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24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综合比较2013.2014.2015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获得offer的数量,可以发现尽管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仍然在增加,但在经济发展平稳、劳动力市场职位供给充分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并未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这与应届生在求职方面更加注重前期的实习准备和明确的求职目标密不可分。

2015年应届毕业生获得offer,主要归功于实习经历。

(摘编自腾讯网《智联招聘发布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材料二

2016年以来,中央和各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

“要建立覆盖毕业生在校离校各个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政策和服务体系,让大学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

”陈云说,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通过联合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扶持。

一个是点对点,要适应毕业生灵活多样的服务需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点对点的信息和指导服务。

另一个是突出重点,对其中就业困难的,尤其是农村贫困、少数民族、长期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专项帮扶。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将有望保持平稳局势。

”陈云强调,要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与国家的改革方向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岗位才是可持续的。

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便利化措施,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加大鼓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就业力度。

(摘编自光明网《大学生就业,别慌!

》)

材料三

2016年云南省预计有16.7万普通高校生毕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周晓江认为,如今大学生毕业择业时仍是一门心思进待遇好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就业就会很难,毕竟这些单位本身数量就少,所提供的岗位有限。

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不能只把眼睛盯着那些高大上的岗位,不愿意脚踏实地,必须要从基层开始做起。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彭兵表示,大学生就业方面,高等学校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与市场和谐的切入点十分关键,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市场和社会。

“学校要引导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要让他们对未来有长远的考虑。

”赵琦华认为,“很多学生从高考时目标就不明确,进了大学更是茫然,毫无目标追求地度过大学时光,这样出来的学生核心竞争力就不强。

(摘编自云南网《云南省政协委员讨论“大学生就业难”建议转变就业观念》)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2013—2015届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情况,并分析了其求职难度并未显著增加的原因。

B.2013—2015年应届毕业生,拿到offer几率最高的是2013届应届毕业生,最低的是2014届应届毕业生。

C.2015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虽然比2014年少,但是获得面试几率和拿到offer几率都比2014年大。

D.与2013年相比,2014年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量增多,获得面试和offer几率却降低,可见2014年求职难度增加。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2015届应届生获得offer与注重前期的实习准备和明确的求职目标有关,其中实习经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有关部门通过“点对点”和“突出重点”的方式,实现对毕业生精准扶持,并提供“一人一策”的专项帮扶。

C.岗位要可持续,需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与国家的改革方向紧密结合起来。

D.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就业待遇好,所以提供的岗位有限,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也就必然大。

E.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强,加上只想进待遇好的单位,是造成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主要原因。

3.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变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现状?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1.A2.AC

3.①政府方面,出台和落实相关措施。

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精准扶持。

②高校方面,帮助学生找到与市场和谐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

③学生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明确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并分析了其求职难度并未显著增加的原因”,错材料一只分析了2015年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并未显著增加的原因。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选项B.应该是“一人一策”是针对其中就业困难的,尤其是农村贫困、少数民族、长期失业的毕业生,范围扩大。

选项D.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这些单位本身数量就少,不是因为待遇好。

选项E.从文中不能看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强”是造成求职难的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材料二中说“2016年以来,中央和各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材料三中说的两点,一是“如今大学生毕业择业时仍是一门心思进待遇好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就业就会很难,毕竟这些单位本身数量就少,所提供的岗位有限。

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不能只把眼睛盯着那些高大上的岗位,不愿意脚踏实地,必须要从基层开始做起”,二是“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彭兵表示,大学生就业方面,高等学校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与市场和谐的切入点十分关键,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市场和社会”。

综合这几点内容,可概括为:

政府方面、高校方面、学生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得失之间

人生,困扰我们最多的,无非就是得失这两个字。

一切纷争、烦恼、迷茫的根源,也是这两个字。

常言说,“得失之间,必有因果”。

只要我们懂得了得失的原因,自然就明白了取舍之道,然后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春天,艳阳回归,春风拂面。

树木生出了新叶,这对于树木来说,就是所谓的得;后来,秋风萧瑟,百叶凋零,这对于树木来说,就是所谓的失。

如果没有老叶的凋零,春天也不会有新叶的萌生,毕竟一个芽眼长不出来两片树叶。

有了新叶的萌生,就有了新叶老、老叶落。

这是天道,自然循环,不是人力可以违背的。

所以说,得失只是循环上的点不断交替,无休无止。

用句佛学上的话来说,就是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

人生成功与否,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了。

如果你站在失这个点上,你就会发现,前后都是得。

如果你站在得这个点上,你就会发现,前后都是失。

树叶与树木的相守,是得,是拥有,也是缘分。

同样,树叶与树木的离分,就是失,就是缘尽。

而等待落叶的是厚土的拥抱,是另一个缘分的生起。

如此,缘生缘灭,缘灭缘生,永无休止。

你有所得,是缘生;你有所失,是缘灭。

人虽然有两只手,但也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两个方面。

你选择了美食,那健美的身材会离你而去;你选择了事业就不能更多地去体会家的温暖……如此这般,没有谁能挣争脱有得必有失的宿命!

宇宙生了万物,万物自然是平等的。

没有轻重,没有尊卑。

大家同在生态循环之中,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天晴时爬山,涉水,看日出;天阴时煮茶,听琴,话桑麻。

不去计较秋天的风冷、冬天的夜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地来;人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地去。

人所拥有的,只在一时,如何会有永恒。

牵手之后,必定是放手;相聚过后,必定是别离。

看明白的,顺其自然,从容淡定;看不透的,患得患失,怨天尤人。

人生追求的,应该是更多的快乐,而不是更多的占有。

面对山的时候看山,面对水的时候看水,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是美丽的风景。

尽心,尽力,不去追求错误的东西。

随心,随缘,会放手才会有快乐的一生。

人生会有无数次选择,不去选择不现实的,也不去强求自己。

那就不会有太多失落,就不会有太多抱怨。

人虽然最终不会拥有什么,但可以使过程更顺己意。

我们可以追求美丽的刹那,切不可去追求美丽的永恒。

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上,让我们有更多的闲暇去享受红尘中的寂静,感受花红柳绿的精彩。

如果注定最终会两手空空,甚至连身后的那抔黄土最后也不属于我们。

如果这是所有人逃不掉的结局,那么我们何苦去悲伤,何苦去痴缠,何苦为得不到去执着!

懂取舍,知进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它不能使我们无敌,但可以使我们明理,可以使我们遇事从容优雅。

它不能使我们没烦恼,但可以使我们把烦恼放下。

今天拥有的,明天会变化,最后会失去。

虽然道理是这样,却不必刻意地用道理去验证生活。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和有缘分的人相聚在同一个故事里。

投桃报李,坦荡宽容,不为别的,只为在离去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个清晰的背影。

人生必定会有追求,得到了,犹可喜;得不到,不必悲。

亚历山大死前曾这样说,“我死后,请将我的双手放在棺外,让世人看看,即使是像我这样伟大的人,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我们不妨想一想,人这一生是因为两手空空才会拥有更多呢?

还是拥有的再多最后也只是两手空空?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得失如新芽生、老叶落,似秋叶别枝拥抱土地,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人生哲理。

B.作者认为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和位置不同,看待得失的心态和结果也就不同,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

C.人生必定会有追求,但是更应该重视追求精神的愉悦,因为物质上的占有远没有一个好的心境更能给人带来快乐。

D.全文紧紧围绕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来构思,思维客观,笔触冷静,如行云流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给人以深刻启迪。

5.在得与失的思考中,作者悟出了哪些取舍之道?

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6.文章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分析。

【答案】4.D5.

(1)要善于站在“失”的点上而不是“得”的点上看人生。

(2)不要试图选择或抓住事物的两面。

(3)要顺时顺势,随缘随性,晴看日出阴煮茶。

(4)学会放手,不去追求错误的东西。

6.

(1)巧妙引用亚历山大的遗言,深入具体地印证了作者不必为得不到而悲伤、而痴缠、而执着的观点,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2)文章最后以发问的形式收束全篇,能引发读者对得与失的进一步思考,从而帮助读者在得失之间做出合理正确的取舍。

(3)两个“两手空空”含义不同,但异曲同工,看淡得失才能收获更多快乐,否则占有再多也死无所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D项,“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法不对。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哲理。

点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

在得与失的思考中,作者悟出了哪些取舍之道,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有得就有失,有失必有得。

人生成功与否,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了……是得,是拥有,也是缘分”,要善于站在“失”的点上而不是“得”的点上看人生;“人虽然有两只手,但也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要试图选择或抓住事物的两面;“万物自然是平等的。

没有轻重,没有尊卑。

大家同在生态循环之中,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天晴时爬山,涉水,看日出;天阴时煮茶,听琴,话桑麻”,要顺时顺势,随缘随性;“尽心,尽力,不去追求错误的东西。

随心,随缘,会放手才会有快乐的一生”,学会放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特色分析,立足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

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

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

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形容词)、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

巧妙引用亚历山大的遗言,论证“如果这是所有人逃不掉的结局,那么我们何苦去悲伤,何苦去痴缠,何苦为得不到去执着”,生动形象。

“人这一生是因为两手空空才会拥有更多呢?

还是拥有的再多最后也只是两手空空?

”,文章最后以发问的形式收束全篇,能引发读者对得与失的进一步思考。

“两手空空”,结合文本内容“懂取舍,知进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人生必定会有追求,得到了,犹可喜;得不到,不必悲”“今天拥有的,明天会变化,最后会失去”分析,看淡得失才能收获更多快乐,否则占有再多也死无所携,深化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默先生传

宋·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

游梁、宋间,不得意。

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

居三年,与其徒谋,又去颍。

弟子任意对曰:

“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

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

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

“来,吾语尔!

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

顽钝晚成,所得无几。

校其所见,未为完人。

岂敢自忘,冀用于世?

予所厌苦,正谓不容。

予行世间,波混流同。

予誉不至,予毁日隆。

《诗》不云乎,‘谗人罔极’。

主人明恕,故未见疑。

谗一日效,我终颠危。

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

“先生无言也。

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

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

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

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

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

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

“人之肺肝,安得可视。

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

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

自然是人,贱彼善我。

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

先生能用之乎?

”公议先生曰:

“不能,尔试言其次者。

”对曰:

“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

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

”公议先生曰:

“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

”对曰:

“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

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

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

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

”公议先生喟然叹曰:

“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

“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

”弟子阳思曰:

“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

”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

注:

①被服:

承受,蒙受。

②缘饰;文饰。

③行己:

立身行事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节循名循:

按照,依附B.先生幸听意幸:

幸而

C.良以口祸也良:

的确D.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宜:

因此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徒从者百人卒取其下者矣B.来,吾语尔尔试言其次者

C.冀用于世何疾于不容D.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又以公议名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舍颖为居庐——先生在颖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

②智者利身,远害全德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贵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面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12.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

13.《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友”的言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以孔子的标准,你认为任意是公议先生的益友还是损友?

为什么?

【答案】7.D8.B9.C

10.①弟子们跟随先生已经很久了,也都对出行感到了厌倦。

②聪明的人要利于自身,远离祸害,保全德性。

11.C

12.①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

②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

③因常遗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

13.示例一:

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

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

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直言不讳,点明公议先生的处境,并提出明确建议,帮助公议先生消解烦恼。

所以任意是他的益友。

示例二:

孔子认为益友是与正直之人、诚实之人、见闻广博之人为友,损友是与谄媚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夸夸其谈的人为友。

任意不愿再奔波劳苦,于是劝告公议先生改变自己,一番奇奇其谈使得一个正直刚毅的人变得沉默。

所以,就公议先生而言,任意是他的损友。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宜”,结合后面内容“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应该。

故选D。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代词,那、那个。

B项,“尔”均是代词,你。

C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对于。

D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第二个“以”,介词,用。

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C项,“定”不是“平定”的意思,应该是确实。

句意:

现在确实不快乐,先生您知道成为这样的原因吗。

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从”,跟随;“厌”,厌倦;“行役”,泛称行旅、出行。

(2)“智”,聪明;“身”,自身;“害”,祸害;“全”,保全。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结合文本内容“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

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等分析可知,“乐取人怨”“获得弟子们赞誉”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意的能力。

文中关于公议先生名字的解说有三处,结合“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

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分析可知,是说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

结合“先生之行己,世人所不逮也!

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

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分析可知,是说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

结合“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是说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分析可知,由”公议“变为“公默”。

所以综上原因最后改为“公默先生”。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博学多识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好处的。

与逢迎谄媚的人交朋友,与表面温柔,内心狡诈的人交朋友,与用花言巧语来取灭别人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这句话是吉诫我们,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

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赞同任意是他的益友,也可以认为任意是他的损友。

赞同任意是他的益友,可从任意直言不讳,点明公议先生的处境,并提出明确建议,帮助公议先生消解烦恼等角度论述。

认为任意是他的损友,可从任意不再奔波劳苦,于是劝告公议先生改变自己,一番夸夸其谈使得一个正直刚毅的人变得沉默等角度展开论述。

【点睛】无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五代)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4.对上阕画线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句运用了比拟手法为梅增添了灵动气息,画面给人美而不伤之感。

B.借大自然中的梅花飘零表现了多情生命之陨落,良辰易逝、生命无常。

C.为下文作铺垫,使人联想到“昨夜笙歌”的热闹和曲终人散后的冷清。

D.划线句描绘景物既有情思细腻的一面,又有意蕴深广格局开阔的一面。

15.此词下阕运用了多种方式抒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