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字体分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53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文字体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藏文字体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藏文字体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藏文字体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藏文字体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藏文字体分类.docx

《藏文字体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文字体分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藏文字体分类.docx

一、藏文字体分类

经过千余年的实践创新,吞弥桑布札创制的现行藏文字体发展到几十种。

从大的方面讲,可归纳为乌金体与乌梅体二大类。

乌金体即有冠体,因其有一个显著特点,每个字母最上一笔是横直的,字母排列时.上端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形似平顶帽,故此得名。

由于乌金体多用作刊印书籍的字体,故也有人称其为印刷体。

但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乌金体不仅用于印书,也用作记录、写文章等。

乌梅体即无冠体。

这种字体的上端没有横直的一笔,酷似除去帽子,故此得名。

乌金体与乌梅体的最显著区别是前者有平顶帽,后者却没有。

二、乌金体

(一)前宏期的乌金体

随着吞弥藏文的迅速推广,藏文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发展。

公元七至九世纪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乌金体出现八种大的不同风格的字体。

1、蟾体。

吞弥桑布札所创的最初的乌金体其形状如同草坪上的一只伸开四肢的黑色蟾蜍。

因此被称为“蟾体”。

吞弥桑布札将这种字体亲书刻于拉萨北面颇荣卡岩上,

“文革”中已毁。

图1 蟾体字样

2、列砖体

这种乌金体是公元七世纪末的大书法家恰阿仁钦巴所创。

因这种字体的每一个字母形似方砖,每行字如同排列整齐的方砖而得名。

图2 列砖体字样

3、雄鸡体

这种字体是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恰嘎比乌次所创。

这种乌金体形似昂首高叫的雄鸡。

它的显著特点是字体的腿细长,横向笔画略带倾斜,三个元音符翘起。

图3 雄鸡体字样

4、稞体

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格年贡觉旺所创。

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文稿酷似青稞粒撒在古色的毡子上一样。

青稞粒呈橄榄状即椭圆形。

这种字体也呈橄榄状。

其主,要特征是顶端横向笔画是弧形的,同样凡是横向或斜向笔划都采用弧形,字体呈扁状,酷似横放的橄榄或青稞粒。

图4 稞体字样

5、串珠体

这种字体是公元八世纪末的大书法家伯雪昌姆所创。

立于桑耶寺大殿大门左侧石碑上的铭文就是这种字体。

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圆弧形笔画醒目。

因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每行字很象一串珍珠,故得此名。

图5 串珠体字样

6、蜣螂体

这种字体系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次奔降秋所创。

其特点是字的主体粗大,而元音符号和字的腿细而短,酷似蜣螂。

它是在稞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字体。

图6 蜣螂体字样

7、鱼跃体

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初叶的大书法家智瓦云旦,所创。

这种字体形似鱼儿跃出水面。

它是雄鸡体和稞体的结合型,每个字呈左高右低,元音符的倾斜度更大。

它不同于前几种字体,它的字形主要由斜形曲线或左高右低的斜向弧形笔画组成。

这种笔画近似鱼形或柳叶。

图7 鱼跃体字样

8、腾狮体

这种字体是公元九世纪中叶的大书法家札氏和许氏二人共创的。

其形状如腾跃的雄狮一般。

它是综合雄鸡体的雄姿、鱼跃体的腾态,加上厚重的笔画书就的一种雄健的字体。

这种字体扁长、斜向笔画和纵向笔画末端斜挑。

图8 腾狮体字样

(二)后宏期的乌金体

前宏期的八大书法家虽然都独创了一种有别于他家的字体,但是并未定出比较精细的字体格局和运笔法则。

琼布右迟是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大书法家,是后宏期开始时期藏文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创制了琼体。

在琼布右迟之前,乌金体只有四线定格。

即字的主体占三线,长腿在三、四线间。

字体缺乏严格的章法,给学习掌握带来困难。

字体的多样造成书写者各行其是。

这就需要进行统一规范,定出一个通行的、可作为典范的字体格式和运笔法则。

琼布右迟缜密地分析和综合了前人的多种字体的特色,依照实用、简洁、美观的原则,借鉴绘制坛城图的画格方法,首次规范了乌金体,定出了字体格式,并为每个笔画定名。

从此,琼氏乌金体成为后世习字、书写和刻印的标准和楷模。

琼氏乌金体庄重、高雅。

这种字体主要由横平、竖直、斜曲、光圆四种笔画组成。

它要求笔画

光洁,同一类笔画其长度、斜度、曲度要一致;笔墨要饱满,浓淡均匀;不能有虚笔或飞白现象;字与字的间隔要相等。

其书写效果是整齐划一,酷似仪仗队。

图9 琼体字样1

图10 琼体字样2

图11 琼体字样3

吐蕃时期王室发布的文告、执照以及碑文、钟铭,特别是佛经写卷几乎都是用乌金体书写的。

因此,追求乌金体的美观、多样,讲究书法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

王室发文要求字体上好,写经要求字体庄重,这就促使书法家刻意追求书艺上精进,有创新。

这样吐蕃时期乌金体呈现出新字体层出不穷,名家并起的局面。

特别是到了琼布右迟时期,乌金体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三、乌梅体

吐蕃时期虽然主要着力于乌金体的书艺,但是,乌梅体也有长足的进步。

因为除正式公文和写卷多用工整的乌金体外,草拟文稿、记录世事,特别是民间行文等多用乌梅体。

所以乌梅体也呈现出五彩缤纷,出现了多种新字体。

乌梅体出现多样化,同样需要规范统一。

于是,前宏期出观了两位大书法家,即丹玛孜玛和黎氏。

他们两人都对前人的多种乌梅体进行了周详的分析研究,各自进行了规范创新,创立了丹派和黎派两大书派。

不过,黎氏派早已失传。

现今流传下来的乌梅体是丹氏流派。

后宏期乌梅体发展更快,相继出现了十多种乌梅体。

乌梅体的多样趋势与乌金体的多样趋势有很大的不同。

乌金体再多样化,也总是基本没有超出戴帽和方形的格局。

不同的乌金字体之间相去无多。

相反,乌梅体不受方正有帽的限制。

因此,乌梅体的类型远比乌金体多得多。

而且不同字体之间形态相去很远。

真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从大的方面分乌梅体有七大字体。

1、白徂体

“白”即经卷之义,“徂”即稳健之意。

合起来就是书写经卷的稳健体的意思。

白徂体又分净足体、毛足体和朱徂体三种。

所谓净足白徂体是指这类字体字腿末端像刀切的一样不带毛刺,形成末端齐茬。

所谓毛足白徂体是指其字长腿末端略带向下挑的墨迹。

所谓朱徂体即白徂体和朱匝体的混合体。

在刻板印经技术出现之前,白徂体很盛行。

珍藏于萨迦寺内的许多写卷都是用白徂体书写的。

后世写卷也常用白徂体。

图12 净足白徂体字样

图13 毛足白徂体字样

图14 朱徂体字样

2、朱匝体

按字面意思,朱匝是“形似谷粒”之义。

的确,朱匝体的字的主体部分很像谷粒,其元音符号则与乌金体相近。

朱匝体分长腿体和短腿体二类。

长腿朱匝体又分弯腿体和直腿体两种。

弯腿朱匝体产生于萨迦王朝时期。

萨迦王朝时期不仅行文、公告等多用弯腿朱匝体书写,而且碑文也用弯腿体。

如立于山东的元帝师碑,其碑文字体系弯腿朱匝体。

(1)弯腿朱匝体。

弯腿朱匝体的字的主体呈圆粒状,长腿略带曲度,再配以弯曲的元音符号,显得和谐柔丽。

图15 弯腿朱匝体字样

(2)直腿朱匝体。

直腿朱匝体的字腿长而直。

整个字体酷似长杆经幡,每行字如同列队的仪仗。

图16 直腿朱匝体字样

(3)短腿朱匝体。

短腿朱匝体内分棱体、粒体等多种。

图17 短腿朱匝体字样

朱匝体不论长腿,还是短腿体,它们的基本风格大体相同。

只是出于取名方便,我们分为长腿体、短腿体等。

无论是长腿体还是短腿体,朱匝体都具有一种典雅、庄重、整齐的直觉效果,因此,这种字体多用于官方文告上。

3、徂仁体

所谓徂仁体就是大稳健体。

其字高一般在二至三寸。

字的主体部约为一寸高。

上已讲明,徂仁体须严格在四条横线内书写。

上三线为字的主体的框架,第四线为字的长腿的界定。

藏文习字之初,须从练习徂仁体开始。

练好了徂仁体才能为学习其它字体打下基础,才能写好其它字体。

历代书法家都为孩童书写了各种徂仁体字帖。

其中仲意哥普哥所书字帖为最佳。

他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秘书。

本世纪三十年代,他所书写的字帖被定为布达拉宫僧官学校的标准徂仁字帖。

图18 徂仁体字样

4、徂同体

徂同体,即小稳健体。

其结构与徂仁体相近。

只是字高比徂仁体小许多,字的主体比徂仁体偏一些,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大一些。

图19 徂同体字样

关于徂同体的四个元音有四句非常形象的口诀。

这四句是“‘吉古’恰似上师指,‘夏究’如同蛋牛块,‘珍波’宛若黄金钩,‘拿若’酷肖鹰之翅。

的确,徂同体的四个元音符号只要照这四句口诀书写,便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徂同体又分为“伊体”和“雄体”两种字体。

伊体

(1)“伊体”是噶丹颇章时期产生的一种字体。

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用徂同

体写的各种行文都是由从山南专区伊地(现曲松县)来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誊录人员书写的。

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伊体”。

图20 伊体字样

(2)“雄体”

雄体即官方体。

这是徂同体的一种。

图21 雄体字样

5、酋体

(酋)即迅疾、敏捷、活泼、熟练等之意。

这样酋体可以称做“迅捷体”或“疾字体”。

当然也可称做“草体”。

酋体是由徂体演变而来的。

是徂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字体。

它最适合快速记录。

酋体的出现标志着藏文书法达到顶峰。

因为只有书其它字体上达到较深厚的习字功底才能书写好酋体。

酋体又分小草和大草(诳草)二种。

(1)小草

小草的形体近似徂同,只是小许多。

小草和大草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小草不能连笔。

图22 酋体小草字样

(2)大草

大草连笔多,并且许多字母与小草有别。

图23 酋体大草字样

6、徂玛酋体

徂玛酋意即徂体和酋体合一的字体。

徂玛酋体具有徂体的稳健和娟秀的特点和酋体的曲线美,独具的品味和美感。

图24 徂玛酋体字样

四、其它书法家字体

藏文除有以上二十余种实用字体外,自后宏期开始以来,历代学者和书法家中不少人创造了多种新体,这些新体形态各异,各有其用途。

(1)八思巴体

八思巴所创的藏文新字体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其形状呈正方形,二、横竖笔画一般粗,三、竖向排列,即从上到下排列。

四、元音符号都标在字母下方。

这种体多用于印章、佛殿门框二边铭文等。

图25 八思巴体字样

(2)多旦体

多旦体也是以藏文为基础,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所创的藏文新体。

多旦体也是用竹笔书写。

它是乌梅体的一种。

图26 多旦体字样

(3)贵罗体

贵罗体是大翻译家贵•循努白(1392——1481)所创。

它也是以藏文为基础参照其它文种字体所创的一种藏文新体。

这种字体与乌金体相近,即字母大多有平顶帽,属于乌金体的一种。

图27 贵罗体字样

(4)恰罗体

这种字体由大译是由恰罗所创,这种字体是乌梅体的新体。

图28 恰罗体字样

(5)洛旦体

这种字体很象前宏期腾狮体,即字母顶部倾斜,使整个字母倾斜45度。

图29 洛旦体字样

(6)央旦体

图30 央旦体字样

(7)殊妙体

图31 殊妙体字样

(8)觉罗体

图32 觉罗体字样

(9)三种仁布体

图33 仁布体字样1

图34 仁布体字样2

图35 仁布体字样3

豆丁网网友天天整理上传谢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