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623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ocx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专题十三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专题解读】

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霸权争夺,战后形成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对峙的冷战割据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然而,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还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给人类安全带来新威胁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同舟共济。

本专题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现代历史教学凸现的全球史观,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对本专题的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考点梳理】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

1.萌芽(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战争

早期殖民战争:

在早期的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通过“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又通过英荷战争、英法战争,相继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2.初步形成(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东方附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地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3.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帝国主义缔约结盟的狂潮:

(1)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加剧。

(2)表现:

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围绕英国和德国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3)影响: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大搞军备竞赛,疯狂扩军备战,为了控制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激烈的争夺,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一战后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

(1)表现:

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历史认识:

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的中国实力弱小,外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青年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突破:

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三、法西斯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①标志: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②性质:

法西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

三国相互勾结,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法西斯侵略扩张(二战前)

(1)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1936年,德意志侵略西班牙,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吞并奥地利,利用慕尼黑协定侵略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四、二战时期重要国际会议

1.26国华盛顿会议:

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等)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表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3.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

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波茨坦会议:

1945年7~8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

发表《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五、二战后国际格局:

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1.美国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成

(1)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4)表现:

①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最先实施于希腊、土耳其。

②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同时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③军事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年5月):

目的是进一步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发动现代侵略战争的根源。

(苏联1955年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5)影响: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的两极格局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美苏争霸

(1)背景:

二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全球霸权政策;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表现:

时间

表现

事件

五六年代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七十年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实行战略收缩,苏联随着经济军事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八十年代

苏联因经济负担沉重而先行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因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经济也受到西欧、日本的激烈竞争,同意实行有限的缓和。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1979年苏军撤军阿富汗

(3)影响:

美苏争霸给双方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加

3.挑战两极格局的因素

(1)西欧、日本的崛起:

西欧共同体的成立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2)亚非来的奋起: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维护民族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4.两极格局的终结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终结。

六、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级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形成。

“一超”: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多强”: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主要任务。

七、二战后的地区冲突

1.巴以冲突

2.印巴冲突:

1947年,遗留不少严重问题,印度教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波黑冲突

4.朝核危机

5.伊朗核问题

【归纳整合与难点解析】

一、20世纪世界格局有哪三次重大变动?

有何特点?

1.一战后:

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一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关系,但这一体系不能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矛盾,因此也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2.二战后:

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局面。

3.冷战后:

20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严重威胁世界安全。

二、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1.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一战时期: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时期:

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战时期:

北约和华约。

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

一战后:

国际联盟;二战后:

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

国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国际经济组织:

①全球性:

世界贸易组织(WTO),七十七国集团(Groupof77),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②地区性: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盟(ASA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北约与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不同性质:

欧洲共同体是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加强政治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北约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三、20世纪重要的国际会议有哪些?

1.巴黎和会(1919年):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奥地利、对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1921年):

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形成华盛顿体系,确定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

3.26国华盛顿会议(1942年):

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开罗会议(1943年):

发表《开罗宣言》。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5.德黑兰会议(1943年):

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6.雅尔塔会议(1945年):

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7.波茨坦会议:

1945年7~8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

发表《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四、美国是如何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

又是怎样推行霸权政策的?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美国的霸权政策?

1.美国经济发展:

(1)独立战争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2)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美国抓住科技革命时机,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5)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扩大国际贸易,大发战争横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6)针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7)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经济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推行霸权政策:

(1)1853年侵略日本,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对中国的侵略:

1856-1860年,伙同英、法、俄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侵略中国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9年,向中国和西方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确立战后霸权,战后主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紧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扩张。

(4)二战前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纵容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战,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此间,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实行援华政策)(5)二战后,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全面推行霸权政策:

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失败后对新中国进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开始扶持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发动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

侵越战争失败后,其霸权地位急剧衰落。

(6)90年代以来,又先后发动海湾战争、打击南联盟(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战争,继续推行霸权政策。

3.认识:

(1)历史进入21世纪,美国依然依靠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只有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3)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五、法德关系

(1)历史上的先进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德国马克思主义。

(2)两国之间的战争:

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别参加的军事集团:

①法国:

协约国、国际反法西斯同盟;②德国:

同盟国、轴心国。

(4)由对抗走向合作的表现及启示:

①表现:

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②启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放弃对抗,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国家合作的成功应该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

【开放性问题】

一、如何正确处理冷战后的地区冲突?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一切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作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加强国际合作,放弃对抗,走向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平等谈判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

(3)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反恐组织,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三、中国关于核武器扩散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并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主张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3)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地区核问题,反对利用核武器扩散问题,干涉他国内战。

四、国际局势和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1)当前国际局势:

①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②“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④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⑤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⑥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⑦南北差距进一步加大。

⑧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2)面临的机遇:

①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

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中国获得经济建设有利的外部条件。

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识经济在不断发展。

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⑥成功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

(3)面临的挑战:

①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②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③人才的流失。

④科技水平与发达国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⑤祖国统一进程仍面临一些障碍。

⑥周边的领土争端。

(4)中国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发,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

(5)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性训练】

一、单项选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表现是:

A.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德国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C.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峙D.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思考,20世纪30年代后期,当时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冷战和霸权争夺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地区冲突和宗教纷争

4.“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

”在二战的危机关头,促使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D.成立联合国

5.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有些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

下边的图是1942年一幅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获得了什么最主要的历史信息:

A.希特勒是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

B.希特勒死有余辜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D.国际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7.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使馆员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

”他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朝鲜战争

8.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B.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

9.小聂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

A.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

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

采取一切手段D.正式展开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出台

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B.英国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

11.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国无力推行霸权政策

12.在当今世界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口实力B.资源实力C.经济实力D.军事实力

13.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14.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

科索沃战争表明: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④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

二、材料解析

16.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摘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从以上图表中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

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

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2分)

(3)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

(2分)戴维·辛克莱为什么认为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2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

(3分)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5)材料四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1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分)

【答案】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分)

(2)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