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课改实施方案.docx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课改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体现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水平。
为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完全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还是多于学生“学和练”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不足。
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着老师的设计学习。
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定位在我要讲什么、学生应该记什么上,仅考虑“我”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
教师大多只注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不能让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去感悟知识、理解原理、掌握规律、熟练方法。
联系的针对性差,不能将例题和习题归类、拓展、延伸,做不到举一反三。
不能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学生整天埋头于统一的、大量的作业之中,只有题量的增加缺乏能力的提高。
2、未能完全做到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点和训练量,就本论本、就题讲题,对学科之外的资源使用很少。
如对有效的课外读物、音像资源、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和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活动、实验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在影响等思考不多,至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图书、影像、实验仪器、多媒体)使用率低。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没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根本是呼唤学生的主动意识,没有学生的自主和自觉,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2、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评价不能激发教师的改革意识和热情,不能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教学研究还流于形式。
教学研究仅是个别教师的自我行为,教学研究风气还不浓,还不能深入到对课堂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及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上。
研究课题缺乏针对性,不能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活动所在的问题或困惑,教学研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师生主动发展为本,积极探索一种符合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民主高效的新型课堂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从而有力的推进学校的内涵持续的发展。
三、方向和目标
通过建立教学新模式、完善评价新机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
让生本教育的理念扎根,开花和结果。
教师真正做到教好会教,学生真正做到学好会学。
总体达到“三让三学一实现”的目标。
1、“三让”:
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
2、“三学”: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一实现”:
实现课堂高效。
四、具体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1、建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2、建立课堂改革推进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专家指导:
督导组领导和教研员、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
实施组长:
推进小组工作职责为:
协调各学科的课改推进;落实老师的具体操作;组织以教研组为主、年级组为辅的课改研讨活动等。
(二)实施的具体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2014年2-3月):
召开课改动员会,让全体老师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到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生本理念在课堂活动中得以体现。
组织初期培训,让全体教师学习了解“高效课堂”模式,七八年级组老师在学习活动、初步摸索中拟定课堂改革初稿。
2、模仿试点阶段(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
组建学习小组,出台适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设计方案、课堂改革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邀请县教改先进学校老师来我校作专题报告,上指导观摩课。
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各个班全面实施课堂改革教学,每月向学生、老师、领导征集课堂改革相关意见至少一次。
3、探索改进阶段(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三个年级段中七八年级均全面进入课堂教学改革,并推出至少三堂观摩展示课,学校请专家指导。
九年级至少一半的课堂要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
4、修改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对前段教改过程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完善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各备课组进行系统总结教改经验,为下学期全面铺开课改作好铺垫。
5、全面铺开阶段(2014年9月开始)课堂教改全面实施,并向全其他年级提供课改经验。
(三)总体措施与要求
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全面推广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各年级、各教研组、各位老师都依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困惑,进行专题研究与实践。
自主选题、重点研究、各个突破。
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最终取得成效、取得成果,进行交流或推广。
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拿出详细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让每位老师都清楚课堂改革怎样开展。
各年级、各教研组要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2、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⑴先学后教。
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解读信息、捕捉信息、研究信息、运用信息。
每节课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目标、要求、方法、重难点。
先学后教的教应注意三点:
①教的内容: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不教,教了也学不会的不教。
②教的要求:
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论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③教的方式:
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的教师要进行更正。
⑵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将碰到的问题或教材设置的探究环节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讨论与交流、拓展一步等探究问题,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⑶当堂训练。
学生自学教材与合作探究,把基本问题弄清以后,就可以做课本中的练习或习题(或导学案中的练习),老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申,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
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堂内得到解决,减轻学生课后的的学习负担。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
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由教师和同学予以指导,帮助其完成基础题、中档题。
从基础抓起,从最差的学生抓起,差生的学习上来了,全班也就上去了。
这样可使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发展。
当堂检测在课前5至10分钟完成。
检测题要分层设立。
⑷评价激励。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密切注视各组学生的讨论、探究和训练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逐个解决,对每个发言和学生做的题目做出评判,较易的问题让中下层生解决,适时启发引导、适时查漏补缺、适时评价表扬,让他们多感受学校成功的乐趣,增强学校信心。
3、教导处、教研组要加强对各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督导。
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评价各年级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把教师的教学创新和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
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积极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达标和研讨交流活动,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每学年的4-5月、11-12月开设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各教研组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拨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的老师在全校上展示课。
5、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课改领导组成员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各学科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做好活动的考勤及活动情况记录。
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强化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必须改变观念,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数学工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学的结果如何?
老师指导什么?
如何指导?
怎样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提倡集体备课,把备课作为教研。
倡导以说课形式,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教学反思等方面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备课是学习、是研究,也是提高和创新的过程。
备课的设计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流程进行。
具体要求是:
①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
例如周一英语,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理化生;周五政史地。
②个人初备。
教研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课案。
③集中讨论。
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投影展示),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④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
⑤个性设计。
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
⑥课后反思。
上课结束后,教师应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整理、完善。
其三,认真研究“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和风向标,既要突显学生如何学,又要突显教师如何教,教师要认真设计和研究“导学案”,同组老师要认真研究“导学案”,让学生从“导学案”中学习。
坚决克服课本内容移植和练习题堆积的现象。
要将课本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探究问题、尝试练习。
⑵加强校本教研。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中的“小现象”、“真问题”的研究。
所谓教学“小现象”,是指日常教学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小”问题。
所谓“真问题”,是指具有真实作用的问题。
比如,学生讨论不积极、发言不大胆等问题,通过研究,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⑶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各教研组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长一定要认真负责,组织好听课、评课。
通过听课、评课,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
要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和“教学案例分析”,直面教学问题,将问题做课题,在课堂中寻找教育的大智慧。
结合科研课题的开展,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核心的精细化要求:
1.四大要素:
是指课堂教学四要素,决定课堂效率。
四要素是指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在四要素里,学生是主体。
教育是基于儿童自身而发生的“事件”,让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身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
教师如何做到主导,四个字——师退生进。
师退是指,教师要放手、放权、放心!
生进则是话语、选择、评价三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做到点拨,不论是引导、诱导、疏导、劝导,但一定要拒绝教导。
教材是工具。
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
方法是路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五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
通过“煮教材”,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第二个抓手:
制定适合各学科各种课型的课堂模式(怎样教的问题);第三个抓手:
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提炼提升(怎样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第四个抓手:
教学监控与教学分析,强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教得怎么样的问题);第五个抓手:
根据学科不同,适当布置作业(巩固、查漏补缺的问题)。
课改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自学,立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课改还要立足于管理,特别是过程监控,向管理要质量。
课改是无止境的,课改之路应从脚下起步。
因此,没有抓手就等于是在说空话,下面分步解读这五大抓手。
第一个抓手:
“煮”教材——把握课标,熟悉教材。
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
在下学期开校以前,全体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此项工作在下学期开校的时候完成。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加以说明);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6、初中和小学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第二个抓手:
课堂模式——提高效率,提高成绩。
课堂理念:
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
(1)课堂模式推行一:
“四步教学”——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关于明确目标:
建议时间5分钟,做到自学指导五明确。
第一自学的时间要明确,没有了时间的要求课堂就成了放任自流;第二是内容明确,用多长时间学什么内容(由学生提前板书到黑板上);第三学习的方法要明确,老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基本的方法有读书、练习、讨论;第四自学的标准要明确,就像跳高一样;第五学生自学了之后,考核的方式就要明确。
关于合作探究,建议时间15分钟,要求做到全员参与讨论、互助、更正。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关于展示反馈,建议时间15分钟,不为展示而展,组内要人人参与展示。
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
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关于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建议时间10分钟。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
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基本知识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
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
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
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
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课堂模式推行二:
六个一。
一个预学:
前置预习;一个主线:
学案导学。
一个抓手:
小组合作;一个目的: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一个切入点:
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一个关键:
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当堂达标。
核心价值:
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习惯。
第一个“一”指的是一个预学。
课前应有预习自学,为防止个别学生没有预习导致小组合作断链现象,课堂也应该有自主预习阶段(安排5分钟)。
前置性预习中要注重形式多样:
前置性预习并不是单纯地填几个空,问几个问题,做点练习题。
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有侧重点,也有方向性,体现教学的艺术性。
可以是一页纸,可以是一张幻灯片,可以是一个探究话题,可以是一张说明书的制作。
有计划和安排前置性预习:
安排前置性必须作为每周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至少要提前一周作好准备,有的可能是要提前一个月。
比如生物学科中种子的发芽,植物的向光性等。
备课组一定要分工合作,每个课时的前置性预习练习,要有主要筹备人,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备课组长最后审定并在年级段统一操作,并且保存电子文稿,作为备课检查的一项内容。
学生预习要求:
1、学生课堂前自行安排15分钟预习课本,自通一遍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历挂钩,重新构建知识体系;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做到1/9的知识首学学会,1/9的知识复学学会。
第二个“一”指的是一个主线。
即学案设计与使用(防止问题固化,能用则用)。
通过学案进行导学,学生从中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懂得学习方法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导学案不是习题集。
导学案是路线图、方向盘。
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习题。
案是方案。
导学案要求做到: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课堂做测评的指向是让老师心中有数,是要解决学生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还需要了解什么。
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会。
光有学会,这就相当于定位于穷人的教育。
在一个要饭的眼里,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在一个富人的眼里,吃饭是为了享受美食。
第三个“一”指的是一个抓手。
即为小组合作(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小组成员为起点,以互相进步为目的),小组合作的前提是搞好小组建设。
第一:
A、同于“小班化”:
“1:
n教学法”;B、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小组内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C、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
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
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第二:
小组就是一间教室里的x个小班,就是没有墙壁的小班化。
“1:
n”教学法,就是一个老师只要解决x个组长的问题,x个组长解决本组n个同学的问题就可以了。
要想学生学得好,就把同等水平的学生结对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班级与小组、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
要保持小组的相对独立性,要让每个小组独立运转。
建议采取的分组构建模式:
各班设x个小组,每小组1名组长(学习等方面的权威),1名纪检员,1名预习检查登记员,1名卫生生活员,1-3名学习辅导员。
(组内人员兼职分配工作)
通过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达到1/9的知识对学学会,3/9的知识群学学会。
第四个“一”是指一个目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是要做到当堂达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是让学生紧张而兴奋。
大脑只有紧张才能思维活跃,效率高;紧张中学生兴奋就不会疲倦、乏味、劳累。
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效率就高。
(课堂的自学,测试);有效益指的是一要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逐步系统培养;二是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三要将知识、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品行修养有机结合。
第五个“一”是指一个切入点,就是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教育要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规律:
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以学法为主导,转变教学重点;以学案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总起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教师就应该敢于甚至是善于抛弃原有的教案或时间安排,顺学而教。
这个切入点确定了教师主讲部分应该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即2/9的知识由老师教会。
第六个“一”是指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即为堂堂清、人人清、当堂达标(双基达标,目标达成,全员达标)。
为了调动和落实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抓好双基落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每周质量抽查均来自课本,达到人人满分。
月考试题均出自学案或课本例题,要让90%的学生都要达到90分以上。
同时,要做试卷分析。
这一环节前后一般紧连总结反刍阶段,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练习都还有没懂的知识,就要争取在师生总结反刍环节把握住,即1/9的知识要反刍补会。
以上这一课堂模式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建议为: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预习(防止有学生在课前未安排时间预习,已经预习了的学生在将开课前更加熟悉)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小组初探、交流个人预习心得。
1/9的时间(5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引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3/9的时间(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2/9的时间(10分钟)——(老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第三个抓手:
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提炼提升。
集体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
三定是定时间(大科每周两次,小科一次)、定地点(学校的集体备课室或辅导室)、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五备指:
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除了集体备课,还要善于做案例分析。
尤其是每次公开课后,上课老师都要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及时写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有规范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老师要把改前的教案和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做对比,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向学校提交2-3篇自己最满意的案例分析(学校统一打印格式),每学期末学校都要评选并结集本学期的《优秀课例分析集》,让老师们资源共享。
第四个抓手:
教学监控——向管理要质量。
根据课改名校的成功历程,要取得课改成功,可以说是: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具体来说,行政挂教研组:
领导要明白;行政下课堂:
领导要示范;提高听课实效:
领导要指导;跟踪听课,蹲班听课,同备异构;主题听课,随堂听课,坚持巡课。
如何评价,课堂有标准,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评价是武器,要充分利用这个武器。
如何评课?
第一:
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有待完善(真实);第二:
状态(动作、声音、表情)、参与(教师统计到组、组长统计到人)、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流程(自学、展示、反馈)、师德(相信学生、放权学生)
第五个抓手:
适当作业。
根据学科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学情不同,适当的留部分作业,进行练习巩固或拓展提高。
但要注意,①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②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③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要善于抓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六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这六大关系决定课堂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教学关系由“惟教”变为“惟学”,课堂应该是学堂不是教堂。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教师中心:
强调的是“教”,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生中心强调的是“学”,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表现为:
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