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3850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6月

一、项目概况3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1、顺应船舶工业发展趋势,打造安全、环保、经济型智能船舶的需要4

2、促进船岸协同,推动构建智能航运生态体系的需要5

3、强化示范应用效应,促进产品市场推广的需要6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

1、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7

2、公司在智能船舶领域的技术储备和领先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8

3、公司船海协同的业务布局将为智能航运市场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9

四、项目经营前景情况及与现有业和发展战略的关系10

1、项目经营前景情况10

2、与现有业务及发展战略的关系11

五、项目投资估算12

六、项目建设进度计划13

七、项目效益测算13

1、主要假设13

2、项目经济效益情况14

一、项目概况

项目总投资27,064.82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产品测试与产业化能力建设、岸基配套设施建设、产品应用推广三大模块。

产品测试与产业化能力建设部分,项目通过厂房新建与装修改造、软硬件设备购置,对现有的智能船用综合导航系统(INS)、机舱自动化系统(AMS)、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VMS)、导航雷达等智能化船用设备和系统进行升级迭代,并将各类单品进行系统集成,建设形成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的测试和产业化能力。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包括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

智能船舶系统包括智能航行、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能效四大模块,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使船舶自动感知获取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信息和数据,并基于云计算、自动控制和大数据等技术,助力船舶在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环节实现智能化运行,使船舶运行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及可靠;智能感知系统主要涵盖导航雷达、小目标雷达、地波雷达等船舶航运探测设备,分别装载于船舶与岸基,可提供船舶周围目标、海洋动力环境等相关的要素信息,为智能船舶的打造和智能航运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感知数据支撑。

岸基配套设施建设部分,项目计划新建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将围绕船舶、海事、航保、通航和港口等环节构建信息链路,通过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客户提供数据交互和共享服务,推动公司从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向数据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进程;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将通过构建符合航运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营运船舶岸基指挥系统,实现船舶的远程操控和监管,帮助客户提升船舶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产品应用推广部分,项目将通过加强智能船舶系统设备的示范应用,促进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本项目是公司践行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公司深化主营业务发展,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扩大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顺应船舶工业发展趋势,打造安全、环保、经济型智能船舶的需要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浪潮,航运业界不断将资源投入于提升船舶智能化水平、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智能船舶概念应运而生。

作为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智能船舶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船舶技术的融合,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显著特点。

安全性方面,智能船舶融合信息感知、通信导航、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遇险预警救助等核心技术,可实现辅助避碰,以及设备故障隐患诊断、分析、维护建议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人为操作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环保性方面,智能船舶利用能效在线监控、航速优化、航行纵倾优化等技术手段,可有效促进船舶能效的智能化管理,降低船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方面,智能船舶运用航线规划技术,通过自动化航线优化设计降低航行成本,并借助无人驾驶技术,减少船员占用空间和设备,节省建造和运营成本,提升船舶运营管理效率,提高收益水平。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与航运业在智能船舶领域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以公司生产的智能船用综合导航系统(INS)为代表的智能船舶设备应用日趋广泛,但整体而言智能船舶与智能船用设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实现对智能船用综合导航系统(INS)、机舱自动化系统(AMS)、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VMS)、导航雷达等现有智能船用设备的迭代升级,并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控制技术,对各类船用单品进行系统集成,建设形成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的测试和产业化能力,提供智能船舶整体解决方案。

项目顺应船舶工业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远洋与内河船舶的智能化水平,打造安全、环保、经济型智能船舶。

2、促进船岸协同,推动构建智能航运生态体系的需要

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系统与新的航运业态,涵盖智能船舶、智能航运保障、智能港口、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核心要素。

在提升船舶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智能航运生态体系的构建也对船岸协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强调通过建设岸基共享云服务平台等手段,促进船舶、船岸、港口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与智能船舶的配套衔接水平。

本项目在打造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测试和产业化能力的同时,将通过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船岸协同水平,推动构建智能航运生态体系。

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将围绕船舶、海事、航保、通航和港口等环节构建信息链路,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等流程,并根据管理机关、船东、船厂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数据交互和共享服务。

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将以智能航运核心技术为支撑,以公司智能船舶系统与智能感知系统在船端采集的数据为依托,促进公司智能船舶系统应用、航运大数据中心运营和航运物流信息的整合,并通过构建岸基指挥系统,实现船舶的远程操控和监管,帮助客户提升船舶管理水平。

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作为智能船舶的岸基配套设施,有助于最大限度体现智能船舶的功能价值,并将有效促进船岸协同,推动智能航运领域的创新发展。

3、强化示范应用效应,促进产品市场推广的需要

本项目生产的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为客户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强化安全保障、促进节能增效、提高营运效率三个层面。

本项目将通过加强智能船舶系统设备的示范应用,有效促进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项目实施进程中,公司将生产智能船舶系统并交付客户使用,提供系统安装、调试、维护服务,客户依据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效果支付服务费。

对于客户而言,上述模式有助于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节约设备管理、维护和保养成本,实现安全航行和降本增效;对于公司而言,有助于公司产品获取更多的示范应用机会,充分体现智能船舶系统在智能航运生态中的使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客户使用习惯,促进市场推广,并通过对客户船端样本数据的采集,验证产品的应用价值,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领域的生态建设和创新发展,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助力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切实加强在智能船舶的顶层设计和技术引导。

同年,中国船级社(CCS)发布《智能船舶规范》,明确智能船舶的涵义,即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以使船舶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经济和更加可靠。

2018年,工信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发布《智能船舶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扩大典型智能船舶“一个平台+N个智能应用”示范推广,推动船用设备智能化升级。

2019年,交通运输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意见强调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加强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加快船舶智能航行保障体系建设。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强调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强化智能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加强基于船岸协同的内河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技术研发;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控制标准及船舶排放区要求,推进船舶污染防治。

因此,公司在该项目的实施上,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2、公司在智能船舶领域的技术储备和领先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公司在智能船舶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经验积累,技术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涵盖智能船用综合导航系统(IN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雷达产品(RADAR)和船舶操舵仪(SCS)等品类众多的智能航海产品体系。

目前,公司智能船舶设备已成功交付应用于40万吨智能矿砂船“明远”、“明卓”轮、30万吨智能原油船“凯征”和“新海辽”轮,上述4艘智能船已获得中国船级社(CCS)i-Ship“N、M、E、I”智能船符号,产品运行稳定可靠。

本项目将针对智能船用综合导航系统(INS)、机舱自动化系统(AMS)、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VMS)等公司既有的成熟产品实施智能化升级,从而形成智能航行(N)、智能机舱(M)、智能能效(E)、智能集成平台(I)四大功能模块,整合集成为新一代智能船舶系统,因此项目实施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

公司于2017-2019年连续3年承担智能船相关科研项目,牵头承担智能船1.0中的辅助自动驾驶课题、内河专项中的绿色智能内河船船岸一体化信息系统课题,参与了智能船舶态势感知课题。

此外,公司积极与厦门集美大学、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等业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针对“开阔水域船舶辅助自动避碰算法”、“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

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智能航行和船岸数据通信与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

综上,公司在智能船舶领域的技术储备和领先地位将为本项目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3、公司船海协同的业务布局将为智能航运市场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除在智能船舶装备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外,亦不断加深在海洋观探测领域的业务布局。

现有的小目标雷达、地波雷达等智能感知系统产品,可提供船舶周围目标、海洋环境等相关要素信息,从而为智能航运提供数据支撑,结合本项目中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航运岸基服务中心的建设,可为航运主管机关、船东、船厂等下游客户直接提供个性化数据分析和推送、船舶远程操控等服务,致力于打造以智能船为牵引的全行业信息化能力,助力公司在智能航运领域构筑竞争壁垒。

四、项目经营前景情况及与现有业和发展战略的关系

1、项目经营前景情况

本项目潜在市场规模可观。

内河船舶方面,截止2018年底,我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超十万艘,普遍存在着智能船用设备配置严重不足、信息化程度低下等问题,与智能船舶的标准相距甚远。

具体而言,船舶机舱设备状态监控点较少,数字化程度较低,不具备无人机舱的技术条件;导航设备以满足基本条件的低端设备为主,精度低、稳定性差,航行中主要依赖船员手动操舵驾驶等。

因此,大力发展内河智能船舶是我国航运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能船舶系统在内河船舶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幅改善内河船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船舶航行风险,提升船舶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为船舶操控决策提供支撑,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出于对上述因素的考虑,船员和船东对于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船用设备的配置意愿十分强烈,智能船舶系统具备可观的市场需求空间。

此外,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扶持政策,推动智能船舶领域发展,支持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也将助推智能船舶系统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远洋船舶方面,2018年我国远洋海船规模共计约7,000余艘,预计未来船舶数量的稳步增长将为智能船舶系统的市场需求提供稳定支撑。

相较于内河船舶,我国远洋船舶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上相对领先,但智能船舶系统仍处于研发和应用的初级阶段。

未来,船舶数量的不断增长、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产品性能的持续改善,将有力推动智能船舶系统在远洋船舶领域的应用推广,驱动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的扩张。

2、与现有业务及发展战略的关系

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于海洋电子领域,专业从事先进海洋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经过不断发展,公司围绕船舶电子与海洋观探测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了以智能航海产品系列和智慧海洋产品系列为主体的品类众多、层次清晰的产品体系,各项主导产品凭借较高的技术先进性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在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业务领域,未来公司将依托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优势竞争地位,充分发挥数据资产和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作用,推动打造智能航运全新业态,并逐步实现自身从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向数据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战略,持续构筑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本项目围绕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业务领域展开,一方面将致力于实现智能化船用设备与系统的技术和性能升级,并通过对单品的系统集成,打造智能船舶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的测试和产业化能力,输出面向远洋与内河船舶的智能船舶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船舶和岸基的智能感知系统,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岸基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产品端提供强大的底层支撑,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并有助于公司实现在智能航运业务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整体而言,项目将实现公司主营业务领域的纵深发展,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扩大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从供应设备和解决方案到提供数据服务的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五、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情况如下表所示:

六、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实施条件以及建设的迫切性和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等各种因素,并综合项目总体发展目标,确定建设工期为36个月,从资金到位开始。

项目计划分以下阶段实施完成,包括:

工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招募与培训、试生产。

项目实施预计的进度安排如下:

七、项目效益测算

1、主要假设

1)项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

项目投资估算表、项目实施进度表、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成本费用表、流动资金估算表及各明细表等。

2)增量现金流:

本项目未来收益分析是基于有无项目的现金流的差额对比,即增量现金流。

其中现金流入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的产品销售收入。

现金流出在建设期主要是设备投资和厂房建设工程费用支出,在运营期是项目流动资金垫付和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营付现成本,如原材料的采购、动力费用支出、市场推广、员工工资及福利等其他费用。

3)项目计算期:

项目建设期为3年,运营期按7年进行计算,计算期总计为10年。

4)基本贴现率:

采用行业基本贴现率为12%。

2、项目经济效益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