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154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docx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

汽车环保检测线作业指导书

汝城县豪兴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HQJ/ZY/2016/-00

 

环保检测

作业指导书

 

(第一版)

 

编制:

体系编制小组

批准:

审核:

受控状态:

受控□非受控

 

发布日期:

2016-10-26实施日期:

2016-12-1

标题:

目录

文件编号:

HQJ/ZY/2016/-00

页码:

共1页第1页

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01

HQJ/ZY/2016/-01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保养规程

02

HQJ/ZY/2016/-02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03

HQJ/ZY/2016/-03

机动车尾气检验项目、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概述

04

HQJ/ZY/2016/-04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双怠速法

05

HQJ/ZY/2016/-05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加载减速法不透光烟度计

06

HQJ/ZY/2016/06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法滤纸烟度计

07

HQJ/ZY/2016/-07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稳态工况法

08

HQJ/ZY/2016/-08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自由加速法

09

HQJ/ZY/2016/-09

机动车引车员操作规程

10

HQJ/ZY/2016/-10

机动车尾气检验操作规程

 

 

3.2

年度维护保养

1.注意清洁、要尽量防尘防雨;

2.检查滚筒上是否粘有泥砂、水等杂物;

3.检查气压是否正常;

4.检查各处螺栓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紧固;

5.检查测速传感器的紧固螺栓及支架是否松动,连接承轴是否变形或断裂,如有变性等现象应及时进行拆除更换,做到安全;

6.检查地脚螺栓上的螺母是否松动,并紧固;

7.轴承组件全面保养维护,添加新润滑脂,更换油封毡圈,检查各件有无损坏;

8.检查完毕应及时记录。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保养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1

页码:

共3页第3页

4

滤纸式烟度计

4.1

月度维护保养

1将抽气泵拆开进行清洗,然后在汽缸内壁和活塞密封圈上重新抹上一层润滑脂,以保持其润滑程度;

2取样管在使用过程后,如发现有泥沙等杂物进入一起内部,应即时进行清洗;

3烟度卡应妥善保管,不要用手接触其表面。

4保养完毕,务必做好记录。

4.2

年度维护保养

1.如发现抽气泵活塞移动干涩,活塞上升速度不均匀,应将抽气泵拆开进行清洗,然后在汽缸内壁和活塞密封圈上重新抹上一层润滑脂。

2.取样管在使用过程后,如发现有泥沙等杂物进入一起内部,应即时进行清洗。

3.烟度卡应妥善保管,不要用手接触其表面。

4.保养完毕。

务必做好记录。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1页

1

滤纸式烟度计标定

1.1

环境条件

1温度:

0~40℃、

2湿度:

≤85%、

3电源电压:

额定电压±10%

4标定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的污染、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1.2

工具和量具

标准烟度卡、绝缘电阻表(兆欧表,量程不小于100MΩ,测量电压500V)、计量筒、秒表、固定支架、水盆

1.3

校准

 

1满度校准:

将标准烟度卡(烟度值等于8.3Rb左右)从校准插口插入(插入前先将拉杆向下拉,以免擦伤烟度卡的工作面),烟度卡正面朝上插到底(注意:

标准烟度卡必须插在滤纸的上方)。

调整机头上“校准(高)”电位器,将显示值调到标准烟度卡的标称值处,然后取出标准烟度卡(取出时也要将拉杆向下拉?

2低端校准:

将标准烟度卡(烟度值等于1.8Rb)从校准插口插入,烟度卡正面朝上插到底,调整机头上“校准(低)”电位器,将显示值调到标准烟度卡值处,然后取出标准烟度卡

3零点漂移的检定:

烟度计通电预热后,将烟度计指示仪表示值调至满量程的4%,将此时的示值作为起始示值作好记录,连续运行1h,将其示值作好记录,按公式计算零点漂移。

4示值误差的检定:

用Rb约为5的标准烟度卡对烟度计进行校准,调整旋钮,使烟度计示值与标准烟度卡的标准示值相符,然后对另外两张标准烟度卡进行测定,把两张标准烟度卡标称值及相应的烟度计示值作好记录,按公式计算出示值误差并作好记录。

5重复性误差的检定:

把Rb约为5的标准烟度卡固定在烟度计检验台上测定,将标准烟度卡的标准值及烟度计示值作好记录,重复五次,取对平均值偏离最大的示值,按公式计算出重复性误差。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2页

活塞式抽气泵性能的检定

1抽气量的检定:

装好滤纸,将取样软管一端与仪器取样入口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抽气试验装置上端管相连接,确保无漏气现象,操作阀A使容器内的压力与外界压力平衡后随即关闭阀A.操作抽气系统的抽气泵使之抽气,使计量筒内液面上升,抽气前后进入计量筒内水容积的变化量即为抽气量。

重复三次产,将每次的抽气量作好记录。

2抽气时间的检定:

装好滤纸,使抽气泵动作,用秒表测定的活塞运动时间即为抽气时间(抽气时间可与抽气量的检定同时进行),重复三次,把每次的抽气时间作好记录。

2

不透光烟度计标定

2.1

环境条件

1温度:

0~40℃、

2湿度:

≤85%、

3电源电压:

±10%

4(检定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的污染、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2.2

工具

滤光片

2.3

标定

 

1仪器按步骤安装完毕后,接通电源预热后,仪器自动进入主菜单界面此时可按↑↓键选择“标定”菜单,按“确定键”确认后,仪器将进入“标定”界面

2进入标定界面后,可进行多点标定或恢复出厂系数,选中“进行多点标定”后按确定键

3此时按取消键取消多点标定操作,按确定键进行仪器调零,为多点标定做准,当调零结束后,仪器进入多点标定界面,此界面能对5片滤光片进行标定,标定时,只能按照界面上的序号顺序进行标定,不能跳跃标定(如标序号1、3、5,此时仪器不会响应进行标定),但是滤光片可不按照N值的大小进行标定,可打乱顺序。

界面右上角会显示滤光片的N值。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3页

4此时按确定键可对N值进行设置,按上下键进行数据的加减,确定键为进行下一个数值的操作,当确定键按至最右边的“×”时,按上或下将“×”更改为“√”,此时可按确定键进行标定。

当设定N值与界面右上角实际测得N值偏差大于10%时,仪器不响应标定,此功能是为了防止输入错误而导致标定不准确。

5按确定键进行标定,标定成功后仪器会显示标定成功,如果失败则提示失败,当仪器标定结束后会提示你继续标定其他点或完成整个标定,可按上下键进行选择,完成整个标定。

6按继续标定其他点时,可按照步骤3)4)进行同样操作,如果选择完成整个标定,则仪器对标定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完成标定操作,选择返回完成标定。

当选择继续标定其他点后,又不想进行标定了,此时可连续看下移键,序号5之后再按会提示“按确定键完成整个标定过程”,此时也可完成整个标定。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4页

3

废气分析仪

3.1

校准方法

1在测量界面上按“M”键,进入菜单选择界面。

2按“↓”键或“→”键把光标移到【标定】选项上。

3按“F”键进入标定界面。

4按“↓”键把光标移到相应的组份选项上。

5按“→”键将光标移到相应需修改位上。

6按“F”键将需修改位数值修改与实际参数应位一致。

7将所有需要标定组份修改正确后,按“↓”键或“→”键把光标移到标定界面最后一栏。

8按“F”键,将在需要标定组份上的×变成√;将在不需要标定的组份上√变成×。

9按“→”键移动光标使屏幕左下角上“F”右边“修改”两个汉字变成“通入标准气”。

10按“F”键通入校准气,等待数据稳定后,按“确定”即完成校准。

a)如果有某个通道不想标定,只要将该通道的设为“×”。

如果设置有误想重新修正,按“↓”键把光标移到需要修正的位置即可。

b)氧通道分别通过仪器自动调零及N2气调零后,在“动作检查”界面下其操作步骤与其他成分标定一样。

c)HC处输入C3H8(丙烷)值。

3.2

导入标识气应注意事项

1高压瓶装标准气,必须保证导入仪器的气体流量在1L/min左右。

2导入标准气时,必须确保标准气体已经进入了仪器检测平台工作气室。

否则,标准会发生错误或者校准无效。

3.3

高量程气检定方法

1在测量主界面,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

2按“↓”和“→”键把光标移动到【通氮气】选项(此时应保证零气源已经开启,输出流量在1L/min左右),然后按“F”键,仪器自动转到通氮气界面,等示值稳定后,等仪器示值稳定后,按“M”键停止通入氮气,此时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5页

1按“↓”键进入“动作检查”界面。

2按“↓”和“→”键把光标移动到【通校准气】选项,然后按“F”键(此时应保证检查气的气源已经开启,输出流量约1L/min)。

3观察示值屏幕,等仪器示值稳定后,按“M”键停止通入标定气,此时仪器恢复为测量主界面。

4查看示值误差是否符合检查气体标称值允许示值误差范围内,并作记录。

5把标定气换成其他高量程标定气,重复上述2~7步骤作检定其他浓度高量程气体示值误差。

4

零点漂移和量矩漂移

 

零点漂移

1仪器在规定检定条件下,1h内零点漂移要求不超过下列值:

2一氧化碳±0.06﹪(体积分数)

3碳氢化合物±30×10-6(体积分数)

4二氧化碳±0.5﹪(体积分数)

5氧气±0.5﹪(体积分数)

 

5

量矩漂移

仪器在规定的检定条件下,1h内量矩的最大漂移不超过表1规定。

表1

组份

误差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二氧化碳

氧气

a

±0.06﹪

±30×10-6

±0.5﹪

±0.5﹪±3﹪

b

±3﹪

±3﹪

±3﹪

±3﹪

注:

a一绝对误差;b一相对误差。

检定时满足a或b中任何一项即可为合格。

 

6

示值误差

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表2规定。

表2

组份

误差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二氧化碳

氧气

a

±0.2﹪

±30×10-6

±1﹪

±0.5﹪

b

±10﹪

±10﹪

±10﹪

±10﹪

注:

a一绝对误差;b一相对误差。

检定时满足a或b中任何一项即可为合格。

7

重复性误差

重复性误差为相对标准偏差Cv不超过2﹪.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6页

8

检定方法

8.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20℃±10℃(温度波动不大于±5℃)。

●相对湿度:

≤85﹪。

●大气压力:

86.0~106.0kPa.

●电源:

额定电压±10﹪,额定频率±1﹪.

●检定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的污染、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9

检定用设备及要求。

9.1

标准气体

 

检定用标准气体必须是由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机关认可的相关单位提供的标准物质,其不确定度不大于2﹪,浓度范围要求如表3.

组别

组份

1组

2组

3组

4组

CO

0.4~0.6

1.2~1.8

3.15~3.85

4.5~5.5

C3H8

×10-6

640~960

2880~3520

5760~7040

CO2

3.6~4.4

7.2~8.8

9.9~12.1

14.4~17.6

O2

3.6~4.4

9~11

表中气体除O2为单组份外,其余可以是单组份、双组分或多组份混合气。

10

环保测功机3t、3t、10t、13t

10.1

环境条件

1温度:

0~40℃

2相对湿度:

≤85﹪。

3大气压力:

80kpa~110kpa(600mmHg~825mmHg)

4电源:

额定电压±10﹪

5检定应在周围无影响测量的污染、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10.2

量具和工具

涡流机、标定架、吊蓝、上调整螺栓、钢球、传感器、下调整螺栓、法码。

 

标题:

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文件编号:

HQJ/ZY/2016/-02

页码:

共6页第6页

10.3

台体标定

10.3.1

车速标定

●标定方法与车速台一样,容许误差:

±1%;

●设滚筒直径为Ф,滚筒转速与车速之间有如下关系:

●车速V(km/h)=车速N(rpm)×Ф×3.1416×60/1000

10.3.2

扭力标定

显示值(N)=砝码质量(kg)×9.8×力臂长度(mm)/滚筒半径(mm)

注:

第一个砝码的值必须标定准确,及复位后,放上砝码稳定后,面板示值必须在上述范围内,这可能需要反复调整电位器,并复位。

利用随机所带的标定架及砝码吊蓝,通过工控机对主机力的示值进行校准标定,标准(标定)架用2枚M14螺栓固定在电涡流机平面上,吊蓝则连接在标定架的接口上,按照力学杠杆原理可计算出加载在吊蓝砝码的重力与滚筒切向力之间的比为5,校准时按下列驱动力(扭矩)示值误差计算公式计算。

 

标题:

汽车检验项目、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概述

文件编号:

HQJ/ZY/2016/-03

页码:

共1页第1页

1

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

1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排放限值:

2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2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

A)双怠速法,详见GB18285-2005附录A《双怠速法排放气体测试仪器技术条件》

B)稳态工况法,详见GB18285-2005附录B《稳态工况法测量方法》

3

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

A)加载减速法,详见GB3847-2005

B)自由加速法,详见GB3847-2005

C)滤纸式烟度法,详见GB3847-2005

 

标题: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双怠速法

文件编号:

HQJ/ZY/2016/-04

页码:

共3页第1页

1

仪器设备及要求

1.1

底盘测功机、探头、取样软管、泵、水分离器、过滤器、零气端口和校准端口、深测元件、数据系统和显示器件与控制调整装置、数字式仪器。

1.2

数字式仪器(数字高度至少5mm,分辨力应满足表A.1的要求)

表A.1分辨力要求

CO%V/V

CO2%V/V

O2%V/V

HC106V/V

0.01

0.1

0.1

1

 

1.3

仪器允许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的允许示值误差应满足A.2有要求)

表A.2允许示值误差要求

CO

CO2

O2

HC

绝对误差

±0.06%vo1

±0.5%Vo1

±0.1%Vo1

±12×10-6V/V

相对误差

±5%

±5%

±5%

±5%

注:

取绝对误差和误差较大者

1.4

转速、机油温度允许示值误差应满足表A.3的要求:

表A.3允许示值误差要求

范围

精度

转速

0-1000r.min-1

±10r.min-1

1000r.min-1以上

测量值的±1%

油温

60×℃-90℃

±2℃

其它

±5℃

 

标题: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双怠速法

文件编号:

HQJ/ZY/2016/-04

页码:

共3页第2页

1.5

过量空气系数(λ)的要求

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的汽车进行过量空气系数(λ)的测定。

发动机转速为高怠速转速时,λ应在1.00±0.03或制造厂规定范围内。

进行λ测试前,应按照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预热发动机。

检测准备

●在检测循环开始前,应记录调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车辆预热:

进行检测前,车辆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

2

被检车辆要求

●应保证被检测车辆处于制造厂的正常状态,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漏。

●在检测循环开始前,应记录调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车辆预热,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不低于80℃,或者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热车状态。

●若为多排气管时,取各排气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若车辆排气管长度小于测量深度时同,应使用排气管加长管。

●对于单一燃料汽车,仅按燃用气体燃料进行排放检测;

●对于两用燃料汽车,要求两种燃料分别进行检测。

 

标题: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双怠速法

文件编号:

HQJ/ZY/2016/-04

页码:

共3页第3页

3

检查程序

1.按照系统提示检测员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将分析仪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为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对独立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

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不低于80℃,或者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热车状态。

2.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加速至70%额定转速,运转30s后降至高怠速状态。

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于400mm并固定在排气管上。

维持15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

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器技术的汽车,还应同时读取过量空气系数(λ)的数值。

3.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态15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

4.取出取样探头、转速计,车辆驶离,检测结束。

4

结果判定

●对规定的车辆,如果检测污染物有一项超过规定的限值,则排放不合格。

●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的车辆,如果检测的过量空气系数(λ)超出要求者,则认为排放不合格。

5

注意事项

1、检验结束后,抽出取样探头,待仪表指针回到零位,再检测下一辆车。

2、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检测,严禁在有油或有机溶剂的地方检测,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垂直吊挂,防止因其它污染或受损,而影响检测精度。

3、每辆车测试结束后,应用压缩空气清洗取样管路,以免留在管壁上的碳烟影响下次检验的结果。

标题: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加载减速法不透光烟度计

文件编号:

HQJ/ZY/2016/-05

页码:

共4页第1页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市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最大总质量大于400kg、最大设计速度大于或者等于50km/h的在用汽车。

标准不适用于紧密型多驱动轴或全时四轮驱动的车辆。

1

检测设备及要求

1.1

湿度计

设备须配备湿度计,相对湿度测量范围应为5%~98%,测量准确度应为±3%。

湿度计须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检测场内环境湿度的地方,按检测程序要求向控制计算机传输实时数据。

1.2

温度计

设备须配备温度计,温度测量范围应为255K~333K(-18℃~60℃),测量准确度应为±15K.温度计须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检测场内环境湿度的地方,按检测程序要求向控制计算机传输实时数据。

1.3

气压计

设备应配合气压计,气压测量范围应为80kPa~110kPa,测量准确度为±3%。

如大气压力变化不大的地区,系统应能够允许人工输入检测地季节大气压力。

1.5

测功机预热

测功机每天开机,转速小于25km/h超过30min,应在检测前进行自动预热。

此预热应由系统自动控制完成,如没有按规定完成预热,系统应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1.6

检测准备

●在检测循环开始前,应记录调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查看检测环境温度是否超过35℃,若超过35℃申请更换检测方式。

●车辆预热:

进行检测前,车辆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

标题: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加载减速法不透光烟度计

文件编号:

HQJ/ZY/2016/-05

页码:

共4页第2页

1.7

被检车辆要求

检测前应该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预检(GB3847—2005附录JA):

●检测员仔细检查车辆,确定车辆和行驶证相符合,若身份无法确认,不允许参加检测。

●发现受检车辆的车况太差,不适合进行加载减速法检测,必须先进行修理后才能进行检测。

●全时四驱驱动车辆不能按加载减速法进行检测。

●中断车上所有主动型制动功能和扭矩控制功能,(自动缓速器除外)。

例如中断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

●关闭车上所有以发动机为动力的附加设备。

2

检测规程

1、车辆驱动轮位于测功机滚筒上,放下举升器,放好三角挡块,固定好牵引带、限位器,按照系统提示检测员将分析仪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为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对独立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连接好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以测量发动机转速;调整迎风风扇正对发动机散热器。

2、引车员按照系统提示,选择合适的档位,使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功机指示的车速最接近70km/h,但不能超过100/h,当车速达到70km/h时,系统提示检测员按下控制按钮,同时引车员始终将油门保持在最大开度状态,系统开始检测取样,,整个过程严禁使用制动踏板,直到检测系统提示引车员松开油门将变速器调为空档,使车辆自由滑行直到停止,举升升起后解除三角挡块及牵引带、限位器,拔出取样探头,车辆驶离,检测结束。

3、底盘测功机自动检测判定:

自动控制系统采集三组检测状态下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受检车辆的排气光吸收系数K是否达标,三组数据分别在VelMaxHP点、90%VelMaxHP点和80%VelMaxHP点获得;

 

标题: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尾气检测加载减速法不透光烟度计

文件编号:

HQJ/ZY/2016/-05

页码:

共4页第3页

4、上述三组检测数据包括轮边功率、发动机转速和排气光吸收系数K,必须将不同工况点的测量结果都与排放限值进行比较。

若修正后的最大轮边功率不低于所要求的最小功率(50%额定功率),或者测得的排气光吸收系数K不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均判断该车的排放合格;若修正后的最大轮边功率低于所要求的最小功率(50%额定功率),或者测得的排气光吸收系数K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均判断该车的排放不合格,检测结束。

3

结果判定

1、所有检查车辆都必须首先进行排放控制装置外观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与登记信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