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4138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 构建幸福成长平台.docx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

时间:

2011-10-2611:

19来源:

作者:

转载点击:

28次

 

 

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小学品德教研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自有两种思想。

”其实,教师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教师特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又成了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

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着眼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我们品德教研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组长领衔,让理念意识在“行动”中落实。

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优秀教研组,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由他带出或培育了优秀的教师,由他“教”出优秀的学科教学质量。

因此,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德才兼备的教研组长说得严重些是同教研组“生死攸关”的。

我校不搞论资排辈,更不任人唯亲,不拘一格选用教研组长。

我们现任的教研组长基本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业务精湛的专家。

她是组内业务的“权威”,在本学科领域内是我校乃至全区的“领衔人物”,现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活泼而不失大气、扎实又充满激情,深受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

曾在区级、镇级、校级上公开课数节,并多次被邀请前往金华、桐庐、进化、宁围、党湾、新湾、新围等兄弟学校上品德教学研究课,受到教研员及与会老师的一致肯定。

一次次的磨练,一回回的亮相,让她在品德这块沃土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2005年省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研究课在会上展示交流,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

在杭州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录象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还多次在萧山区评优活动中,获得高奖。

其次,是痴心课改的先锋,她用行动感召同组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书育人。

第三,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她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永不停息地学习,并用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激励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伍,与时代同步。

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区一等奖,并多次在《萧山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第四,是共享合作的赢家。

她能很好地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合作,善于尊重和接纳不同意见,能“求大同,存小异”,在合作中多赢共进。

总之,我们品德教研组长正通过努力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使中老年教师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

二、导师引路,让新手名手在温情“联动”中成长。

“导师引路·共同成长”是我们高桥小学延续了多年的一种培养新教师的模式。

几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变换形式,更新内容,在带教中共同研究,共同反思,促使师徒专业的共同成长。

每学年开学初,根据我们品德学科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为每个青年教师在本组内选择学校各级名师和骨干教师作导师,并召开结对大会,规定师徒双方的义务和权利,鼓励双方携手共进。

每学期末,在组内及时开展沙龙活动,在交流中分享成长的喜悦,改进活动的方式,同时对师徒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

几年来,师徒们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导师的无私相授,徒弟们的虚心求教,成了教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公室、教室,甚至是走道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彼此探讨交流的身影。

轮到徒弟披挂上阵了,导师悉心指导;轮到导师一展风采了,徒弟帮忙制作课件,相提相携,和谐共进。

每个学期,导师们和徒弟们都写下了自己在互相的提携帮助下的点点滴滴。

其中,有师徒间的一次促膝相谈,有师徒教学的案例对比,有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更有自己成长的欢欣。

“做一支会思考的红烛”,这是徒弟们发自内心的目标定位。

“化压力为动力,”这是导师们由衷的内心表白。

我们看到,一位位新教师正充满热情地在我们高小迅速成长,一位位校骨干教师也在与徒弟的共同奋斗中专业得到了持续提升!

三、网上沟通,让智慧才情在高速“互动”中增长。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网上交流沟通、网上协作共享、网上事务管理的空间。

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这为教研组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备课是教师解读教材,用自己的文化视野处理教材,制定教学预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一些无效的劳动,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本学期推广网上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在区教研室统一下发的备课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单元的教案进行复备,制作简单的课件,上传在学校ftp上,并及时通知组内教师。

组内教师必须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至少要50字),上传至品德组文件夹,主备教师要回应组内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此项工作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要及时关注组内教师的评论。

组内公开课可以是集体备课公开发表的内容也可以另外的内容,上课的教案必须提前一周在ftp上发表,并通知组内教师。

组内教师要积极点评教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发现:

教师的集体研课、资源共享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走出了“闭门造车”、“形式备课”的倾向,带动了整个教研组的发展。

四、搭建平台,让个体群体在柔性“碰撞”中提升。

在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可以让教研组、学校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领域,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思想碰撞,聚集观点,提高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领导者也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对教师提出的不同教学观点和进行的教改尝试力求给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存异,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

我们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品德教研组活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组织的形式有:

1、进行有主题的“聊天”。

教师利用课间、课余时间,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来“聊”。

在“聊天”中澄清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激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点子。

教师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和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共同成长。

2、开展教育沙龙活动。

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进行热点讨论。

每次活动前,由教研组长收集整理并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议题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

全组教师围绕议题,搜集资料,寻找支撑,提炼观点。

活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育一得、或观点阐述、或成功案例、或迷惘困惑),畅所欲言。

有争论的地方,将成为后续小课题研究的主题。

这样有力促进了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提炼和思考,并能以小见大,对教育的思考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发展。

3、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

为了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教师把这些机会当作挑战自己,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我们还加强了课后的交流研讨,对听课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你觉得本节课体现了哪些新的理念?

(有利于听、授双方新理念的跟进)你觉得本节课最成功、最精彩或值得借鉴、推广之处在哪里?

(有利于听者吸收他人经验)你对本节课有何改进意见,何处有更佳方案?

(变权威评课为资源共享)对上课教师提出的要求:

你是如何设计这节课的?

这样设计的优势在哪里?

(有利于评者尊重并了解教者的设计意图和理念;也使教者在阐述、比较中自主成长)你觉得这节课是否取得了你预期的效果?

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者教后的反思有利于他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你认为同伴的建议,有哪些可以吸收到你的个性化教学中?

(有利于教者的自主吸收)引导和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话”,“上出自己的课”,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尊重和保护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搭建良好的教研平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使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的教研个性,赢得了自己的一片教研天地。

几年来,教研组硕果累累。

教研组已培养省思品学科名师培养人选一名,市教坛新秀三名,区教坛新秀两名,区优秀教师一名。

其中,杭州市首届优秀思想品德课教师、区思想品德专业委员会会长倪柏根校长,始终坚持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多年来所撰写的思想品德研究论文有四篇发表在区级以上杂志上,1篇在省小学思品首届年会上交流,1篇获杭州市小学德育优秀论文奖,4篇获区课题论文及学会论文评比一二等奖,2篇分获区少先队论文二等奖、德育论文二等奖。

省思品学科名师培养人选华钢执教的一节录像课《待人要宽容》获杭州市优质课堂实况录像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三等奖,并在全省公开发行;编写的教案获萧山市、杭州市一等奖;《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的教案发表于《小学德育》杂志;曾参与《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指导》一书的编写,并由杭州市电教馆出版发行;撰写了《21世纪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一书的部分章节;曾在全省《品德与社会》备课活动中作单元主讲;2000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展示会上,执教的《四张全家福》获二等奖,制作的课件获萧山区一等奖。

有十余篇管理、普教和学科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或在杂志发表。

曾应邀先后赴四川成都、杭州、临安、建德及萧山区的许多乡镇借班上课,获得广泛好评。

其他教师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五、绩效管理,让教研组群体在恰当“规范”中发展。

在任何一个单位,只有以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更规范合理地推进各项工作,使员工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实际的绩效来公正地衡量自己的工作,衡量组织对自我的评价。

因而,形成合理的可以量化的教研组考核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研组的实际功效。

去年,教导处对此进行探索,初步制定教研组绩效考核标准。

考核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谋求“团体发展”,鼓励良性竞争。

整个考核内容包括了:

教研队伍、教研档案、校本教研、承担任务、教学水平5个维度,17个项目。

自考核标准公布来,我们明显地发现教研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增强了。

每一位组员都尽力地为本组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行动上的保障。

因而,办事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试行两学期来,我们每次均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学校给予了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奖励。

我们更以优秀的团队文化推进教研组的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促进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让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下拥有浓厚的学科幸福感,一天天地走向美好欣慰的明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的团体就是互相的奉献。

分享智慧,共享力量,努力在彼此的相提相携中收获一颗宏大的心。

在执着与淡然中坚守,即便辛苦,即便挫折,即便目标未达,心便可静,可悦。

这是我们每一个高小品德教研组人的共同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