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431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docx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2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2015.9.8

课 题

运动的描述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 点

难 点

机械运动及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参照物的概念及判断。

学情分析

机械运动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的第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浅显易懂,物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很容易接受。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储备知识,寻找生活和物理的联系和区别,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共同讨论协作,互相促进,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不知该如何去学习,怎样才能学好,当然给他们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耐心培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法学法

观察讨论、习题演练、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教具

教室中的实物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2分钟

学生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学情预设】:

不是,剑是从海上掉下去,位置改变了。

1、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

 

2、如果是,为什么到岸后从记号处跳下去打捞不到宝剑?

 

这个笑话里包含着什么样的物理道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运动的描述 板书:

运动的描述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1、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学情预设】:

学生列举生活中运动的实例:

(1)、“五四”运动;捍卫钓鱼岛的爱国运动等

(2)、树长高了;苹果长大了等(3)、运动赛场上的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马路上奔驰的汽车;空中展翅高飞的雄鹰;猴子往树上爬等

教师指导分出那些运动属于物理学所指的运动。

 

【学情预设】:

共同特征:

物体(研究对象)-选择的标准物体(参考对象)-动词(机械运动),动词使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从中寻找其共同特征,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后给予鼓励。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运动员--赛场--跑 汽车--马路--奔驰 雄鹰--空中--飞 猴子-树--爬 

教师总结:

上面实例就是我们物理学中所指的运动。

 

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物理学中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参照物:

物理学中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机械运动:

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上面实例中的参考对象都是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同学们思考一下:

参照物能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小雪在奔驰的火车上跳舞 教师点评,鼓励。

【学情预设】:

总结参照物选择原则:

(1)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3)“小小竹排江中游”,(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

“房屋、树木在后退”(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

       

【设计意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大量的运动实例,再加上讨论交流,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的概念,有助于目标1的达成,也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情预设】:

展示课件中的图片,说出不同人判断乘客运动或静止的依据。

教师总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了,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板书: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以教室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以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 

经验总结: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以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机械运动实例。

 

【学情预设】:

归纳:

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旨在深化学生认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破难点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  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 

(2)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 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楼房 C、直升机  D、水平飞翔的小鸟 

(4)甲看到路旁的 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5)两辆汽车都向南行驶,甲车运动得快,乙车运动得慢。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_运动。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叫静止. 

(4).运动具有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会不一样. 

(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但在练习册中反映的问题是学生对运动的参照物比较不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假定静止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的参照物。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2015.9.9

课 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其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记录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 点

难 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熟悉,学习起来不会吃力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教师)米尺、直尺、停表、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直尺、三角尺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

测量的必要性

1、【学情预设】:

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根据,回答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

出示课件,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

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2、【学情预设】:

不可靠,要用尺子量的准确。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

引入测量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导并举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 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

体会测量的必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情预设】:

得到统一的值。

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

【设计意图】:

体会单位的国际化的意义。

1、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了解国内外以前的单位有哪些。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设计意图】:

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

2、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学情预设】:

思考,举例。

归纳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化曲为直法、累积法、平移法等。

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

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

秒(s)小时(h)分(min)

2、测量工具:

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

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时间的记录。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

(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设计意图】:

体会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增长见闻,丰富知识。

三、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阅读书本内容,归纳误差的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自学能力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设计意图】:

个别小结,其他补充。

反馈本节的收获,巩固知识。

三、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说法中,正确的(  ) 

A、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  

B、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平

D、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

A某人身高18.2 

B物理课本宽18.23

C写字台高63.6

D玻璃的厚度约为5×10-3

E某原子的直径约为3×10-10

(3)、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中出现的错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4)、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5)、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2cmB、25.82dm C、25.81m  D、25.816cm

(6)、单位换算:

A、0.28km= m=cm

B、83μm=nm=m

C、720s= min=hD、36min=  h=  s 

(7)、下列物品的长度,最接近15cm的是( )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 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1、练习册2、思考:

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课后反思

1.长度的测量学习中,时间较赶,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以及误差没来得及讲。

2.学生对单位换算由于记的不熟练和数学中幂的运算还没学到而换算缓慢。

3.从练习中反映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对于刻度尺的读数还是会忘记估读。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2课时)2015.9.15

课 题

运动的快慢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 点

难 点

1.速度概念的理解。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速度有一定的理解,能用数学方法做一些计算题,但对其物理意义不太了解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多媒体、接力棒、有关运动快慢的图片、彩色粉笔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2分钟

图片和小故事引入。

生:

观看图片

【设计意图】:

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

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说他跑的比兔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

想解开这些疑问吗?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

【学情预设】:

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比赛,观看比赛。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

引导分析:

哪个小组传得快呢?

你如何判断的?

小组讨论:

如何比较一组和二组哪个小组更快。

回答方法。

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设计意图】:

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轻松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速度:

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师:

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

你是如何比较的?

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学情预设】:

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一步步设问让学生对速度公式进行巩固记忆。

【学情预设】:

用v=s/t表示,米和秒。

米每秒

速度公式?

单位

设问:

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

强化记忆:

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t=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知道公式,会用符号表示公式。

回忆: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

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km/h

【设计意图】:

知道单位、单位换算关系

讲解单位换算:

1m/s=3.6km/h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练习

(1)15m/s=______km/h

(2)18km/h=_______m/s

规范解题:

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4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安装有汽车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图所示,求:

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90min,通过了多少路程?

【学情预设】:

进行自学,以计算题的格式计算,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计算题的格式。

【学情预设】:

思考回答:

速度一样,速度不一样。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s

0

10

20

30

40

小车通过的路程/m

0

300

600

900

1200

卡车通过的路程/m

0

200

450

750

1200

(大屏幕出示)下表记录了汽车和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指导学生探究小车和卡车的速度变化,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v=s/t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公式:

v=s/t、单位:

1m/s=3.6km/h、规范解题:

3、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s/t

【设计意图】:

学生相互补充,总结收获

五、作业,约1分钟

你知道高速公路上如何测汽车的速度吗?

请你课下通过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或网上搜索的方式了解高速公路上如何测量车速。

练习册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学物理是有用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课后反思

学生对速度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习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并不会太难,但从教学过程和练习中反映的问题:

1.不清楚速度的物理意义;

2.对速度的单位换算不熟练;

3.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不规范。

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

1、物理意义及定义

2、公式:

v=s/t

3、单位:

1m/s=3.6km/h

4、规范解题:

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s/t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2015.9.18

课 题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重 点

难 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平均速度的设计。

学情分析

尽管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斜面、小车、米尺、秒表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2分钟

【学情预设】:

仔细观察,回想体会。

首先播放戏水乐园中滑水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

骑自行车下坡。

【设计意图】: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二、学导并举、约31分钟

一、提出问题

【学情预设】:

学生借助于个人体会提出猜想:

越往下感觉越快。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自行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2、测斜面小车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怎样计算?

回答:

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即可。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明白实验原理。

2、提出问题

【学情预设】:

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设计方案。

组长明确操作、记时、记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2、要求改变木板的坡度做2次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改变坡度做2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更能帮助学生对平均速度意义的理解。

3、分组实验

【学情预设】:

小比赛:

各小组计时员用停表估测20秒,看谁估时最准确;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测半程的平均速度;改变坡度,重做2、3步。

1、提醒学生实验时,要使木板保持很小的坡度,以方便测量时间,注意长度测量的正确性。

2、以倒计时的方式统一计时开始时刻,避免了合作时个人反应造成的时间误差。

【设计意图】:

巩固对停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4、处理数据

【学情预设】:

设计表格,认真计算

1、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2、由于要测量的数据较多,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对应性。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计算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理解。

五、交流评估

【学情预设】:

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1、表格展示学生处理好的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2、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当堂训练,约8分钟

先个人整理实验并归纳分析,再小组讨论补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情预设】: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作业,约1分钟

1、整理实验2、请你设计测出你步行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方案。

3、练习册

【设计意图】:

学会整理实验。

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