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3463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诫子书优秀课件 (1).pptx

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

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作者简介,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生活节俭,注重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朗读课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疏通文意,接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

指操守,品行,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译文: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

明确志向。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译文:

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

增长才干。

学:

学习。

志:

立志。

成学:

成就学业。

译文:

学习必须静心,才干需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

放纵懈怠。

励精:

振奋精神,险躁:

轻薄浮躁。

治性:

修养性情。

译文: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可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思考回答,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合作探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话的核心是“静”,因为屏除杂念和干扰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生活中,我们只有内心沉静,才会看淡名利,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内心恬淡,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这句话告诉我们:

守得信淡泊,耐得住宁静,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文中提到“志”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志与学的关系,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想,才能保证自己会去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学业有成。

拓展延伸,为本文补充论据,道理论据淡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立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惜时: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事实论据:

立志:

1.毛泽东:

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

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

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检测巩固,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