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3031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docx

风湿免疫系统协和内科笔记

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免疫病概论

基本概念:

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分为RA等滑膜受累的疾病、脊柱关节炎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结缔组织病、退行性或代谢性疾病、局部疼痛五大类;

最能提示有炎性改变的症状-肿胀;最不能提示有炎性改变的症状-疼痛;最能提示滑膜炎的症状-梭形肿胀

脊柱关节炎病的共同特征-

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

与HLA-B27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以AS和RS尤为密切

炎性外周关节炎常为病程中的突出表现

无类风湿皮下结节

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

病理变化主要为附着点炎

炎性病变亦可发生在眼、主动脉瓣、肠道和皮肤。

脊柱关节病的ESSG分类标准

主要标准:

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下肢为主的滑膜炎

次要标准:

阳性家族史;银屑病;炎性肠病;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双臀部交替疼痛;附着点炎;骶髂关节炎

主要标准+任1次要标准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特点

多系统/器官受累,炎性表现,ANA阳性(except系统性血管炎)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个体化、联合治疗;

NSAID药物的共同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同时具备3个作用才是NSAID药物;使用原则是剂量个体化、品种个体化、不能联合用药;(某病人用A药效果不良,先加量到最大允许剂量,不行再换B药,再加量);COX1被抑制导致胃肠道和肾的不良反应,COX2被抑制可抑制炎症反应,选择性COX2抑制剂更好;

激素的使用指征,尤其是冲击指征-原发病危及生命时采用冲击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了解就可以;

抗体小结

抗核抗体ANA:

概述:

免疫性疾病的筛查指标,属于自身抗体中的一组,抗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

正常人血清中1/3可阳性,故>1:

80为阳性;滴度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高滴度不表示病情严重;提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四类:

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抗核仁抗体;

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与抗组蛋白抗体有关,多种免疫疾病可见此型;

斑点型-核内散在大小不等的着色斑点,对应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ENA),应进一步作特异抗体检测;

核膜型-近核的边缘部分荧光较强、中心发暗,对应dsDNA抗体,多见于SLE患者,尤其是有狼疮肾炎者和病情活动者;

核仁型-只有核仁着色,对应于核糖体抗体rRNP,见于SLE、SSc;

着丝点型-ACA主要与雷诺现象和CREST有相关性;(CREST综合征是系统性硬皮病中的亚型,即钙质沉积(calcinosis,C)、雷诺现象(Raynaud,sphenomenon,R)、食道功能障碍(esophagealdysfunction,E)、指端硬化(sclero—dactyly,S)和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T)。

抗DNA抗体:

抗ssDNA抗体-非特异性

抗dsDNA抗体-对SLE比较特异,滴度的消长与活动度相关,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发生狼疮肾炎的可能性更大;病情控制后dsDNA可能转阴;高效价提示SLE,低效价可见于SS、PSS、幼年类风湿、某些正常人;核膜型

抗组蛋白抗体AHA:

无特异性,可见于SLE、药物性狼疮、服用雷米封、RA活动期;均质型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

抗原特点为都不含有组蛋白,可以溶解于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无关;斑点型

抗nRNP抗体:

临床常用的是U1RNP(73KD32KD17.5KD),抗原含有核糖核蛋白RNP,该抗体阳性基本就是结缔组织病,但无特异性,同CREST综合症相关,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阳性;

抗rRNP抗体:

抗原来自核糖体(38KD16.5KD15KD),由于ENA制备不纯而出现,实际不在细胞核内。

与SLE活动度相关,尤其是狼脑,与dsDNA消长平行,但消退较晚,常与U1RNP同时出现;

抗Sm抗体:

对SLE高度特异,尤其是早期、不典型、治疗后缓解的SLE,但阳性率只有30%;

抗SSA、SSB抗体:

52KD的条带与干燥综合征有关,可单独出现或与SSB同时出现;

48KD的条带与干燥综合征有关,比SSA更特异,很少单独出现;

与口眼干燥有关,SSA敏感性高,SSB特异性高;

与原发和继发干燥有关;

SLE也可出现;

抗Scl-70抗体:

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阳性率60%,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较大;

抗Jo-1抗体:

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20%;

常有肌炎、发热、对称性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技工手、雷诺现象;

抗着丝点抗体ACA:

Crest综合征阳性率80%,与雷诺现象、皮肤硬化有关;着丝点型;

抗核仁抗体:

与系统性硬化症有关;核仁型

抗DNP抗体:

就是狼疮细胞

SLE的筛选试验;

抗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L:

高水平的IgG型诊断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最特异,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低有关,水平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SLE中的ACL常为IgM、IgG型;也可见于感染、肿瘤等;

狼疮抗凝物:

与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有关,最早发现于SLE患者,SLE中阳性率最高,也见于感染和肿瘤;

血中如存在狼疮抗凝因子,APTT将延长。

但APTT试剂对狼疮抗凝因子敏感或不敏感有很大差别,没有一种试剂能测出所有狼疮抗凝因子。

凝血因子缺陷与循环存在抗凝物的简易鉴别方法,取病人及正常人血浆,分别按下述体积混合:

完全混匀后,在37℃水浴中保存,测定前再混匀。

将各管混合血浆,分别测定APTT各两次。

余下的混合血浆仍置37℃,一小时再重复测定,每管测两次.

血浆

试管

1

2

3

4

5

正常人ml

0.0

0.1

0.25

0.4

0.5

病人ml

0.5

0.4

0.25

0.1

0.0

结果解释:

加入含50%正常血浆(即第3管),APTT仍延长者,可能存在抑制物。

如加入20%病人血浆(第4管)使正常血浆APTT明显延长者,提示病人血浆可能存在抑制物。

有些抑制物需在37℃孵育1小时后才表现抑制作用(如第VIII因子抑制物),而狼疮抗凝因子则两者无差别。

如加入正常血浆后,病人的APTT延长被纠正,则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缺陷,而非抑制物所引起。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根据荧光分布分为胞质型C-ANCA(PR-3)和核周型P-ANCA(MPO);

C-ANCA相关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PAN)、CSS综合征、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肺肾出血综合征;WG特异性95%(与活动性有关);

P-ANCA相关颞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UC;

P-ANCA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抗体,可以鉴别克罗恩病和溃结;

类风湿关节炎抗体谱:

RF:

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出现率原发RA>干燥>SLE>SSC、PM/DM;

持续高滴度RF提示RA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的可能性大;

抗核周因子:

APF

APF对RA诊断特异性高达90%以上,早期诊断RA的指标之一;

抗角蛋白抗体:

AKA

AKA可出现于症状出现之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有关;

抗Sa抗体:

特异性高达98.9%,该抗体阳性病变进展快、症状较重;

抗RA33抗体:

RA早期诊断中,抗RA33特异性最高,滴度与用药和病情活动无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由于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出现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病情反复迁延。

女性占90%,常为育龄女性。

肾衰、神经系统损伤、感染为常见死亡原因;患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肾、神经系统、血液的受累越多;有遗传倾向性;

病因:

遗传、感染、雌激素、药物、环境

发病机制: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介导的血管炎是主要机制

产生的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导致狼疮肾炎、沉积于小血管壁导致血管炎;

针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可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溶解;

免疫功能紊乱

滑膜炎,但是不造成骨破坏

临床表现:

缓慢发病,开始常只累及一个系统,缓解与复发交替的病程;急性,爆发性;儿童症状重,肾炎、心包炎、肝脾肿大、血液系统受累;男性肾病多见,血小板减少;

全身表现:

长期低中度发热,乏力、消瘦、;

皮肤粘膜:

面部蝶型红斑(UV后加重)、盘状红斑(面部)、光过敏(日光暴晒后出现皮疹,为活动性指标)、脱发(播散性)、全身各部位斑丘疹(有色素沉着);

口腔溃疡(多见于硬腭和软腭与活动度有关),鼻粘膜溃疡;

肌肉和骨关节:

非侵蚀性关节炎-关节痛或肿,常无关节破坏

肌炎表现-肌腱炎,肌痛、肌无力、肌酶升高;

心脏:

心包炎最多见,纤维素性或心包积液,大多无症状,只能通过echo发现少量心包积液,少数出现胸闷和憋气;

心肌炎,心悸、气短、胸闷、不能平卧,心衰和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心肌炎无症状只能由echo发现心腔扩大,冠脉可能受累导致心肌缺血;

心内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无菌性心内膜炎)可造成栓塞

冠脉炎,可导致MRI

呼吸系统:

胸膜炎,双侧或左右交替,可为干性或胸腔积液,胸水蛋白增高、糖降低、补体降低、可有淋巴细胞和多核细胞、狼疮细胞,偶有血性胸水;

急性狼疮肺炎,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弥漫性肺泡浸润,除外感染;

肺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干咳,容易合并感染;

肺动脉高压-血管炎损伤肺血管可出现肺泡出血;

消化道:

无特异表现,与肠壁和肠系膜的血管炎有关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纳差、吞咽困难、肝脾大、腹水、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

血液系统:

正细胞正色素贫血(可有溶贫)、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ITP有关);

无痛性轻度、中度LN肿大;脾大;

肾:

几乎虽有患者肾都有病理改变,

狼疮肾炎表现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继发高血压,晚期发生尿毒症,是SLE的常见死亡原因;

血尿、蛋白尿、管型、早期肾功能正常;

神经系统:

累及脑最多见,头痛、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偏瘫和脑血管炎有关,狼疮脑病预后不良

(rRNP抗体—狼疮脑病相关)

其他:

眼-巩膜炎、视网膜炎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及时治疗可逆转;眼底渗出、出血

继发干燥综合症—腮腺炎;

脱发

血栓性静脉炎

月经增多,胎死宫内,自发流产

辅助检查:

免疫指标:

ANA抗核抗体筛选试验,若多次阴性SLE可能性不大,可见于多种CTD故特异性差;

dsDNA-表示狼疮活动程度,滴度高者往往有肾损害;

Sm抗体-标记性抗体,与活动度无关,曾经有SLE也可查出,很难转阴;

rRNP-SLE活动度相关,与dsDNA消长平行,但消退较晚,提示CNS受累;

ACL-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可继发于感染、肿瘤、CTD;

SSA/SSB阳性;

补体:

CH50、C3、C4降低提示SLE活动;

狼疮带试验:

免疫荧光法检测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是否存在IgG沉积带;

炎性活动指标:

ESR升高、CRP升高、轻度贫血、WBC、PLT降低;

肾活检:

活动性病变比例高者对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好;

腰穿:

CSF压力升高、蛋白、Ig和白细胞增多、C4降低;

尿: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诊断标准:

ACR诊断标准:

颧部红斑;

盘状红斑;

光过敏;

口腔溃疡;

非侵蚀性关节炎-至少2个关节(只有痛不能算关节炎);

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肾脏受累-尿蛋白>0.5g/d或管型(+);

血液受累-溶贫/白细胞减少4000/淋巴细胞减少1500/血小板减少100;

神经系统受累-癫痫或精神症状;

ANA阳性;

免疫指标-dsDNA/Sm/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假阳性之一;

不论在病程中何时出现,满足4条就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以下列表现发病的要考虑SLE可能

AIHA-2%患者以AIHA发病;

ITP-3%患者以ITP发病;

NS-鉴别原发还是继发

淋巴结肿大-起病时有发热和LN肿大,病理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或反应性免疫母细胞增生,可能为免疫病;

关节炎-尤其是没有系统表现而RF阳性的要和RF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迅速缓解,防止复发

治疗概述:

NSAIDS:

用于发热、关节、肌肉痛。

注意胃肠和肾毒性

抗疟药:

对皮疹、关节炎、光过敏有效。

防视网膜病变—羟氯奎

激素

冲击剂量:

甲强1000mg+5%GS250ml静滴3天,

用于心、脑、肾脏器受累,严重溶血、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

大剂量:

1-2mg/kg/d1M

中剂量:

30mg/d4~6W

小剂量:

<15mg/d

维持量:

<7.5mg/d通常无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

减激素者复发;并肾炎、脑病等难以控制的重症.CTX

生物制剂-美罗华(介导B淋巴细胞发生裂解);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雷公藤

血浆置换

淋巴结照射

干细胞移植

免疫基因治疗

轻度活动(皮疹、关节痛):

NSAIDS或短程小剂量激素、抗疟药(羟氯喹)

重症患者:

激素+免疫抑制剂

关于妊娠:

缓解半年以上、无CNS症状、肾或心脏严重损害可妊娠;

非缓解期应避孕,妊娠可诱发SLE活动;

妊娠前半年停用免疫抑制剂,避免畸胎;少用或不用激素

习惯性流产、有胎死宫内史者应查磷脂抗体

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者,可能有新生儿狼疮或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预后:

半数死于并发感染,其次是肾衰竭,再为脑病和心血管病;;

狼疮肾病LN分型:

Ⅰ型-系膜轻微病变型

Ⅱ型-系膜增生型

最轻、预后最好、少量蛋白尿和血尿,肾功能良好,GC反应好;

ⅡA-轻微系膜损伤,散在的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ⅡB-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系膜区轻中度细胞增殖,电子致密物沉积;

Ⅲ型-局灶增生型

系膜弥漫增殖的基础上局灶和阶段性细胞增殖,伴有坏死,少量或中等蛋白尿;

Ⅳ型-弥漫增生型

最严重,重度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病变活动可冲击治疗;

Ⅴ型-膜型

肾小球基底膜变厚,钉突形成,轻度系膜细胞增生,主要表现为NS;

Ⅵ型-进行性硬化型;

LN活动性指数(AI)有:

细胞增生;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核碎裂;细胞性新月体;透明血栓,白金耳;小管间质单核细胞浸润。

按轻、中、重分别记1,2,3分,最高总分为18分

慢性指数(CI)包括:

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

按轻、中、重分别记1,2,3分,最高总分为12分

如活动性指数≥12分,是进展为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免疫干预;如慢性指数≥4分,多数将进入尿毒症,提示预后欠佳

活动性:

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一般尿蛋白量与肾损害呈正比,但V型例外,虽有大量蛋白尿但肾无坏死性病理学损害;

骨关节炎:

OA

滑膜关节的软骨变性破坏,骨质增生,出现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肥大、活动受限,多见于老年患者,女多于男,关节劳损是发病基础,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远端指间关节;病理基础是软骨的变性坏死,骨质增生。

病理生理学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炎症改变轻

关节痛及压痛:

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休息时也疼痛

晨僵<30min、粘着感;

关节常有肿胀(骨性肥大或渗出性滑膜炎)、

骨摩擦音:

以膝关节多见,由于软骨破坏、关节面粗糙所致

关节活动受限、畸形

继发滑膜炎;

手-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是特点,由于骨质增生形成硬性结节,DIP的是Heberden结节,PIP的是Bouchard结节;第1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

膝-关节痛明显,上下楼时明显,被动活动是有弹响和摩擦感;内外翻畸形

髋-腹股沟、臀部、大腿内侧疼痛,活动受限;

足-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最多,局部疼痛、肥大、拇外翻;

脊柱-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压迫神经根;以颈、腰段多见(颈椎病)

辅助检查:

ANA、RF、CRP、ESR正常;

滑液中特异性标记物:

葡糖胺聚糖升高,透明质酸减少

主要靠影像诊断

X线可见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鼠、骨囊性变、畸形;

诊断标准:

膝关节:

疼痛+2项(>50岁、晨僵<30min、骨摩擦音);

X线提示骨赘形成;

髋关节:

疼痛+2项(ESR<20mm/hr、股骨或髋臼骨赘、髋关节间隙狭窄);

手关节:

手疼痛+3项;

被选关节内至少2ge骨性肥大、至少2个DIP肥大、MCP关节肿<3个、被选关节至少1个变形;

被选关节-2、3DIP和PIP、1腕掌关节;

治疗:

止疼药、NSAIDs类可缓解疼痛;

透明质酸类制剂、激素关节腔内注射

软骨保护剂(硫酸氨基葡萄糖)关节内注射

关节置换;

类风湿关节炎

一种慢性的以侵犯关节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炎性改变的自身免疫病。

RA不是一种良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好,都要致残,实质性的不可逆损害发生在病变的前2年。

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犯软骨和骨可造成关节破坏;

病因

遗传

感染:

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

发病机制

分子模拟学说

局部组织MHC-II过度表达

细胞因子失平衡,TNF-alfa,IL-1过度

病理:

滑膜炎症、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衬里细胞层形成的血管翳向关节腔内的软骨面生长,发生粘连,血管翳可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破坏软骨和关节结构,最后关节相对的骨面融合发生纤维性强直、骨化;

关节腔积液

关节外表现由于局灶性血管炎,可表现为类风湿结节,病变性质同PAN;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中年女性多见;

出现关节症状前先有低热、乏力、周身不适、体重下降、轻度慢性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等表现;

关节表现:

滑膜炎表现、关节破坏的表现,前者治疗后可逆,后者不可逆;提示炎症的体征-关节肿胀、关节肿痛;可动关节关节囊的内面才有滑膜,关节活动度越大越容易受到累及;多数累及多关节(>3),主要累及对称性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累及关节的发生顺序:

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腕、肘、肩、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部关节;很少累及骶髂关节和胸腰椎;

晨僵-时间>1小时,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程度呈正比;

关节肿痛和压痛-对称性、持续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受累;

关节肿胀-最能提示炎症,对称性、持续性,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受累;梭型肿胀;肿视觉;胀感觉

活动受限

关节畸形-晚期出现,尺侧偏斜、天鹅颈、纽扣花;

皮温升高-受累关节局部温度高,正常人膝盖温度较低;

特殊关节受累-颈椎受累导致颈痛、活动受限;颞颌关节受累导致说话、咀嚼疼痛,张口受限;肩、髋关节受累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手:

早期典型表现为近指关节梭形肿胀,随后出现对称的掌指关节肿胀,远指关节不受累为鉴别要点;由于肌肉废用,手部肌肉可萎缩;腱鞘囊肿-鞘液回流受阻

畸形-掌指关节半脱位、尺侧偏斜、天鹅颈(近伸远曲)、纽扣花(近曲远伸);爪形手

腕:

腕管综合征-由于滑膜增生压迫正中神经,1-3和4指桡侧疼痛,感觉异常;

膝:

浮膑试验可发现关节积液;

颈:

颈痛和颈强直多见、X可见环枢椎半脱位(枕部痛或额部痛);

肘:

屈曲强直、旋后受限;

肩:

喙突下和外侧压痛、活动受限(不能梳头);

髋:

臀外侧、腰、腹股沟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不正常步态;没有肿的余地,一旦积液体征不明显但剧痛;

颞颌关节:

咀嚼痛、耳痛、面区痛;

关节外表现:

大多有血管炎的病理基础;

皮肤:

类风湿结节-前臂伸侧、鹰嘴附近、跟腱附近,质硬、无压痛、对称分布,其存在表示病变活动,积极治疗后很快消失;

心脏:

心包炎多不产生症状,类风湿心脏病(冠脉血管炎、瓣膜上类风湿结节);主要累及主动脉瓣

循环:

血管炎,发生堵塞。

坏疽时单纯切除无法愈合,因为没有血供,所以保持干燥,抗感染,使其自动脱落

肺:

胸膜病变-多无症状,可发生胸腔积液;

肺类风湿结节-多位于胸膜下、肺的外周,无症状;

肺间质病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容易受感染,呼吸衰竭

Caplan综合征:

状矽肺样表现

肺动脉高压

胃肠道:

本身很少累及消化道,与服用NSAID有关;

神经系统:

多为外周单神经炎(由于滑膜炎而受压)导致运动、感觉障碍,CNS受累少,;

血液系统: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Felty综合征-RA、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伴有LN大、贫血、血小板少、发热、消瘦;

肾:

肾淀粉样变,或因为药物引起肾间质病变;

眼:

巩膜穿孔(脊柱关节炎为虹膜炎)

辅助检查:

血液:

plt越高,病情越重。

可有慢性病性贫血。

ESR,CRP反应活动性。

RF-滴度与活动度呈正比,高滴度IgM型RF多在重型、活动性、易于有骨侵犯和关节外表现的病人出现,也可出现在正常人;

关节滑液:

粘蛋白试验降低(炎性滑液干扰);

WBC5,000-20,000/mm3,多核为主;

蛋白>3.5g/dl

关节X线:

RA X线分类标准

I期  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II期 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皮质完好)或骨侵蚀(皮质破坏)

III期 明显的软骨下囊性破坏,并有关节半脱位

IV期 除II,III外,还有关节融合,关节纤维化或骨强直;

7个关节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跖趾关节;

ACR(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

4项可诊断

晨僵-每天>1小时,至少6周;

关节肿胀-至少3个关节区、至少6周;

手关节炎(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至少一个区域肿胀),至少6周;

对称性关节区肿、至少6周;

类风湿结节;

RF(+);

X线至少有骨质疏松或骨侵蚀;

早期诊断:

定义:

非常早期RA:

<12W--可以治愈

早期RA:

12W~2Y–可以控制

都必须满足:

关节没有破坏

方法:

—自身抗体、影像学

RA自身抗体

RF

ARF抗核周因子

AKA抗角蛋白抗体

抗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没有达到ACR诊断标准,如果同时出现两个以上RA自身抗体,诊断率可以达到95%

MRI:

T2—炎性改变

超声:

核素:

炎性改变

关节功能状态分类标准:

I级生活可自理、进行各项工作;

II级生活可自理、可参加某些工作;

III级生活可自理、不能工作;

IV级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工作;

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多发于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越多,无系统症状,DIP(heberden)和负重关节受累多,膝关节、髋关节,运动后疼痛、休息后缓解,X线提示关节边缘唇样增生或有骨刺形成,关节软骨下骨钙质沉着硬化,RF(-);

RA

OA

年龄

30-50为高峰

越老越多

性别

女性多

男女一致

全身和关节外表现

受累关节

对称性多关节(手)

非对称的负重关节

体征

梭形肿胀

实体性肿大

晨僵

辅助检查

RFESR

RF(-)ESR正常

X线

关节破坏、畸形

骨赘形成、骨质硬化

脊柱关节炎AS-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明显家族史,少关节、非对称性、下肢、大关节受累,很少累及手,骶髂关节100%受累;骶髂关节有典型X线改变,90%HLA-B27阳性,RF(-);

AS

RA

发病人群

年轻男性

中年女性

骶髂关节受累

100%

0

侵犯脊柱

从下向上全脊柱受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