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696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docx

强夯施工方案最终版

目录

1、工程概况2

2、编制依据2

3、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2

4、强夯施工前采取的措施2

5、强夯设计技术要求3

6、拟采用的强夯处理方案3

7、地基检测3

8、强夯施工技术参数4

9、强夯处理施工7

10、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11

11、质量保障措施13

12、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方案15

13、文明施工措施17

14、隔振措施20

15、HSE(健康、安全与环保)20

16、竣工文件的管理23

 

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属溶蚀残丘沟谷地貌类型,原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原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地貌类型简单,原地貌标高为1190.40~1224.87m。

经前期回填平场,现地形地貌标高为1224.20~1232.39m,最大高差约8.19m。

场地回填土层较厚,平均深度25m,箱涵周边回填土深度达35m,回填土主要以块石、碎石和砂组成的素填土。

根据设计要求现采用高能级强夯法对回填土进行加固处理。

2、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贵州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设计院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3、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见地勘报告)

4、强夯施工前采取的措施

4.1强夯施工前需采取措施,降低场地内回填土层的含水率,确保强夯能顺利实施。

结合情况,现场应多采取开挖明沟及集水坑的方式排出土层中的积水。

4.2表土清理及场地回填。

场区回填前应将杂草、树木主根拔除,并将地表的生活垃圾、大块石头、耕植土、腐植土、淤泥全部清除。

4.3目前该场地内有多台地勘设备在进行施工作业,由于该强夯施工能级采用的是16000KN.M,会在场地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石块飞溅,对地勘设备和地勘施工人员的安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求在强夯施工时,地勘和强夯作业的安全距离保持在60米以上。

 

5、强夯设计技术要求

5.1地基处理后设计技术要求

5.1.1建筑物范围地面以下2米内压实度要求≥9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

5.1.2场地道路填方区路槽底下80厘米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80厘米以下应达到≥92%。

6、拟采用的强夯处理方案

6.1强夯方案

6.1.1建筑物周边各外扩5m范围内采用16000kN•m夯击能:

第一遍16000kN•m点夯+第二遍16000kN•m点夯+1遍2000kN•m满夯。

6.1.2除建筑物外,道路采用12000kN•m夯击能:

第一遍12000kN•m点夯+第二遍12000kN•m点夯+1遍2000kN•m满夯。

6.1.3因箱涵处于强夯施工厂房以外,覆盖部分道路,通过我方近日的试夯测量,该场是碎石为主的回填场地,基础较好。

根据B2、B4地块强夯加固技术指标的第一条,场地概况,箱涵周边回填土深度达35米,贵方设计的强夯能级为:

厂区内16000kN•m和道路12000kN•m,16000kN•m的夯击能影响深度为12-14米(B2、B4地块强夯加固技术指标第四条第一点),12000kN•m的夯击能影响深度为9-10米(B2、B4地块强夯加固技术指标第四条第一点),夯击能的影响深度影响不到箱涵,但是为了保证箱涵的质量不受影响和破坏,我方建议采用低能级强夯进行施工。

6.2.4施工现场周边已有建好的建筑,如房屋、道路、道路边的管线等,为了不影响已有建筑的安全与质量,甲方需设有对临近建筑物有影响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

为了保证临近建筑物的质量不受影响和破坏,我方建议采用在临近建筑物边挖隔振沟的隔震措施或低能级强夯进行施工。

7、地基检测

7.1基本要求

检测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独立于设计和施工的第三方来完成,并根据相关规范编制检测施工方案。

7.2检测时间:

强夯法施工结束1--2周后进行检测工作。

7.3检测方法:

静载试验以及土工试验。

8、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8.1试夯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区,本工程按设计要求应选择两块试验区,16000kN•m和12000kN•m各一块实验区,每块面积20×20㎡。

试夯完毕后进行检测,由设计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正式的施工参数,在未正式强夯前暂按试夯参数如下进行试夯;

8.216000kN•m夯击能区域施工技术参数:

8.2.1施工能级:

第一遍为16000kN•m点夯,第二遍为16000kN•m点夯+1遍2000kN•m满夯;

8.2.2有效加固深度:

12--14m;

8.2.3施工遍数:

二遍点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若含水量不高,二遍点夯可合成一遍连续施工),一遍满夯;

8.2.4夯点间距:

第一、二遍点夯6×6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中间内插;满夯施工搭接按1/4锤印搭接;(夯点间距取6m,实际实施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夯锤直径的2.5--3.5倍之间取值.)

8.2.5施工击数:

第一遍点夯10击,第二遍点夯8击,满夯3击;

8.2.6夯锤重量:

直径为2.5--2.8米,钢锤,锤80--90t;

8.2.7附夯点布置图:

 

16000kN.m点夯布置图

2000kN.m满夯布置图

8.312000kN•m夯击能区域施工技术参数:

8.3.1施工能级:

第一遍为12000kN•m点夯,第二遍为12000kN•m点夯+1遍2000kN•m满夯;

8.3.2有效加固深度:

9--10m;

8.3.3施工遍数:

二遍点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若含水量不高,二遍点夯可合成一遍连续施工),一遍满夯;

8.3.4夯点间距:

第一、二遍点夯6×6m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中间内插;满夯施工搭接按1/4锤印搭接;(夯点间距取6m,实际实施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夯锤直径的2.5--3.5倍之间取值.)

8.3.5施工击数:

第一遍点夯10击,第二遍点夯8击,满夯3击;

8.3.6夯锤重量:

直径为2.5--2.7米,钢锤,锤重55--65t;

8.3.7附夯点布置图:

12000kN.m点夯布置图

2000kN.m满夯布置图

8.4收锤标准

①达到了经现场试验或试夯确定的夯击击数;

②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不超过150mm。

③夯点周围地面隆起不应过大;

④夯坑过深发生起锤困难。

8.5试夯检测

试夯结束,间歇1--2周进行检测,并根据夯后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若试夯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则由设计根据现场试夯结果以及检测结果确定正式的强夯参数,并作为大面积强夯施工的依据,否则应调整试夯方案、调整强夯参数后重新试夯。

9、强夯处理施工

夯锤击点位置根据施工规范,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取为夯锤直径的2.5--3.5倍,遇地下设施及其他原因视情况现场实际确定施工方案。

9.1强夯工艺流程:

⑴强夯机组进场组装——⑵夯区测量定位——⑶夯区整平——⑷试夯及检测——⑸确定参数大面积施工——⑹测放第一遍主夯点位置——⑺强夯机具就位——⑻第一遍点夯施工——重复⑹⑺⑻步骤完成二、三......N遍点夯施工——⑼点夯完成,平整场地、放满夯线——⑽机具就位,满夯施工——⑾平整场地,——⑿待检——⒀施工资料整理,交工验收)

9.3强夯施工步骤

(1)平整施工场地,复核控制点。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

(6)按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

(7)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推平场地。

(8)平整场地,待检。

9.4强夯施工方法

9.4.1点夯施工:

a、夯位放样,夯机就位,

b、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60米之外。

c、测量夯前标高。

d、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落距以及臂杆角度68--72度。

e、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f、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g、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h、测量锤顶高程。

i、重复步骤a~h,夯至规定的夯击数(最后二击的沉降量符合要求)。

j、移机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

k、点夯施工完毕,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进行满夯施工。

9.4.2满夯施工

a、放出满夯每排基准。

b、夯后场地整平。

9.5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a、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推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

b、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掌握好停锤标准。

c、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

d、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

e、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场地定位测量成果,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工序质量评审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9.6施工注意事项

(1)清理平整施工场地。

疏干地表积水,清除淤泥和淤泥质土。

(2)复核控制点标明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工作。

(3)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自动脱钩,使夯锤自由下落夯击回填土。

若因坑底倾斜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整平坑底。

(4)测量夯击夯沉量。

(5)重复上述步骤,达到停锤完成一个夯点夯击的条件。

(6)重复上述工序,按设计强夯击点的次序图,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标出第二遍夯点的位置。

(8)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再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9)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

(10)强夯分段进行,施工顺序为从边缘向中央逐步推进。

9.7施工部署:

9.7.1施工准备计划:

9.7.1.1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核查和了解现场

核查和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质、气象、料源、地下管网、环境保护及施工区域周边建筑等有关情况。

(2)确定施工范围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平面图和设计文件以及由甲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强夯处理施工范围。

(3)道路安全畅通

本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建设单位指定的进场道路及桥涵能否承受此种荷载,需要进行调查、验算或修筑,不合要求的应作加宽或加固处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满足强夯机械设备顺利进入施工现场的要求。

(4)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的用水、用电量不大,用水由建设单位指定的给水管网处接引。

用电从建设单位指定的供电线路上接引,并安装电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5)清除现场障碍

对于本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施工现场范围内的障碍如临时建筑物、各种临时管线、道路、临时排水线路等必须拆除或改建,以利施工的全面展开。

(6)办妥有关手续

上述占地和障碍物的拆迁等都必须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办妥一切手续方可进行。

(7)作好现场规划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建设现场项目经理部、工地办公房。

管理人员、劳动力组织与培训教育

本工程时间短计划调配管理人员和劳动力共30人左右,管理人员6人,工人24人。

人员进场后,为落实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目标,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经理分别对全体员工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设计要求、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安全操作规程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

劳动人分配表如下图

人员/设备名称

人数

司机

信号工

工人

管理人员

3

YTR800

10

2

2

6

山河智能500

6

2

2

2

杭重5000

8

2

2

4

10、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10.1工期目标

10.1.1根据业主对工期的总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倒排表。

应根据甲方对场地的竣工要求制定项目的流水方向。

10.1.2工期:

有效工期30天。

10.2工期保证措施

为了实现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目标,工程实施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管理,科学安排,精心施工。

项目经理对工程进度全面负责,主管生产的施工经理负责生产调度,施工部具体负责工程进度的计划、安排、落实工作。

(2)在施工中以总工期为目标,以阶段控制为保证,运用企业内部的有利条件,采取动态管理,责任承包,使施工组织科学化、合理化。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宏观目标控制网络图,以便施工管理人员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做好材料、设备、工具、配件的计划,并按进度计划提前进场,以保证施工进度。

(3)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全面的现场交底工作。

按照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各分项工程的详细进度计划,根据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将工作具体分解到各施工机组和班组。

(4)项目经理部实行工程量统计报告制度,各机组和班组负责人将每天的工作量统计后,报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根据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的对比情况,决定是否需增加施工机械或采取措施延长工作时间。

(5)项目经理部计划经营部负责工程进度月报和周报的编制工作,并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送。

工程进度月报的内容应包括完成工作量,完成工程投资,施工进度分析,投入本工程的施工设备情况,作业状况和生产能力分析,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下月工程施工计划;工程进度周报的内容应包括本周工程计划完成情况,本周施工进度分析,下周工程施工计划,需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协调解决的问题。

(6)对准备投入本工程的全部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定期维修,保证机械设备进场完好、正常运转。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需要。

(7)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进度检查、监督和警告,如工期拖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限期追回。

追回措施为延长有效工作时间和增加施工机械设备。

(8)项目部生产调度科学调配施工设备,尽量减少因各工序的干扰而影响施工进度。

(9)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施工,避免因处理施工缺陷而影响施工进度。

(10)掌握当地气象预报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降雨和其它不利天气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11)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12)协调各方关系,避免扰民现象出现,以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按进度计划进行。

工程施工前,要详细了解并记录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点的分布以及居民住房的结构现状,企事业单位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单位办公和生产房屋的结构现状,农田、果树的分别情况,与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委员会签订相关协议,帮助协调处理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扰民等问题。

(13)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

(14)制定详细的回填用石料计划,实现回填用料供应与地基强夯处理协调有序施工。

合理安排场地开挖、回填为强夯施工的流水穿插施工提供良好工作面。

(15)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优势,对工程进度进行科学控制。

(16)施工安排:

每台设备分两个班施工,两班三倒制施工,保证设备的完好与安全施工。

10.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

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

制造

厂商

性能参数/规格

检修

情况

完好率

YTR800强夯机

1

宇通

18000KNM

完好

95%

山河智能500

1

山河

10000KNM

完好

98%

杭重5000

2

杭州

12000KNM

完好

90%

水准仪J3

2

苏州

99%

挖机

1

广东

小松360

完好

99%

推土机

3

苏州

夏工240

完好

99%

装载机

1

广西

CLG835

完好

100%

10.3.6临时设施方案及临时用地表

临时设施方案:

由于强夯施工周期较短,临时设施考虑在工地周边租用民房作为现场办公条件。

附临时用地表

用途

面积(m2)

位置

需要时间

临时维修、组装场地

600

预留周转车间和场地

60天

11、质量保障措施

11.1质量目标:

质量合格,重大质量事故为0。

11.2质量保证措施

11.2.1质量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地基强夯处理的质量控制点为:

(1)各种能级的夯击数;

(2)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

11.2.2质量控制措施

(1)本工程由项目经理及各岗位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对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学习强夯施工验收规范,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2)施工前由施工员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对号进行测量放点,防止漏夯。

(3)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测量员、机长共同观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后方可施工。

(4)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沉降观测,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填写《强夯施工记录》,《强夯施工记录》应如实填写锤重、落距、夯击数、每击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等。

(5)技术负责人应对夯坑内地基土的含水量情况随时进行观测或手感揉搓试验,如果含水量偏高,夯坑不应立即回填,以便水份挥发或采取回填粗骨料并延长孔隙水消散时间等措施并及时抽排除夯坑及场地积水,确保强夯质量。

(6)现场必须配备推土机和及时推平夯坑。

如夯坑或场地内有水,必须抽排后方可进行回填。

(7)检测人员按地基所规定的承载力要求进行检验,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8)强夯施工的锤重、锤底面积、落距、夯击遍数等要作好《强夯施工记录》,并达到设计和质量评定验收要求。

(9)强夯施工工艺按设计要求进行。

(10)强夯地基允许偏差值为:

定位放线,控制点位移≤20mm。

夯点放线与设计图纸要求误差≤50mm。

夯点中心位移≤100mm。

(11)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IS09002标准要求对质量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的达标。

(1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制定质量责任制,并落实到人,建立质量体系,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和其他有关技术文件并进行技术交底。

(13)强化工序管理,在施工过程主要工序、主要环节都设有负责人员,并建立质量记录。

(14)对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要经常进行质量教育,每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坚决杜绝质量事故。

(15)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16)做好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记录,随时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督检查。

(17)调整施工参数时必须请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18)严格按照明确的质量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实行质量控制。

(19)夯锤排气孔要保持通畅,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而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20)技术人员在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是否正确,保证单夯能量。

(21)在施工过程中,夯击人员记录各个夯点的每击夯沉量,使夯击参数满足夯沉量控制指标。

(22)夯锤要保持平稳,如发现偏移或坑底倾斜过大时,要重新就位并平整坑底。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23)施工中若因夯坑过深而造成提锤困难时,经现场测量确认后可以停夯,但应在记录及图纸上注明待下一遍夯点中进行补夯。

(24)强夯施工要始终贯穿信息化管理原则,用上一道工序或工程经验指导下一道工序或工程的施工。

(25)始终贯穿信息化管理原则,用上道工序经验指导下道工序的施工。

(26)各工序要执行质量自检、互检和专检三级检测,合格后,通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验证。

(27)主动接受业主、监理和当地质量监督站的质量检查。

11.2.3资料管理

⑴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文明施工的标准、规定、法律法规等资料应备齐。

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质量、安全、保卫、消防、技术措施和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有编制人、审批人签字及审批意见。

⑶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日志,应记录文明施工的内容。

⑷文明施工检查记录应完整,签字手续齐全。

⑸文明施工例会要有会议记录。

12、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12.1安全保障措施

(1)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专职安全员巡回检查,各施工班长兼职安全员,对本班组安全负责。

(2)现场施工机械多,配合工种多,工作面较窄,各类机械及工程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

(3)进入现场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4)严禁无证操作,酒后作业,严禁非本车司机作业,严禁无证驾驶,做到作业安全文明。

(5)每周一上午施工前召开安全例会,并进行安全交底。

(6)施工机械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起重机要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7)每天施工前要对施工机械安全检查,交接班时要如实填写安全记录,如出现安全事故,及时履行报告手续。

(8)在起锤时的任何情况下,夯锤下面及周围严禁站人,需要平整夯坑底时,要先将夯锤调离夯坑,并平稳放在地面后方进行处理。

(9)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手套、工作服。

夯击时所有人员撤离夯坑50米以上距离。

(10)六级以上大风、雨天或因大雾面视线不良时,不得施工。

(11)强夯设备与强夯设备之间的安全施工距离不小于60米;强夯范围如距离建筑物较近,要设置隔振沟以免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同时防止石块飞溅。

(12)现场用电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定安装和架设,非持证电工不得随意拆装电气设备及线路。

(13)强夯施工要与高压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4)现场场地不平整或场地较软时,强夯作业时必须将车停稳,对于强夯还需将支腿支牢支稳,方可起锤强夯,若发生起锤困难时,需经测量员,质检员检查、处理确认后,方可停夯。

(15)严禁非施工人员、机具等进入场区,进场施工人员佩带获准进场标志,车辆设备亦设置安全操作标牌。

(16)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施工项目部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器材,确保照明亮度,吊车司机及地面人员照明要求。

12.2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12.2.1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⑴当设备出现主杆和门架变形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沉着操作,并首先要迅速脱锤,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在HSE经理的领导下,组织相关人员迅速查清事故的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方案,必要时启用备用主杆和门架,恢复正常作业。

12.2.2飞石打击应急方案

⑴因飞石打击导致本人工作中断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报告当班安全员和施工部领导。

对轻伤者应采用项目部配备的碘酒或止痛膏、创可贴进行治疗,必要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⑵当打击导致出现重伤等重大事故时,应立即调用车辆,送往医院治疗,现场HSE经理等相关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⑶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做好现场标识,向业主通报事故原因和经过。

⑷按规定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12.2.3触电应急预案

⑴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迅速拉下开关或拨出插头,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如果电源的闸刀或插头离触电地点较远,则应迅速用绝缘性良好的电工工具把电线剪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木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

⑵如果触电者的伤势不严重,神志清醒,不应立即走动,可就地休息一段时间,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⑶如果触电者的伤势严重,应调用车辆送医院进行抢救。

13、文明施工措施

13.1管理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HSE经理任副组长、施工经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