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一基础精华练 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一基础精华练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一基础精华练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一基础精华练新人教版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精华练古代诗歌鉴赏
(一)
1.(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
(2)明说山月不知心里事,实喻自己的事无人懂;什么心事?
对月怀远,乃天涯之思。
山月既让游子思乡,也让闺中怀人。
第二句中的“空”字再次点染了主人公的心事,花谢花飞,年华渐老,而游子不归。
落花看似无意,却徒惹女主人公唏嘘。
无论是夜晚望月,还是白昼看花,又都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
根据两句诗中富有意蕴的意象可分析出女主人公的形象。
(3)结尾句看似只写景,实则景语即情语也,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是古诗词常用手法。
碧云摇曳,喻心情变化,据前四句可判断出主人公心情的波动和低沉。
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
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描写山的句子放到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
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体现出作者对山的亲切之感。
(2)第一问,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作者在这里赋予了山以人的情志,来表露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问,诗人在这里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极富灵性,不只赋予了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
答案:
(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3.(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要求简析颔联中的“空”字,考生答题要先解释词义,看是否运用表达技巧,然后再把这一词义放回原句中整体解读,看描绘出怎样的图景或呈现怎样的情境,最后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2)本题题干包含两问,第一问是全诗的思想情感,第二问是简析表现情感的两个意象,考生容易因直接分析意象中的情感而没单独回答第一问而失分。
尾联初句“催归催得谁归去”,明显地表露出诗人的思乡难归之情;诗中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景象有“蜀魄”“贪夫”“远客”“锦水”“残花”“楚天”“月”,考生任选其中两个,结合包含所选意象的诗句来分析情感即可。
答案:
(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任选其二即可)
4.(2013年山东宁阳二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
“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
(2)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反衬)哀情。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 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②长庆:
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
通过描写柳的丰姿可爱和无人可属(无人赏识)尽显凄凉之情。
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
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
(2)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对人才不重视的感伤之情。
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南浦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①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阑灯火,飞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注】 ①“骎骎”形容马在奔驰。
(1)词中画线的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并从炼字的角度简析飞雪之飞、舞纷纷之舞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情的?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骏马奔驰在漫天飞雪的道路上,入村以后,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大且深,也衬托夜间旅舍独处之冷清,所闻者唯有乱叶扑窗之声。
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摹了一幅凄寒孤寂的图景。
“飞”形容漫天飞雪飘舞之状,“舞纷纷”写落叶之多和风力之急,不仅状客观之物,而且传主观之情,将旅人急于歇脚的心情和旅人心头的沉重之感表现出来。
(2)诗人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技巧。
诗人以设问将梅拟人化,将枝上蓓蕾比拟为泪珠。
试问那暗香浮动的花枝,是否也是为了相思而泪痕点点?
结尾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归梦梅花,愁绪满怀,想伊人在故园赏梅忆人,泪滴枝头,薄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想起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应亦是余恨绵绵,难以消除。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词景的描写与结尾情的表达相一致吗?
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2)不一致。
前面写的是荒凉破败之景,对结尾“万里江山”起反衬作用,突出诗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阔胸怀。
8.(2013年山东淄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注】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 仲殊:
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
(1)是对词句的鉴赏,词人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
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漂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
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2)是对全词的鉴赏。
“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
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
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
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
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那人家”是自指,“家”,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
”。
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
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者孤身漂泊在行旅中的凄凉寂寞之感。
(2)“荷花”表现了词人清新脱俗的品格。
(或清高自好、高雅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等亦可)。
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孤独冷寂、浪迹天涯的艰辛,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反映了词人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古代诗歌鉴赏
(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第
(1)小题考查“悠悠”的水面这一景象特点,在内容上表达了什么,触发诗人或读者怎样的心理感受,然后考虑在形式上起到什么作用,这样思考,才能使作答准确、全面。
第
(2)小题要求分析后两句诗人情感上的变化,应当确认是哪种情感发生的变化,而分析过程正是借助诗句意义加以证明的过程。
答案: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迴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崔子还京①
(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 ①此诗作于西州。
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
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
②交河:
指河的名字。
(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争”争抢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把好友得以从天山返回京城时一路策马扬鞭,疾驰飞奔,仿佛要与天山鸟儿一道争相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状生动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刻画出了好友获归时的急切、激动与欣喜若狂的心理。
(2)诗人描写风雪中题完诗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这一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抒发了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和久戍塞外的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 ①高阙:
指长城两边的山。
②节旄: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
(2)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
4.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中措 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1)“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三句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太守”怎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两句流露出了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冲淡了这首词的豪迈之气。
请联系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2)单独看来,这两句确实包含了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从全词看来,这首词开头定下了豪迈的基调,再加上“几度春风”“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等词句的强化,豪迈之气,流贯全词,使读者读来无形中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拨动心弦,涤荡心灵。
因而,无损于这首词的豪迈之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
“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
(2)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 ①陈与义:
南宋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
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