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368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7 大小:9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1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docx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品文档176页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概念

(一)安全生产:

指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料、环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中的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人、才、物),发挥智慧,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管理的手段),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海因里希法则、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

定义为意外损失和灾祸。

国际劳工组织将“职业事故”定义为:

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二)事故隐患:

国家安全生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风险来表示危险的程度,风险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值。

R=f(F.C)R风险;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

29:

300.国际上也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是说: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说明:

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N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是偶然中的必然。

(五)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六)为了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对危险源采取分级,由此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广义上讲)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96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qi为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库存量,Qi为物质i的临界量,N为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三、安全、本质安全、安全许可等概念

(一)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物备或财产损失。

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示安全的近似客观量,用以稀衡量安全的程度。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世界上没有绝对这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就是安全的。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内。

(二)本质安全: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说就是有:

1、防止误操作(人的不安全行业)的功能;2、故障自保护功能:

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个功能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这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但很难完全实现,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安全许可:

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通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未得到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该项生产活动。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

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群体。

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可作为一个系统。

系统可分为几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可分为若干要素。

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

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子系统,包括:

(1)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2)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规范、(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2)整分合原则:

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义必须及时捕获、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人本原理:

即以人为本,把人的要素放在首位。

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即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管理层面上,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管理必须有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2)能级原则:

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象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

(3)激励原则:

利用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

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周而复始。

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结果,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引以为戒并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的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3)3E的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归结为4个方面: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以及管理的原因。

针对这4种原因可采取3种防止对策:

工程技术(Enginee

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即所谓“3E”。

(4)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和约束。

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2)监督原则。

三、事故致因理论(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泊松分布、

(2)偏倚分布、(3)非均等分布。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和社会环境造成→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或损失。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

(1)先天生理缺陷、

(2)后天心理缺陷、(3)社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4)行为失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基于:

(1)设计上的缺陷(如选材不当、计算错、结构完整性差、操作方法不适应等)、

(2)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3)维护保养上的缺陷、(4)使用不当、(5)作业环境缺陷。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可通过控制能量及运载能量的媒介、载体来预防事故。

事故的大小取决于能量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

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事故致因: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力的某种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事故防范对策:

(1)采用安全能源、

(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设置屏蔽设施、(7)设置屏障、(8)开辟释放能量的通道、(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时空发生事故。

系统安全理论:

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

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并制定、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且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主管理概述

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是树立观念、明确认识;预防为主是行为方式方法;综合治理是要求用系统安全的理念、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即综合利用

(1)科技手段、

(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和(4)必要的行政手段,从

(1)发展规划、

(2)行业管理、(3)安全投入、(4)科技进步、(4)经济政策、(5)教育培训、(6)安全立法、(7)激励约束、(8)企业管理、(9)监管体制、(10)社会监督以及(11)事故责任追究、违法违纪查处等方面入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做到:

(1)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

(2)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3)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4)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5)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1)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主席令)《劳动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20多部法律;

(2)国务院制定(总理发布)20多部行政法规;(3)总局、部委制定80多部部门规章;(4)最高院、地方人大和政府出若干政府规章和地方法规等。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属于法定安全生产标准,或者说属于强制性安全标准。

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一)201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政策,大力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1)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2)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3)深化安全专项整治、(4)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5)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6)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二)在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

(1)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和控制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制定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3)增加投入、扶持重点行业、(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5)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政策、(6)加强教育培训、规范招工用工、(7)加快立法、(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0)严肃查处问责(11)加强社会监督、(12)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三)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四)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以下事项:

(1)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2)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3)实施更有力的监督管理、(4)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5)严格执行安全准入、(6)加强政策引导、(7)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追究。

《通知》严格企业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做到:

(1)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业

(2)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3)强化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4)强化职工安全培训。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5)全面开展安全达标。

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针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通知》要求企业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

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通知》要求企业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生产、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严把安全准入关。

依托科研院所,结合事业单位改制,推动安全生产评价、技术支持、安全培训、技术改造等服务性机构的规范发展。

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评价、签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和取消相关资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等“六大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技术装备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等“六个能力”。

五、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工业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电监会和国资委等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领域的安全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卫生部负责职业病诊治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伤保险管理、未成年工及女工的劳动保护。

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安全科技按照研究领域、功能作用可划分为安全生产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基础理论和软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研究、安全生产应用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成果工程转化(将成果转化为共性技术、装备、甚至上升为技术标准、法规、加以推广应用)四个大类。

而各类科技活动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技能,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

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

(1)组织体系、

(2)运行机制、(3)法律法规体系以及(4)支持保障体系等部分组成。

组织体系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予,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质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9)。

《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3)操作规程,(4)排查治理隐患和(5)监控重大危险源,(6)建立预防机制,(7)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义):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的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结合治理”。

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确定目标: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连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帐。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传达给从业人员,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五)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能力符合岗位要求。

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六)安全生产设施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帐,定期检维修。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检维修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需要临时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的,应符合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

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

拆除的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实施。

(七)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2、作业行为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

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实现人、机、环的和谐统一。

3、安全警示标志:

4、相关方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业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

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定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5、变更管理:

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排查前提及依据: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等。

2、排查范围和方法:

范围:

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等活动。

方法: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