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5276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docx

《心理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教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教育.docx

心理教育

授课时间:

2012年2月24日

授课地点:

开发区消防大队教导员办公室

授课人:

仵红军

参加人员:

大队全体人员

授课内容:

第一专题

学习心理科学基础知识

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广大官兵弄清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明确心理现象、心理本质的基本内涵,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掌握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内容提要:

一、消防官兵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三、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

香港著名影视歌三栖明星张国荣、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宏分别跳楼自杀。

北京电视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温达,这位曾利用心理咨询热线抚慰了无数受伤心灵的人,在遭遇感情打击后竟然扑向了滚滚的车轮。

这一幕幕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紧张程度越来越高,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消防官兵作为特殊的群体,承受着社会和部队的双重压力,因心理问题.而诱发的案件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部队形象,损害了官兵的身心健康,降低了部队战斗力。

重视心理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意识,确保官兵的健康成长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消防官兵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从调查的情况看,不熟悉、不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无关”、“无用”、“无招”等模糊认识,把思想问题等同于心理问题,不遵循心理运动的科学规律解决心理问题,在基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此,学习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有利于官兵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目前大多数官兵对心理科学还比较陌生,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有的感到心理学很神秘、很奥妙;有的一提到心理问题就好像是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谈之色变;有的有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好像是见不得人的事,羞于启齿,既不调适,也不就医;有的分不清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思想问题,习惯于用思想工作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有的认为心理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学不学对部队作用不大;有的认为心理工作是心理专家做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等等。

存在这些模糊认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心理科学知识缺乏了解。

其实,心理问题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机能,只要有人,就会有心理活动和心理问题,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比如,有的官兵看到别的同志立功受奖、提拔晋升,在羡慕的同时,认为自己工作没少干,汗水没少流,为什么好事就摊不到自己身上,心里感到不平衡,无形中就产生了轻微的妒嫉心理。

然而,我们能武断地认为这些同志就有心理问题?

不能。

偶尔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患有心理疾病。

当然,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会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发展。

某部战士小李工作训练都非常突出,但就是喜欢拿女战士的私用品。

连队干部发现以后,不是认真分析原因,而是与思想品质挂起钩来,关了他禁闭,关了几天后,小李确实改了,但没过几天,小李却得了精神病,见了女同志就赶紧躲起来,害怕见女同志。

其实,小李并不是思想素质低下,而是得了恋物癖。

说到小李的行为,同志们一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在为小李的结果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中队干部由于对心理学的无知而导致不良后果感到遗憾。

由此看来,有了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心理问题,或者分不清它是不是心理问题,或者是认识到了却缺少招法,延误了疏导调适的最佳时机。

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武器。

(二)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消防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条件下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使官兵心理压力增大;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各种诱惑因素的增多,容易使意志薄弱者产生心理扭曲;特殊的警营生活环境、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可能引发官兵心理上的不适;家庭问题的增多、富裕程度的差异,会给一些官兵带来心理影响;青年官兵成长进步、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会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矛盾。

某部队医院从1988年开始,共为20万余名新兵进行了精神监测,发现75.8%的新兵不同程度地存有心理问题,其中达到心理障碍程度的占18%,比大学生心理障碍率高2%(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监测的结果为16%)。

从精神病的发病率来看,部队官兵总患病率达8.274‰,其中患精神分裂症者占0.45‰,高于全国十二个地区0.15‰的患病率,人格障碍者占0.23‰,高于全国十二个地区0.1‰的患病率。

这些由社会环境影响和部队特殊性带来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部队建设和官兵的成长进步。

因此,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重视官兵心理问题的研究,学会心理调适和疏导的方法,已成为全体官兵的共同责任。

(三)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是提高现代条件下完成中心任务能力的需要。

毛泽东指出: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人的因素中很自然包括着人的心理素质。

在未来的处突、反恐作战中,大量的高技术、高智能将被恐怖分子所利用,不仅犯罪的突然性、破坏性、复杂性将显著增大,而且其残酷性和战斗行动的紧张程度也比过去大大增强。

参战人员将承受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官兵的心理素质已构成了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伊拉克战争,驻伊美军因生病而离开伊拉克的人数为4397人,其中504人因精神疾病,538人是因神经性疾病,占到驻伊美军减员总数的23.5%。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对抗能力、心理调控能力。

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做好了,战事一旦来临,官兵就能够在各种复杂险恶的局势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高昂的士气,完成任务也就有保证。

(四)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青年官兵正处在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意识的发展,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矛盾越来越大,也暴露了更多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只从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上找原因,不注意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和矫正,很容易使不正常的情绪长期郁结,有的还会酿成事故案件,有的甚至还可能轻生。

某部对500名官兵调查,有25%的官兵出现的现实问题主要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发生事故案件,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健康的心理引发犯罪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摸清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做好心理疏导和控制工作,这些案件是可以避免的。

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连失两局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振作士气,连赢三局,把20年的等待变成了现实。

110米跨栏冠军刘翔巧妙运用心理战术,主动抢跑一次,把心理的压力甩给了对手,最终以12分59秒改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的历史。

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也不会走上奥运会的领奖台,更不会在赛场上力挫群雄,让中国国旗高高飘扬。

由此看来,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多么重要。

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但是有的同志说,我们也知道心理学很重要,个人也很想学,可是心理学范围那么广,不知从何学起,担心学不好。

是的,心理科学知识面确实很广,消防官兵学习入门,应从了解心理现象和一般的心理学常识学起。

只要大家消除畏难情绪,贴近部队、贴近官兵、贴近生活,用心、用力去学,是可以学好的。

(一)心理现象

说起人的心理现象,她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神秘莫测的东西,而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在官兵的生活、工作、训练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同时她又是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恩格斯称其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一般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大部分。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们在认识、对待客观事物时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它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部分组成,简称为知、情、意。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与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

比如,战士王小兵刚到部队,看到整齐的营房,听到高昂的歌声,闻到营区的花香,这些眼见、耳听、鼻嗅,就是感觉和知觉。

这种感觉时常在头脑中显现,就形成记忆。

他学习刻苦,工作勤恳,训练积极,执勤认真,多次受到中队表扬,他想到了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配戴大红花的场面,这就是想象。

年终工作总结中,他对自己的学习、工作、训练等进行了分析判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这是思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喜、怒、哀、乐、惧、爱、恶等心情,这些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叫情感过程。

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指的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还是以战士王小兵为例,入伍的第二年,小王的父亲因宅基地纠纷被人砍成重伤住进了医院,由于小王家境贫穷,不能交足住院费,他陷入了无限的恼怒和无助之中,中队官兵自发捐款2300元,寄给了小王的母亲,他倍感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小王的恼怒、无助、感动就是情感过程的真实体现。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还是以王小兵为例,中队积极与小王当地的公安机关联系,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并赔偿了小王父亲的全部治疗费,小王发誓一定要用一流的工作成绩、一流的军事技能来报答部队的恩情,这就是意志的表现。

认识、情感和意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共同心理过程。

人们常说的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就生动地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个性心理。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句最著名的格言,“一个人从来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那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找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决定的。

什么是个性呢?

所谓个性是指人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倾向。

它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主要是指决定人的行为方向和动力的需要、动机、兴趣、信仰和世界观,它具有选择性和积极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某支队农村籍战士李勇,他从家乡缺少农业技术的需要出发,强烈要求到部队农场工作,并对农业技术非常感兴趣。

开始他的理想只是为了个人的出路,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产生了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信念,他把个人的需要自觉服从祖国的需要,动机也变得高尚了,从而对部队分配的任何工作发生了浓厚兴趣。

这些都是个性倾向性的具体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指标志人们个体差异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它是一个人稳定的、经常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征影响着个体的举止言行,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和意识倾向,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比如,有的战士好激动、爱发脾气,有的文质彬彬、沉默寡言,这就是气质的差异;有的战士心胸开阔、一副热心肠,有的心胸狭窄、对人冷淡,这就是性格的不同表现;同一项任务交给不同的战士去完成,完成的效果就有差别,这就是能力的不同。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段心理活动的时间里所独有的状态,如注意、分心、紧张、焦虑、疲劳等。

心理状态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内容,它必须依附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而存在。

以“注意”为例,注意必须具有一定的内容,必须要和心理过程同时发挥作用,如“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等等,纯粹的无内容的注意是不存在的。

心理状态尽管不能独立存在,但是,它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影响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之下,人的心理活动的效率有所不同,因此,它是心理活动的催化剂和调色板,是人的心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正是通过这三类心理内容所体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没有心理过程就无法产生个性心理;没有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也就没有千差万别的心理活动与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心理现象有低级、高级、简单、复杂之分。

猿猴能模仿人的动作,警犬能帮助人追踪逃犯,军马能听人的指挥行动,它们也具有感觉、记忆、情绪等低级的心理现象。

但是,人的心理需要比动物复杂的多,两者最本质的不同在于人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

(二)心理的实质

人世间有如此丰富的心理现象,那么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涉及到心理实质的问题。

关于心理实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人心理的器官。

列宁说:

“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把人脑誉为“自然界的王冠”,就是说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物质都比不上人脑的复杂和精细。

有位科学家估计,一个人如果一生好学不倦,他头脑中所储存的信息,能够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五十倍。

该图书馆的藏书量是一千多万册,五十倍就是五亿册书。

也有人认为人的大脑能储存的信息量相当于现在全世界电子计算机能储存的信息量的总和。

大脑发育不健全或损伤,就不会产生正常心理;生下来大脑就失去功能的畸形儿就没有心理活动,记忆、思维等人的心理机能就无从谈起。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现实是人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从心理的角度看,客观现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

自然界主要指风、云、雨、雾、雪、太阳、月亮、山川、河流、沙漠、气候等自然物质。

例如草原地区的人比较勇敢粗犷,沿海地区的人们比较外向、开放;山区的人则比较内向,谨慎等。

第二,人造自然。

人造自然是指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

例如我们现在穿的衣服,吃的面包,住的房子,骑的自行车,以及学习用品和劳动工具等。

第三,社会环境。

生活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总是受到各自所处的社会、民族、阶级、阶层、家庭、学校、单位的影响。

因而,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时代的人,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他们的心理必然都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不同阶层的人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有许多差别,有关研究材料表明,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较多地用体罚、训斥的方式教育子女;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则较多地以说服引导的方法教养孩子。

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足以说明社会环境对人心理的巨大影响。

第四,机体状态。

对人来说,大脑以外的身体的其他各个部分,也是一种“现实”,是影响心理的因素,如骨骼、内脏、手脚等的变化与活动,都能立即反映到脑中,受到脑的控制与调节。

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患了疾病,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等,都是对机体状态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经过对狼孩和各类野生儿的研究证明:

大脑是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没有客观现实,也就无从产生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主观性的、能动的。

一个人在过去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世界观,会在反映客观世界的选择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表现出来。

比如,部队文艺工作者为客观反映官兵学习、工作、战斗风貌,总要深入基层中队、执勤哨所,体验生活,但他们的作品往往又高于生活。

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同样,不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会有差异。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如果说人脑是一个魔法无边的织布机;客观现实象织布机上织布用的线;人的实践活动就象织布,它促使织布机与梭子结合,形成了织布的过程;反映就是织出的花纹。

我们头脑中的每一瞬间都有几百万只梭子来往穿梭,织成了稍纵即逝的花纹,这些花纹就是反映,也就是心理。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就是指这些千姿百态的“花纹”以及这些“花纹”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我们学习了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的本质,但人们是从什么时间、以什么样态度开始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本质的呢?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精神普遍规律或“灵魂”之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早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类就开始研究和探讨自己的心理现象了。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心理学专著。

心理学在我国,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者就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论述和争辩。

例如,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等。

但是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之中,并未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心理学这个学名,直到16世纪末才开始出现。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从此,心理学才结束了它依附于哲学的悠久过去,开始了它真正的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清代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办,我国才开始介绍西方和日本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906年,我国编写了第一部《心理学》,1906年翻译了第一本国外的心理学著作,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6年建立了心理学研究所,全国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部分综合大学与体育学院开设心理学课程。

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是空前的。

“文革”时期,心理学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迎来了心理学的春天。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间,心理学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大致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不仅应用到教育、医疗、工程、航空、宇航、司法、军事等领域,而且运用到仿生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等许多尖端科学技术部门,从而进一步显示了心理学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心理学正向系统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可能成为对其他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带头科学。

(四)心理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心理学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许多国家的部队在新兵心理测试、官兵心理评定、飞行训练心理、军纪心理、部队士气、特种兵员选拔、心理卫生、作战指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心理研究和心理实验,成立了专门的军事心理研究机构,出版了许多有关军事心理学的著作,使军事心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便成立了17个战争心理问题研究委员会,置于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管辖之下,500名心理学家从事军人心理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动员所有的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和其它研究机构进行军人心理研究,完成了大约500多个不同内容的军人心理学研究项目。

动员了2000多名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医生和随军牧师投入军人心理防治,仅1942至1946年,受过心理测验的军人多达700万。

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都加大了心理学研究力度,并运用于军事领域,取得了很好成果。

我国军事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军人心理思想却源远流长。

特别是历代著名兵法和经典军事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人心理学思想。

《孙子兵法》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强调带兵打仗的将领应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多种心理品质,否则难以胜任。

著名军事家吴起认为,如果士兵不养成服从命令的心理品质,部队平时就要发生混乱,战时就要打败仗,他提出“三军服威,无土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

这非常合乎军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许多军事家还运用军人心理学于战争实践,导演了“长勺之战”、“空城计”、“官渡之战”等辉煌的战争史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等著名论断和典故就是来源于对战争实践中军事思想的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部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部队建设论述,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军人心理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比如,“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策略思想;“瓦解敌军”的心理战思想;把教育训练放在第一位,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思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军人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等等。

80年代初,我军先后出版了一批军人心理学著作和教材,如《战士心理学》、《带兵心理学》、《军人心理学》等,并翻译出版了前苏联和美国的部分军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组织政工干部进行心理学培训,总结出了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进而发展到运用心理学原理做好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工作;空军还专门成立机构,运用心理品质测量的方法进行飞行员的招收和选拔,大大降低了飞行人员的淘汰率;武警部队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开展心理测试和心理工作试点;一些部队医院精神病科也纷纷办起了精神病预防研究室,向部队官兵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军事医学心理的研究;有的部队医院还联合起来,借鉴国外经验,先后修订了一批军人心理和智力测量的量表和常模,并在全军范围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心理测试,使军人心理学的研究实践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学习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心理学内容宽泛,知识点集中,分支庞杂,学派林立,专业性、科学性都很强,学习心理科学不可能穷其所有。

加之消防官兵所担负的任务特殊,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学,必须抓住主干,去除枝叶,巧用方法,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一)结合渗透学。

心理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牵扯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心理工作,还是训练、管理、执勤中的思想工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做好官兵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所以,我们在学习心理科学知识的时候,如果能搞好结合渗透,官兵对学习的内容印象就会更深。

比如,在谈心的时候,可以学习运用个性心理的倾向性原理,平等地进行交流,使谈心对象有认同感、接纳感,从中找出共同点,就能提高谈心的质量。

又如在处突、反恐实战演习中,运用心理学“激励法”、“转移法”和“放松法”,引导官兵化解紧张情绪,组织官兵观看处突、反恐纪录片,学习“战场心理”和“心理战”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声、光、电、烟等手段,模拟火场环境,把官兵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的潜在状态转变为大无畏状态,激发官兵的练兵热情。

(二)把握重点学。

学习心理科学知识,要把增强自觉运用心理科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把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作为根本目的。

不能将工作起点只放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矫正和治疗上,这样学习的起点就低了。

无论是做心理工作的人和官兵自己,都要注意把握这一重点环节。

实事求是地讲,官兵中真正有心理障碍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官兵心理是正常的,即便有问题也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有很大的不同。

注重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就要把工作对象放在绝大多数官兵身上,放在经常性工作上。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对心理问题从源头上的预防。

官兵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和自我调适,就可以避免转化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对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矫治,往往需要较高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这对一般官兵来说是不能胜任的,但学习运用心理科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联系实际学。

心理科学知识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能不能为广大官兵所自觉接受,并自觉运用心理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紧贴官兵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把干部、士官、义务兵区分开来,从最基本、最重要、最需要的知识学起。

干部重点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战士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心理科学常识,提高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