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44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 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外阅读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课内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部分

(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________。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_____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

走:

__________。

冀:

__________。

因:

__________。

释:

__________。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___”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免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

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___。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分)

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

因释其耒而守株

3.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

(填序号3分)

(1)田中有株。

()

A.茂盛的大树B.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C.杂草

(2)兔走触株。

()

A.跑B.走路C.开,去

(3)因释其耒而守株。

()

A.解说,说明B.消除C.放下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分)

(四)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

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

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中“相提并论”指()

A.相处平安,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

3.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来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4.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

”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

”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

”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课文主要是通过铁罐和陶罐的________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的。

(2)()瞧不起(),最后,()成为文物,()却化为泥土。

A.陶罐B.铁罐

(3)选择:

读画“____”的句子,结合全文想一想,陶罐为什么能这样对待铁罐?

( )

A.陶罐过于健忘 B.陶罐胸怀宽广 C.陶罐没有骨气

(4)判断:

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没有了?

(3分)

①铁罐自知自己没有价值,不想出来了。

( )

②铁罐看到人们发现陶罐,就躲起来了。

( )

③铁罐最终被侵蚀、氧化、分解了。

( )

(5)《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多选)

A.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B.无论多坚固的东西,经过很长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C.大家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D.面对别人的欺侮要勇敢地回击,不能太软弱。

(6)想一想:

陶罐的价值在哪里?

(3分)

..

(六)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许多年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

”一个人()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

”陶罐()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给选文的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高兴惊讶兴奋

3.许多年以后,陶罐的结局是:

____________;铁罐的结局是:

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们把陶罐掘出来并发出赞叹时,陶罐是怎么做的?

找出相关语句画上“”。

从陶罐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它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我想对铁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情弱。

”陶罐争辨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雄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懦弱——(________)轻蔑——(________)羞耻——(________)

2.陶罐认为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罐认为____________,铁罐为和陶罐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个角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铁罐是为了让陶罐变得坚强,所以才这样说。

B.陶罐认为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谦虚地向铁罐学习。

C.铁罐骄傲自大,陶罐却很谦虚,两者形成对比。

D.铁罐说的话虽然粗鲁,但很有道理,耐人寻味。

(八)阅读课文《鹿角和鹿腿》片段,完成练习。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从哪里可以看出鹿的长腿非常灵活?

用“——”在文中画出来。

(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逃命过程中,帮助鹿的是_________,害得鹿差点送命的是__________。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鹿角和鹿腿》片段,完成练习。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

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

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没精打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心丧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鹿的逃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池子与河流》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说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