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着不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218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隐着不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寻隐着不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寻隐着不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寻隐着不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寻隐着不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隐着不遇》.docx

《《寻隐着不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着不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隐着不遇》.docx

《寻隐着不遇》

《寻隐着不遇》

寻隐着不遇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

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

寻找、寻访。

 

隐者:

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

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

(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

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

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

小徒弟。

师:

老师。

此山:

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

说。

 

云深:

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

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

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

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

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教案正是围绕“理解语言,体会感情”而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一句: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

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

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

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幻灯(或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引入课题,解释“寻隐者不遇”诗题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课题。

“寻隐者不遇”:

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读书人不愿做官,便隐居在偏僻的山野。

诗题的意思是:

去拜访一位隐居的人,没有遇到。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

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

曾任长江(今四时省蓬溪县)主薄。

他以苦吟著称,“推敲”的典故,就是从他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来。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

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

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1.指名试读,教师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精讲。

 

先解释难理解的词:

童子:

未成年的男孩子。

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

言:

说的意思。

师:

师父。

童子对隐者的称呼。

只:

就。

表示肯定的语气。

云深:

云雾又多又深。

深,多、浓的意思。

处:

地方,行踪。

 

(适时打开电脑课件)逐句解释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指在松树底下。

言,说的意思。

采,采集。

这句的意思是:

我寻访隐者,在松树底下碰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就在,肯定的语气。

云深,云雾迷蒙。

这句的意思是:

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由于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教师放朗读录音。

学生齐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四、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幻灯片,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体会诗的意境

 

教师小结:

这首诗写得有趣、自然。

“松下”,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树下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童子”,点明了人物。

“松”、“山”、“云深”,寥寥数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图景。

 

点拨:

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回答的形式写的。

“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从童子的回答中,可以推测问了三个问题。

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的感情有起有伏。

一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这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而答非所想,心中有点失望;二问“他到何处采药去了?

”反映了诗人寻友不遇急切询问的心情;“只在此山中”,使诗人顿觉会友有望,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三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云深不知处”,这一回答使诗人只落得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自由轻声读三遍。

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2.朗读指导:

 

诗题“寻隐者不遇”,重音在“不遇”。

“松下问童子”这是叙述的语句,要用陈述的语气读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六、课堂练习

 

1.用生字组词。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5寻隐者不遇

地点

人物

对话

内容

松树下面

你的师傅在家吗?

童子

他采药去(了),

 

云深(雾大)不知(去向)。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表演赛。

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想象诗中两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