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93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docx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一中高考新课程备考经验·整理稿

 

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

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打破了单纯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

改善了学习方式,要求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强调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高考方案及其评价

1、科目设置:

3+小综合(文综和理综):

  文综:

政、史、地  理综:

理、化、生

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四个领域。

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录取时参考。

2、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     150分钟 150分

数、外    120分钟 150分

文综或理综 150分钟 300分

3、对自治区07年高考方案评议意见

Ⅰ、评议

07年高考方案继承了现行“3+小综合”的高考模式,根据本区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调整考试容(保持科目设置基本不变),来适应新课程要求,力图实现新旧考试的平稳过渡。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出了建立高中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增设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在科目设置上与统一考试相互补充。

同时还设置了理科实验操作测试,一并作为高考准入的资格考试,既起到防止偏科的作用,又减少了统考科目,尽量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些措施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制度创新。

方案中还设计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这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本方案中统一考试科目的考试围和考试要求清晰明确,建立了满足模块结构的选择性平台,有利于引导高中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三)高考各学科试题分布

总体特点:

非选择题超量供题限量做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乙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六、作文(60分)

(四)一中高考科目必考、选考开设情况

 

学科

必考容

选考容

我校选考开设模块

语文

150分

语言基础运用、现代一般性论述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写作12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二选一 25分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小说欣赏

4.外国小说欣赏

5.中外优秀传记选读

6.先诸子论著选读

 

(五)新课程高考命题特点

作为第一批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自治区),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

用小综合可以说命题最接近全国卷。

四年的高考表明: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认真贯彻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严格遵循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围,坚持能力立意,命题导向正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稳中有进。

2、试题难度不大、试题不脱离课程标准、题型稳定、灵活

3、在确保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的前提下,注重立足于教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及知识在联系的综合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注重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

5、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

6、命题材料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渗透科学和人文精神。

7、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二、精心准备,用心备考-------高考备考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高考备考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指南。

一个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高考指导思想对高考备考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一中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

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培养尖子,分层推进;调适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决战细节。

高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高考的备考。

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靠少数人的参与和努力也是不行的,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全体高三教师必需同心协力;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只有用的精力比别人多,才能取得比别人好的成绩;

案例:

2009届高三(7)班高考报考67人,55人上一本线、64人达二本线以上。

他们的口号是:

“一直都不放弃,一个都不放弃”。

每次月考后的晚上学校办公楼灯火通明,成为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夯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

高考中的高分也是在基础扎实的同学中产生的,因此在组织高考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基础。

高考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选拔性考试,考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应对三年所学的容,必需要有较强的应试能力。

而学生的这种能力必需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才能获得。

案例:

数学组的每天一练,每周一测的教学改革; 物理组每课一题的规训练探索。

近年来,各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尖子学生的竞争。

社会和媒体也特别关注高考尖子。

我们一定要在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尖子学生。

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时一定先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所制定的复习计划一定要有针对性。

对班里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只有适合学生的复习才是有效的。

高考的竞争不仅仅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竞争,而是学生全面素质的竞争。

其中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考生的心理素质。

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调适,课任教师、班主任是学生心理调适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适时的聘请专家给学生做心理辅导报告。

并建立心理辅导站对学生心理咨询进行辅导。

除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外,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学生的全面情况,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之全身心地、精神愉悦地投入到高考备考中,高高兴兴的参加高考。

所谓“高考”——高高兴兴的考试

高考备考一定要从高考的实战出发,所以平时的训练的命题、考试、批卷、成绩统计、分析都要从高考的要求进行,切忌随意性。

要“把训练当考试,把考试当高考,把高考当练习”。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对高考的备考再恰当不过了。

高考备考时间长达一年,头绪千千万万。

必需要把每一项工作抓实抓细,才能取得高考的好效果。

案例: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偏难,学生考试下来非常沮丧。

这时学校号召老师马上给学生打,提出了“今年高考的胜利者不是数学考好的人,而是战胜数学考试的不良影响考好后几门的同学”口号。

并举了一中一个同学的调侃:

答题我非常难受,交卷时看到周围考生的试卷都是空白,我心是轻松多了“。

对重点学生班主任进行了家访,2008年高考结果证明上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高考备考中的教学策略

1、重视基础与训练:

精选习题,不要让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要以老师是否讲过作为评价自己复习效果的标准,而要以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标准。

2、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要了解高考阅卷评分方法和把握程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得分。

提前做题:

练习册、五年高考题;研究高考题,多琢磨、多思考

3、重视有效复习方法的指导

   如:

强度适当的练习,经常的总结与反思

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

化学三二一工程

三种化学思维:

守恒、差量、极值

两种突破方式:

问概念想概念、问什么设什么

一种最高境界:

“画学”

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

联想记忆:

玻璃棒的作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酸碱中和滴定

顺口溜记忆  乙醇消去反应:

硫酸酒精三比一,加热升温一百七,为防暴沸加碎瓷,排水集气来收集。

4、重视选考模块的复习  将选考模块当成必考模块进行复习

5、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各科基本上都分为三阶段复习

语文

第一轮复习:

8月、10月复习教材

第二轮复习:

11月、12月、元月、3月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

4月、5月查漏补缺

6、把握高考导向,科学训练

在进行知识点的整理、深化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应该逐条对照研究,对各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它对考试的性质、容、要求、形式等作出了规定。

它是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试卷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复习的方向。

 

(四)高考备考中的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 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2、高效率原则

(1)管理高效率。

如高考研讨会:

主题明确,准备充分。

上届高三与本届高三进行交流;分班级进行,班主任召集本班课任教师,解决本班备考中的问题;又如:

结合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分析形势,利用积极效应,防止消极影响。

(2)对学生倡导有效复习,不搞疲劳战术

3、和谐性原则 学校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师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行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调节气氛

   领导切忌层层加压,指手画脚;  教师切忌讽刺挖苦,缺少鼓励;

家长切忌唠唠叨叨,指责埋怨;  学生切忌怨天忧人,情绪波动;

 

(五)高考备考月考制度

1.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高三暑假补课开始,每复习一个月的时间,年级统一安排一次统考。

到放寒假前基本上可安排六次月考。

第二学期安排三次摸拟考试:

三月上旬;四月上旬;五月中旬。

共九次统考,第十次为高考——十全十美。

2.统考科目设置:

按高考设置程序进行:

语文、数学、理(文)综、英语

3.统考容:

 由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原则上备课组老师轮流出题,备课组长最后把关,以确保试题质量。

4.试卷模式完全与新课程高考试卷一致:

各科分必考题和选考题,文综、理综为长试卷,把选考的权利交给学生。

5.阅卷安排:

  每次月考阅卷必须由备课组组织老师流水阅卷,及时批改,统计成绩。

第一、二次摸拟考试由教务处安排全校老师流水阅卷。

考试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基本上是安排在周五、周六,周天学生休息时,各备课组必须将学生成绩批阅出来,保证周一上课时能及时讲评试卷。

6.坚持不懈的周考制度:

     数学从高一开始;理化从高三开始:

第一学期理化生轮考,第二学期理综、文综合练。

(九)高考重大常规活动

1、高考复习启动大会(8月2日)

2、高考专家报告会

3、“高考百日冲刺”动员暨学科竞赛颁奖大会

4、距高考50天升旗仪式鼓劲

5、专家心理辅导报告

6、考前动员会(6月2日)

7、平衡志愿会

 

(十)合理安排三模后时间

1.5月21日、5月22日第三次模拟考试。

2.5月23日学生休息,教师阅卷。

3.5月24日、5月25日讲评试卷。

4.5月26至5月31日学生到校自主复习,课任教师到班巡回指导。

5.6月1日学生休息。

6月2日上午照相,6月2日下午考前动员会(誓师大会、毕业典礼)

7.6月3日、4日、5日热身训练;各课考完后请任课老师及时评讲试卷同时就各课答卷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进行介绍。

8.6月6日学生休息。

9.6月7日、8日学生高考,班主任由学校和年级安排倒各考点巡视。

 

三、新课程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