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337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docx

四上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听听声音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44~46

教学目标

1、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2、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3、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

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你周围有哪些声音?

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

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比较:

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

 

教室外的声音

 

音叉

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

击打钉子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仔细听听

 

小组讨论

反馈交流

小结

 

分组实验1

分组实验2

小组交流讨论

分组实验3

听到的声音交流

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测试音高 。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47~48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习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观察:

手指有什么感觉呢?

水面有什么变化?

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

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观察:

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

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

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四、小结:

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出示鼓、钢尺、皮筋

 

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

 

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学生思考

 

分组活动

 

记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分组实验1

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分组实验2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声音的变化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49~5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2、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组材料: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

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3、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4、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四、总结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出示钢尺

先轻轻拨动钢尺

再用力拨动钢尺

 

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

用力敲4个杯子

记录表2第一栏

表格2

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课件出示

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学生思考

 

仔细听

观察描述

并记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仔细听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分组实验1

反馈交流

分组实验2

 

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1、耳朵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 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课时

学习内容

P52~5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1)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合作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3、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

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一把钢尺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表格

同学上去试试。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分组活动

整理数据

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声音的传播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54~55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二、合作研究声音的传播

1、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2、小游戏:

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3、“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

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

3、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

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

声音变化了吗?

为什么?

3、假设:

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五、当堂检测

 

阅读书上P54~55

 

每组一个音叉

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课件出示

 

分组实验1

1号用力击打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小组交流、反馈:

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分小组活动

 

小组交流讨论

总结

 

小组讨论交流

 

反馈小结

 

分小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

展示

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检查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57~58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鼓膜的作用

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自主学习:

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思考:

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合作探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2)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总结:

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阅读书上第57页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

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音叉

 

学生思考

 

学生推测

 

学生观察

 

分组实验

合作交流

交流反馈

 

分组活动

 

交流反馈

 

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59~60

教学目标

1、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重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难点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

----出示课题:

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

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

----

2、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

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

为什么?

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五、当堂检测

 

两段录音:

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

 

报纸、毛巾、棉花等

 

阅读P42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

交流反馈

小组讨论。

分组活动

 

小组讨论

交流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检查

板书设计

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身体的结构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64~65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1、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

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

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

人有哪些本领?

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

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3、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

学生通过用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放映录像带

 

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

泡泡图

 

查阅资料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小组内成员相互观察并讨论总结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活动

 

推测

手摸、捏、摇、耳朵听

交流反馈

 

思考后小组讨论

 

课后学生独立查资料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骨骼、关节和肌肉

第课时

学习内容

书上P66~68

学习目标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

教学素材

学生行为

一、引入: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能独立运动吗?

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

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

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作业

 

哑铃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与相关资料比对

 

学生绘制的表格

 

阅读书上的资料

 

学生思考回答

 

1号学生体验拿重物哑铃2、3、4号学生观察

 

小组交流

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