,《向日葵》的作者是凡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20.【解析】选B。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21.【解析】本题以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演变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题第一问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考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填表时应横向观察,有利于得出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体系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考查点为两极格局形成时间,依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为北约与华约的成立,结束的标志为1991年苏联解体,从而可以得出结论;C考查点为这一时期形成的国际组织,依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D考查多极化趋势形成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结束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新格局趋向于多极化;第二问结合“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宗旨均为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即可得出答案。

(2)题题干中“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均为世界性或区域性的经济联合体,可判断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为经济全球化,第二问抓住关键信息“根本原因”和“影响”,结合所学得出: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从两个角度作答均可,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猖獗与抬头,以及日本需要发展的需求,可判断其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很大,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联合国在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判断其不敢再发动新的战争。

答案:

(1)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C.联合国;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共同追求:

和平与安全。

(2)趋势:

经济全球化。

根本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影响:

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3)会。

理由:

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日本有在亚洲多次挑起战争的历史,如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犯下的罪行深刻反省,近年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教科书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如中日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是岛国,资源贫乏;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曾导致地区和世界秩序的调整;朝鲜核导弹开发及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范围,可能激起其争霸欲望等,会使日本有可能在亚洲再次挑起战争。

(采意给分,任3点3分)

或:

不会。

理由: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日本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在加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制约了霸权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联系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

(任3点3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得出答案。

解答第

(2)题的关键信息是“194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全球贸易、内陆开放、区域合作”,可判断是经济全球化。

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

(2)美国将推行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冷战。

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经济全球化。

(4)加强经济合作;避免对抗,和平共处。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考查的内容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内容。

通过题干中的图示,①处是火车机车,可断定A为蒸汽时代。

②处为飞机,可知B为电气时代。

③处为航天飞机,可知C应为信息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第

(1)

(2)(3)(4)题。

第(5)题,科技在带给人类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如青少年网络成瘾、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等。

对待科技,人们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文明上网等。

答案不唯一,只要内容合理即可。

答案:

(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史蒂芬孙、莱特兄弟;蒸汽机、内燃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

(4)“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5)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能源;注重可持续发展。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记忆、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成果。

(2)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3)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第(4)题第一问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主要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来答,第二问是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第三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瓦特改良蒸汽机。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积极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极方面,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危害。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认识:

符合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有利于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促进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