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310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第二单元儒道互补1《论语》十则安乡一中龚德国

课题

《论语》十则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敏、就、正、踰、诲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和于、而、焉、之、者、为等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2.学会找出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或者工具书找出适当的词义项,然后会通顺翻译。

3.学习孔子不断努力、安贫乐道、克己复礼的处世态度。

4.背诵《论语十则》。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

中华文化的先驱:

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

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二.认识先贤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论语》简介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

“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常识扩展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四.初中《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课文分析

1、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

敏捷,勤快)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正:

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焉,可谓好学也已(已:

通“矣”)。

(1)重点字词

饱:

饱足安:

安逸,舒适敏:

敏捷,勤快于:

对于(在)

而:

表并列慎:

小心,谨慎就:

靠近正:

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焉:

语气助词已:

通“矣”,了

(2)翻译:

孔子说: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研讨:

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一则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4)读解:

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

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重点字词

有:

通“又”。

于:

在。

立:

自立。

不惑:

遇事不疑惑。

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

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

遵从,随。

踰:

逾,越过。

矩:

规矩。

(2)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研讨:

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则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

3.子曰:

“由,诲(huì)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

代词,这)知(通“智”)也。

(1)重点字词

诲:

教女:

通“汝”之:

助词,不译①知:

知道②知:

通“智”

(2)翻译:

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3)研讨:

此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解读: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4.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盍:

何不hé)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qíu)与朋友共,敝(bì)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伐:

夸耀,炫耀)善,无施(施:

表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使动用法,使……安逸)之,朋友信(使……信任自己)之,少(shào)者怀(使……得到关怀和爱护)之。

(1)重点字词

侍:

陪侍。

盍:

何不。

裘:

皮衣。

共:

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

使动用法,使车马、衣裘破坏。

憾:

抱怨,埋怨。

伐善:

夸耀长处。

施:

张大,夸大。

劳:

功劳

安、信、怀:

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

安逸。

信:

信任。

怀:

关怀。

(2)翻译: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

先生说:

“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

“(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先生说:

“使老人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3)研讨评析:

此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解读:

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重点字词

知:

知道,懂得。

好:

爱好。

乐:

以……为乐

之:

代词,它,代知识

(2)翻译:

先生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研讨评析:

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6.子曰:

“知(“知”通“智”)者乐(yaò)水,仁者乐(yaò)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1)重点字词

知:

通“智”。

①乐:

喜欢。

动:

活跃。

②乐:

快乐。

寿:

长寿。

(2)翻译: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3)研讨评析:

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这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7.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重点字词

饭:

吃,作动词。

疏食:

粗粮。

饮水:

喝水。

肱:

gōng胳膊。

曲肱,弯着胳膊。

而:

连词,修饰。

之:

代肱。

而:

却,转折连词。

于:

对于。

(2)翻译:

孔子说:

“吃粗粮,喝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合乎“义”(不正当的手段)而获得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3)研讨评析:

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

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

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

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8.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长:

总是,常常)戚戚(戚戚:

忧愁,哀伤)。

(1)重点字词

坦:

开朗,直率荡荡:

宽广戚戚:

忧伤

(2)翻译:

孔子说: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3)研讨评析:

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孔子认为,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4)解读: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9.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日:

一旦,表示假设关系)克己复礼,天下归(归:

称许,赞许)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敏:

聪敏、聪明),请事斯语矣。

(1)重点字词

克己:

克制自己。

复礼:

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为:

是。

一日:

一旦,表假设。

归仁:

归,称许、赞赏。

仁,有仁道的人。

焉:

语气助词,了。

为:

实现。

由:

依靠。

而:

难道。

目:

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不敏:

不聪明。

请:

请允许,希望。

事:

从事,照着去做。

(2)翻译: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

“克制自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实行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

“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

“我颜回虽然不聪敏,也愿意实践这这几句话。

(3)研讨评析:

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4)解读:

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

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10.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重点字词

少:

年少。

及:

到。

方刚:

正旺盛。

既:

已经。

得:

贪欲。

(2)翻译:

孔子说:

“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3)研讨评析:

此则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

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

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六.课堂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论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儒家经典之一。

B.“仁”“义”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述而》里,孔子就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在《论语颜渊》里,孔子说要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回复到礼教的要求上来。

D.《论语学而》篇里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君子不应过分看重物质条件,而应注重精神追求,即“好学”。

【解析】D(A《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语录;B“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C“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超出礼制的欲望,而非所有欲望)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B )

A.曲肱(gōng)社稷(jì)稽首(jī)鲜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弑君(shì)信禀(bǐng)上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嗾使(sǒu)忿懥(zhì)观其辟丸(pì)

D.孝悌(dì)舟舆(yú)布橐(tuó)靡不有初(mǐ)

【解析】A稽首(qǐ)C辟(bì)D悌(tì)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①盍各言尔志?

(盍:

何不)  ②曲肱而枕之(肱:

胳膊)

B.①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夸耀)②受国之垢,是谓之耻(垢:

耻辱)

C.①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

偏爱)②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

虽然)

D.①愚人无智,空口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爽:

爽口)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

适合,符合)

【解析】爽,败坏。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敏于事而慎于言慎:

谨慎,慎重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

施加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

听凭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

从事

【解析】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

施,表白。

5.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

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解析】C项,“已”通“矣”。

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可谓好学也已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解析】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组是(D)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既来之,则安之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黍粱者餍,餐糟糠者饱

C.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衣锦还乡

D.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析】D前者“乐”为动词,喜欢;后者“乐”为使动用法。

使……高兴(A两个“安”均为使动;B两个“饭”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吃;C两个“衣”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8.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请事斯语矣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解析】D(A项,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实行。

B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C项,安、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吾十五而志于学不义而富且贵B.诲女知之乎高余冠之岌岌

C.愿无伐善自矜功伐D.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

【解析】D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A前者“而”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后者“而”表示“转折”;B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C第一个“伐”为“夸耀”,第二个“伐”为“功绩,功劳”)

10.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C )

例句: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述语气。

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A项为判断句。

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12.下面各句,从句子类型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D)

A.何以利吾国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功之有哉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解析】D定语后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