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996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docx

最新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答案

本文档是河南电大《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考一体化题库,下载本文档后可利用Word文档中查找工具或Ctrl+F快捷键输入考题关键字查找答案。

本人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关注。

作业练习1(第1-2章)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算术(数学)课程标准制订于(A)年。

(4.00分)

A.1950

B.1949

C.1951

D.1952

2.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于(C)年。

(4.00分)

A.2011

B.1985

C.2001

D.1986

3.《课标(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为(C)。

(4.00分)

A.了解、理解、掌握

B.经历、体验、探索、运用

C.经历、体验、探索

D.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4.在我国第(A)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把“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

(4.00分)

A.八

B.七

C.五

D.六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B)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4.00分)

A.七

B.八

C.六

D.九

6.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分析,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A )。

(4.00分)

A.经验课程

B.实验课程

C.体验课程

D.做的课程

7.《课标(2011年版)》中,对《课标(实验稿)》的课程总目标(D)。

(4.00分)

A.由四条改为两条

B.由三条改为四条

C.没有修改

D.由四条改为三条

8.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D)的科学。

(4.00分)

A.数的基础知识

B.形象思维

C.逻辑推理

D.空间形式

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施行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名称是(B)。

(4.00分)

A.《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D.《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课改中,教育部未颁发教学大纲的分别是第三次和第五次。

(4.00

正确

2.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00分)

错误

3.数学模型思想不属于小学数学思想的范畴。

(4.00分)

错误

4.从狭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4.00分)

正确

5.从广义来说,练习册也是教材。

(4.00分)

正确

6.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标准。

(4.00分)

正确

7.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应是直线式上升。

(4.00分)

错误

8.编写教材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4.00分)

正确

9.《课标(2011年版)》要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两次。

(4.00分)

错误

10.《课标(2011年版)》将《课标(实验稿)》的六个核心理念修改为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这五个核心理念。

(4.00分)

正确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教育委员会)先后颁发了十二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00分)

错误

12.“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4.00分)

正确

13.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可以细分为直接的活动经验、间接的活动经验、思考的活动经验三种。

(4.00分)

错误

14.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了集合、对应、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但没有极限思想。

(4.00分)

错误

15.关于课程的含义大体上有两种说法:

“学科”说和“进程”说。

(4.00分)

错误

16.“课”是教材组织的最小单位。

(4.00分)

正确

 

作业练习2(第3章)

1.规—例法的学习一般属于(A)(3.00分)

A.下位学习

B.变式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学习

2.质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C)(3.00分)

A.属种关系

B.矛盾关系

C.交叉关系

D.同一关系

3.例—规法的学习属于(D)(3.00分)

A.下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变式学习

D.上位学习

4.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3.00分)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桑代克

5.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叫做(A).(3.00分)

A.同化

B.顺应

C.异化

D.互化

6.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成运算阶段的年龄为(D)(3.00分)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7.数学问题一般由(D)构成.(3.00分)

A.目标

B.条件和目标

C.条件

D.条件、目标和操作

8.下列技能是数学操作技能的为(D)(3.00分)

A.解方程技能

B.口算技能

C.笔算技能

D.测量技能

9.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D)在人脑中的反映.(3.00分)

A.性质

B.特征

C.一般属性

D.本质属性

10.以下概念中用概念同化方式所获得的是(B)(3.00分)

A.长方体

B.质数

C.循环小数

D.长方形

11.奇数与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D)(3.00分)

A.交叉关系

B.反对关系

C.属种关系

D.矛盾关系

12.质数与合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属于(C)(3.00分)

A.交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属种关系

13.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中,能把前面所掌握的各个局部的动作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连贯而协调的操作程序,这个学习过程是(B)(3.00分)

A.动作定向阶段

B.动作整合阶段

C.动作分解阶段

D.动作熟练阶段

14.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A)(3.00分)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出现逻辑思维零散的守恒性、可逆性是在(D)(3.00分)

A.形式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16.在学习乘法2×3时,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是6,而且知道这是3个2连加,符号"×"表示相同加数和的运算,这样学习是(B)(3.00分)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7.为了使乘法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中的“几”等于1或0时也有意义,我们规定“a×1=a,a×0=0”。

这种定义属于(D)(3.00分)

A.发生定义

B.属加种差定义

C.描述性定义

D.约定式定义

18.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新的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一般过程中的(D)(3.00分)

A.输出阶段

B.操作阶段

C.相互作用阶段

D.输入阶段

19.“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属于(B)(3.00分)

A.约定式定义

B.发生定义

C.描述性定义

D.属加种差定义

20.“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属于(A)(3.00分)

A.属加种差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约定式定义

D.发生定义

21.从两位数乘法法则到三位数乘法法则,是认知结构的(B)过程。

(3.00分)

A.顺应

B.同化

C.平衡

D.适应

22.下列技能是数学心智技能的为(C)(3.00分)

A.作图技能

B.测量技能

C.口算技能

D.使用计算器技能

23.以下概念中用概念形成方式所获得的是(A)(3.00分)

A.循环小数

B.质数

C.奇数

D.偶数

24.

概念的划分是从(C)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3.00分)

A.本质属性

B.外延和内涵

C.外延

D.内涵

 

1.数学问题解决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求解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思考活动。

(2.00分)

错误

2.同化主要适用于那些与旧知识没有直接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

(2.00分)

错误

3.在下位学习中,新规则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方式是同化。

(2.00分)

正确

4.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00分)

错误

5.学习了三角形有关规则,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规则,是上位学习。

(2.00分)

错误

6.接受学习就是被动学习。

(2.00分)

错误

7.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

(2.00分)

错误

8.偶数、奇数、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等概念都是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得的。

(2.00分)

正确

9.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作的定向阶段、动作的分解阶段、动作的整合阶段及动作的熟练阶段等四个阶段。

(2.00分)

正确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而“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平行四边形的固有属性。

(2.00分)

正确

11.顺应主要适用于那些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

(2.00分)

错误

12.解方程的技能是数学心智技能。

(2.00分)

正确

13.三角形和梯形这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

(2.00分)

错误

14.质数和偶数是矛盾关系。

(2.00分)

错误

 

作业练习3(第4-5章)

1.计算机辅助教学始于(B)(4.00分)

A.19世纪7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以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为主要任务的课型是(B)(4.00分)

A.练习课

B.测验课

C.评讲课

D.复习课

3.

以下论述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特征的是(A)

(4.00分)

A.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B.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为主的过程

C.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D.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4.下列不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为(C)(4.00分)

A.七巧板

B.计数器

C.幻灯

D.数型卡片

5.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阅读法进行教学时,若教材内容比较容易,课本中的叙述又比较详细,可用(B)的方法。

(4.00分)

A.只读不讲

B.先读后讲

C.先讲后读

D.边讲边读

6.教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用长度单位计量时,应采用(C)(4.00分)

A.练习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7.下列不是电化教学手段的为(A)(4.00分)

A.计数器

B.电视

C.投影机

D.录像

8.教案的核心部分是(D)(4.00分)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手段

D.教学过程

9.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阅读法进行教学时,适宜采取(A)的方法。

A.边讲边读

B.只读不讲

C.先读后讲

D.先讲后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