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506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篇一:

《运动的描述》新课教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1.知道质点模型及其定义,能够判断何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2.理解并能判断运动状态与参考系的的关系。

3.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运动状态与参考系的关系判定。

3.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运动。

物理学上的运动定义,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质点

问题:

一列100米长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经过一座10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经过一座4000米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

第二种情况下,忽略火车的长度,实际上将火车看成一个点。

在物理研究上称为质点。

引入质点概念: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学生讨论:

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否被看作质点?

地球的公转呢?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练习:

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

a.求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

b.研究自行车车轮运动

c.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

d.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

e.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

f.测量汽车经过站牌的速度

g.测量汽车经过站牌的时间

二、参考系

问题:

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对面的火车缓缓启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根本就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为什么?

参考系定义: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1.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

在空中,“空姐”热情为旅客服务,为了描述“空姐”的运动情况,应选下列哪个物体为参考系

a飞机场b飞机

c沿航线的山,树或云彩d都可以

三、坐标系

学生讨论:

各位同学坐在教师里,怎样描述各位同学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时间,其它物理量)。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

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学生讨论:

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巩固练习

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b。

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c。

电扇的叶片d。

自转中的地球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b。

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c。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d。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

B.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A.船和山B.山和船

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布置作业

教材第13页问题与练习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

3〃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4〃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位置和位移。

教学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3.矢量、标量及其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

教学过程

导入

某运动员在某标准运动场上进行跑步,上午9时20分50秒

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刚好跑了一圈,9时

25分28秒回到起点.

问题1:

起点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

别是多少?

5分28秒.

今天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新课教学

定义:

时刻表示瞬间,时间间隔表示两个瞬间的间隔。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

(1)时刻只能显示某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时间间隔展示活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相.

(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个点;时间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一线段.①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称内指的是时间,在数值上都等于1s.②最初2s内,最后2s内……最初ns内都是指时间.

③第1s末(或第2s初),第2s末(或第3s初)……都是指时刻,如图1所示.

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联系:

时间间隔t=末时刻-初时刻.

(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

(2)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

练习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天津开往广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d.1997年7月1月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e.某场足球赛15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解析:

a、c、d、e中的数据都是指时刻,而b中的15s是与跑完100m这一过程相对应的,是指时间.

答案:

b

1.“请确定物体在5s时的位置”,这里的“5s时”应理解为()

a.0到5s末这一段时间

b.4s末到5s末这一段时间

c.5s末这一时刻

d.5s初,即4s末这一时刻

答案c

2.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a.第5秒初b.第5秒内

c.第5秒末d.5秒内

解析:

选ac.注意对一些关键字和词的理解,如“初”、“末”等字往往表示时刻,“内”一般指时间间隔,故正确选项为a、c.

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2:

我们对上课开始时所讲的运动员,他跑过的路程是长?

他跑了多远(位置变化)?

为了描述运动物体初末位置的变化情况,我们就引入了位移这一物理量.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s):

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x):

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对位移的理解:

位移是反映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不仅要反映位置变化的远近——位移的大小,而且要反映位置变化的方位——位移的方向,其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用有向线段表示。

3、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①路程的长短物体运动的路径(轨迹)有关;而位移的大小只跟物体运动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②路程的长短与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会相等?

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

三、矢量和标量

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像路程这样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叫做标量.如温度、质量等.

【篇二: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习城乡张寨中心小学张少飞187********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二)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

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人跑、鸟飞、鱼游等现象学生已有认识,这是在借助地面为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

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识──参照物──互动讨论──运动的判定──练习巩固。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对运动的认识

(让学生举例什么是运动,老师给予点拨,调动积极性,让其思想集中到对运动的认识上。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海洋中航行的轮船、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

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思考一下。

原来,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有动就有静。

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

恒星在运动,宇宙在运动,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绝对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但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演示实验]桌面上放上课本,课本上放上黑板檫,拉动课本沿桌面运动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课件)

①选取课桌做参照物,课本和黑板檫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②选取课本做参照物,课桌和黑板檫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③选取黑板擦做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对运动的判定。

符合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总结出运动判定的基本方法:

选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相对谁。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才有意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运动了。

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静止。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就看怎样选择更方便了。

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就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楼房、树、山岭等)为参照物。

在运行的火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所说的“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运动、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在运动、行走的人在动、流的水在动;而楼房、树木、山岭是静止的”。

(让学生知道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也参照物──地面作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3、运动与静止的判定练习(课件):

(练习要有递进,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现象的力。

(1)己知所选的参照物,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2)已知运动或静止,判定所选的参照物。

【篇三: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二、学生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b.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d.树叶纷纷飘落

2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三、教师点拔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

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

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b.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

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

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

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

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注意:

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为什么同一个人(教师)相对于不同的人,得到的运动情况不同,是由于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归纳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步训练三)

1.在下列运动中不属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的是()

a.地球和其同步卫星

b.在空中正在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拖拉机和所带的联合收割机

四、当堂训练

1、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3、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为参照物,她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b.乌云遮住了太阳

c.树木在不停的生长d.蚂蚁在地上爬行

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本节互动题目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定义:

二、参照物

概念和选取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