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258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课时提能演练7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

课时提能演练7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8·保定模拟)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表达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

2.毛泽东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新型政党的领导

3.①90多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2018·苏北四市模拟)“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

”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5.国民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共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以下表现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①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

③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左”倾错误对军事路线的错误指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7.(2018·台州模拟)《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

“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

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

”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8.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9.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

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

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解放战争

10.(2018·武汉模拟)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

“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

”由此报道可以看出()

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

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

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

11.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

1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前造成中国革命危机的主观原因是()

A.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C.放弃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D.放弃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8·湖北名校模拟)九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备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

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

主力军是谁呢?

就是工农大众。

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否定礼教,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

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1941年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1943年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异同。

(6分)

(2)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

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

(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

(4分)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观察以下三幅图片,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1)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10分)

材料二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引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2)材料二说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

(10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由此可以反映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

【变式备选】胡锦涛《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其“推动”主要表达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故③正确。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②正确。

①是中共二大内容,④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是革命力量,故排除①和④,正确答案为B。

2.【解析】选D。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政党,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解析】选B。

此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基本史学知识。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

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意义作出的评价。

4.【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由材料中“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1921年,可以看出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27年,并且材料中进一步描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不成熟,综合分析应该是分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5.【解析】选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排除③。

①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提出的,②是在“八七会议”上解决的,④是在遵义会议期间解决的,这些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正确。

6.【解析】选A。

此题以八七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了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对此,党在八七会议上作了批判,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是以王明为首的党中央的错误,发生在1931年以后;C项中“民族革命战线”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项错误没有发生。

7.【解析】选B。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解放广大农民,得到农民支持和拥护。

故B正确。

8.【解题指南】解题关键是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解析】选D。

打土豪分田地是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重要内容,农民的支持和参加,是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是根本措施。

应选D。

9.【解析】选C。

从“瑞金城外”可联想到作家描述的“红飘带”是指红军走过的长征路,C正确。

10.【解析】选C。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8月”可以看出是在国共对峙时期,此时期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材料中“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说明该报道是站在国民党“剿匪”立场上立论的。

10月长征胜利结束。

11.【解析】选A。

此题考查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全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长征的过程,“挽国邦”是关键信息,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空白处应该填遵义会议。

12.【解析】选B。

遵义会议召开前,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了革命危机的出现。

13.【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题两人的相同点是都肯定了五四运动的意义,不同点是如何看待民众的力量;第

(2)题从运动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答案:

(1)同:

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

异:

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那么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认为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2)态度:

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肯定五四运动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原因:

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看法:

①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或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

②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注意:

只要回答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即可)

(3)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历史。

14.【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判断和阐释能力。

(1)题,认真解读图片中的文字注释,从中搜集有效信息,如图一中“临时中央政府”、图二中“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图三中“南昌起义”等,再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三幅图的先后顺序就很清楚了。

第二小问“意义”,阐述应言简意赅、准确到位。

(2)题,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强我弱,农村蕴含革命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1)排序:

三→二→一

图一:

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二:

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

(2)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原因:

因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