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439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使用现实经验实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

2、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

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

3、学生学情分析

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会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使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实行转化。

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准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升计算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目标一的检测:

通过学生口算、估算和计算来检测。

目标二的检测: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言来检测。

目标三的检测: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教师:

回顾一下整数乘法的计算步骤

教师:

同桌说一说,乘法步骤

知道整数的末尾对齐,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起.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列竖式计算35×5

学生活动1:

做一做3.5×5,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有哪些方法求3.5×5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会将3.5元转化为35角。

计算35×5,之后再缩小10倍

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操作的过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观察你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试着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总结小数成整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至少90%的学生会准确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缩小10倍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使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步骤计算该类问题,并且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1、学生能说出通过转化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方法步骤。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使用现实经验实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理解算理,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

2、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

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

3、学生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会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包括估算、笔算等多种方法。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使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实行转化。

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准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升计算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口算、估算和计算来检测。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言来检测。

3、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教师:

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步骤

教师:

同桌说一说,乘法步骤

知道整数的末尾对齐,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起.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列竖式计算4.6×6

学生活动1:

做一做3.5×6,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会计算

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操作的过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观察你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试着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总结小数成整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末尾有0的要将0划去)

4、至少90%的学生会准确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0.72×5

0.72扩大100倍72

×5×5

3.6缩小100倍360

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使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步骤计算该类问题,并且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想一想: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5、学生能说出通过转化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方法步骤。

注意,乘积的结果有0的将末尾的0划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教材分析: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课重点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是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其方法能够迁移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

两个因数各自扩大的倍数合起来一共扩大了多少倍,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

目标

1、初步尝试小数乘小数,学会竖式准确写法,观察了解到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一定的联系。

2、比较准确地计算小数乘小数,提升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水平和概括水平,以及使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评价任务

1、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步骤

2、给同桌出一道小数乘小数的题,并在练习本上自己先写出来。

3、对同桌的做题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昨天的风筝问题么,它引出的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谁来说说计算步骤?

学生能完整叙述计算的方法步骤的过程。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给一个长2.4m、宽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的油漆?

(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

学生活动1:

讨论一下本题的条件都要哪些,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怎样把本体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能说出题目中的条件都有哪些。

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操作的过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观察课本上解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试着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归纳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步骤。

2、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

3、至少90%的学生会实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6.7…………一位小数

×0.3………一位小数

--------

2.01…………两位小数

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1、学生会实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能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通过学习理解倍数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引入倍数也是小数的学习。

教学重点是使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准确计算小数乘法。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纯粹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目,现在开始接触倍数也是小数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难点是会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提升学生计算水平和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口算、估算和计算来检测。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言来检测。

3、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教师:

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步骤

教师:

同桌说一说,乘法步骤

知道乘法的末尾对齐,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起.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列竖式计算4.6×5

学生活动1:

做一做3.5×6,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会计算

2、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问题: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学生活动:

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互相说一说,试着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总结小数成整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找到条件,会分析等量关系。

4、至少90%的学生会准确列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56×1.3·

0.56

×1.3

168

56

7.28

如何知道你算得是否准确?

验算

5、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使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步骤计算该类问题,并且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学生能说出等量关系,能想到通过验算检验题目做的是否准确。

《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教材分析

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能够。

同样,在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当求出若干个小数的积以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

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3、学生调查分析

教学时,应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

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估算、计算来检测。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来检测并独立完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口算

0.21×0.81.8×0.51-0.821.3+0.74

0.11×0.680×0.051.25×80.25×0.4

学生能迅速的计算出答案。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请同学们将以下的几个数实行四舍五入

1.2235(保留两位小数)

12.205(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及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按照: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能说出小数四舍五入后的结果。

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出操作的过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11页,看看列六

3学生能看懂题意,能互相解释题意.

4、100%的学生会列式,能准确计算出答案。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2.5×2

4.37×2.1

1.86×0.3

两名学生板演,并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全班至少90%的学生会填表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学生会通过一个竖式,学会保留不同的小数位数。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能准确地实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水平。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基础上的推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加减法,又为后面学习运算定律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排时简单明了,先从一句话引入: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让学生很快的指导了算法,使他们在计算时很快知道了运算顺序。

相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择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并且具备了准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和乘法的经验,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但是容易出现的困难在于例题两种方法的转化上,第二种方法学生的第一种思路能很快的想出,第二种思路需要老师给予孩子们一个阶梯,让孩子经历心脑并算的过程。

不同方法的引入在很大水准上激励了孩子探究的欲望。

在计算上能够放手给孩子,让他们利用知识的迁移顺利的解决本节课所学知识

目标

1、通过铺地转的例子,引入两步计算试题。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计算。

4、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相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5、经历知识的迁移过程,体会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计算来检测。

2、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来检测。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言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1、计算:

24×5×3015×6+37

25×4-8098-4×15

在整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1、学生能回忆出整数运算的顺序类型。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1、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

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2、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我们来看第二组题:

与前一组题对比有什么区别,运算顺序呢?

2.4×5×3015×0.6+3.7

2.5×4-89.8-4×1.5

学生活动学生做,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能说出运算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完成课本上11页做一做。

学生活动:

自己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做法

3、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推广后的小数乘法运算律。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两名学生板演,并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5、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5、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计算,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6、学生能说出那些数字和那些数字结合。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通过学习会合理使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实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2、教材分析

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完成,说出根据,再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计算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学习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算时也是如此,先复习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换成小数。

3、学生调查分析

通过类推迁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普遍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使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实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自觉实行简算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评价任务

1、课上演板检测学生中的中下等同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1、简便计算:

25×95×425×324×48+6×48

102×5644×25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1、学生能回忆出整数简便运算的的类型

2、学生能回忆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计算并观察每组式子,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1: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组内交流结果,选2-3个不同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3、学生能说出运算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完成课本上12页做一做。

学生活动:

自己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做法

4、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推广后的小数乘法运算律。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例题:

0.25×4.78×40.65×202

=0.25×4×4.78=0.65×(200+2)

=1×4.78=0.65×200+0.65×2

=4.78=130+1.3

两名学生板演,并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5、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准确计算,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6、学生能说出那些数字和那些数字结合。

《小数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通过学习会合理使用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实行小数乘法的的运算。

2、教材分析

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完成,说出根据,再对比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计算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学习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算时也是如此,先复习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换成小数。

3、学生调查分析

通过类推迁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普遍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使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实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自觉实行简算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评价任务

1、课上演板检测学生中的中下等同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来检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1

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1、小数计算:

13.5×3.20.25×2.5

2、简算

25×95×425×324×48+6×48

102×5644×25

1、学生能准确实行小数的运算。

2、学生能实行小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3、学生能回忆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环节2

动手操作

体会转化

教师:

小数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

乘法的运算律是哪几个?

学生活:

回忆。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

4、学生能说出运算律。

环节3

观察推理

归纳小结

教师:

50.4×1.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学生活动:

自己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做法

4、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推广后的小数乘法运算律。

环节4

即时反馈

巩固提升

19.4×6.1×2.33.25×4.76-7.8

18.1×0.92+3.930.81×10+110

两名学生板演,并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5、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实行准确的计算,格式规范。

环节5

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适时、适当补充。

6、学生能说出那些数字和那些数字结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9年版)》相关本课的要求是: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位置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为第三段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基础。

3、学生调查分析

1.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学会了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学习中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描述和根据描述标物体位置的方法,为本节的学习做了铺垫。

2.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应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兴趣,探究与归纳应该不是很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3.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障碍是对行和列的顺序性的理解。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列和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2、在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