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83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docx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面对校本课程这一全新的领域,怎样才能让老师们接纳、认同并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呢?

我校决定分四步走:

    第一步,学习培训,转变观念。

上自校长,下至教师,人人参与学习,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培养目标,理解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首先明确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其次我们明确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活动课、选修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之间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学校一直以来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

    第二步,需要评估,寻找依据。

评估需要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1.明晰学校培养目标

    为了使校本课程真正具有本校特色,适合学校学生的发展实际,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夕,向家长、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此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健康活动、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中学生。

”并以此反映学校的个性,体现学校的特色。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我们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座谈、问卷,对家长进行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解到我校学生的需要有以下几方面:

能健康快乐地学习;会动手实践;培养一技之长;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相对落后的农村面貌导致生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思想较为严重,但是近年来学校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此我们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方向。

    4.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

我们首先盘点学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分析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觉得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但可行,而且还能独具特色。

第三步,讨论研究,确定课程方案。

如何开发出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来呢?

通过需要评估,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针对家长、学生的意见,结合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客观实际,确定出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1.校本课程总目标

    

(1)珍爱生命,学会锻炼,人格健全,能健康生活

    

(2)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快乐学习,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2.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我们学校实际研究开发的校本课程共分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两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1.限选课程(必修课):

走进名人

    2.任选课程(选修课):

绿色课堂

    

(1)走进自然,感悟人生

    

(2)快乐英语

    (3)书法课程

    (4)信息技术选修课程

    (5)乐器演奏课程

    (6)美术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7)体育球类训练课程

    (8)探究活动课程(包括感恩活动系列、环保系列、社会实践系列等活动课程)

    《走进名人》作为限选课,是全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绿色课堂》作为任选课,是学生的选修课,由8门课程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任意选修其中一门学科。

    第四步,组织实施,具体操作。

    1.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我们根据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出《驻操营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教师开发各个门类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另外,我们制定了《驻操营中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用来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审议开发与管理条例、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等。

    2.校本课程开发动员及培训

    确定出开发指南后,我们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进行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动员,并对教师重点进行了课程意识、课程开发的培训,为顺利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3.组织申报与审议

    我们要求拟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上《课程介绍》,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审议委员会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主要看该门类的课程是否符合学校确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是否体现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课程评价建议的合理性。

初审之后,公布审议通过的课程。

    4.学生自主选择任选课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快捷地了解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情况,方便学生自主选课,学校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组织全校学生听取审议通过的任选课执教教师进行课程介绍,会后再将《学生自选科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以菜单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填写(见附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选修科目。

    通过对各个门类任选课选修学生人数的统计,最后确定出学校开设的任选课程门类。

我们的任选课程的开设均是产生于学生的问卷调查,并且组别的确定也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

在每个学期中期我们同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要求教师据此来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的方案或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学校也综合学生及教师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课程运行的策略。

    5.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纲要》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批。

    6.实施《课程纲要》

    我们将校本课排入课表,每周安排3课时。

其中“走进名人” 作为限选课,由语文教师讲授,每周2课时,(根据实际要求分为集中与分散的方式来进行)。

    任选课每周1课时。

七年级安排在星期三第七节;八年级安排在星期四第七节课。

九年级侧重于探究性学习,课时机动安排。

(具体安排见附表)

    我们的各类任选课程都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的,例如“绿色课堂”中“青春在线”开展了“走进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系列活动;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的“结识新朋友”、“关注心理健康”、“话说礼仪”、“寻找身边的绿”、“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感恩”等主题活动,可谓“依托小课题,走向大社会”;语文组承担的“走进自然感悟人生”活动课程,引领学生在自然生灵身上去找寻宝贵的精神动力,这是对“走进名人”课程内涵的一种延伸。

比如说,在小蜗牛的身上学生学到的是执著与永不言弃;在飞渡的斑羚身上,学生明白了亲情的可贵;在苍鹰身上学生深刻解读到了磨难的意义……这些都对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何让每一次活动生动活泼的开展,如何让每一节课真正收到实效,这些都对教师从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切实推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还依照主体性、活动性、实践性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校本课程相关的活动。

例如我校七、八、九年级长期进行的“走进名人”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开展的系列活动有“我崇拜的名人”演讲比赛、“名人伴我行”知识交流会、“说我心爱的人”故事会、“名人知识知多少”小报制作、“书香班级体”评比(每月一次)。

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1.督促、检查教师教案,教学随记,随堂听课等管理方法贯穿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校本课程研讨课、观摩课等大型听评课活动。

活动后及时总结表扬,反思交流  ,改进提高。

    2.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直接与教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开发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本着激励性的原则,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做好阶段性等级评定;并对校本课程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把其优秀作品在期末一并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总之,我们将校本课程的评价始终贯穿在教与学的全过程。

    三、我们的收获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我校校本课程具有选择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因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

     2.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教师协作、与校领导的交流、与学生的探究等形式,通过对自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渐发展了课程开发的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

    4.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课改三年,我们欣喜的看到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显著提高,并正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仅上一学年度,我校教师荣获各级各类奖励达30人次,其中张立新老师在首届市语文教师教学智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荣获“抚宁县首届百名行业标兵”的称号;青年教师刘辉与赵晓娟在县教坛之星大赛中获三等奖;杨玲老师的课例“实验探究课”获市级优秀奖,齐岩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参加了河北省举行的课例大赛。

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改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中考成绩喜人,一中公助人数2004年21人,2005年22人,2006年23人。

创出了新高峰,社会声誉很好。

    一切新事物从出现到被人们熟识必须经过一个艰难的奋斗过程,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接受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建立组织。

成立课程委员会或相应的工作小组,不仅为整个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而且它本身也应该成为一个进行宣传和动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增进交流、对话和理解,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过程。

所以,课程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的成员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必须有学生及其家长的代表、社区人士代表等,并且要体现出学校教师主体的特点。

它的工作程序要具有民主、开放、科学和合作的精神,要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和体现。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包括需求评估、资源调查和问题反思等环节。

其中,需求评估是要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的要求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等因素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资源调查的目的是要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限制,比如教师的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教辅人员的情况,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的资金情况,办公设备和用品,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教师、教育督导、学生和家长的可能反应等。

问题反思则是要在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即要澄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澄清我们应该做而且有条件做好但却没有做好的方面,以及如何改进的措施,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现行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是否与学校的实际相符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

现状分析还可以根据特定学校的特定情况,进一步地具体化。

目标拟定。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拟定至少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工作,一个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另一个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目标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一般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它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基础密切相关;另一个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要尽可能把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该获得的能力与态度陈述清楚。

“在大多数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校课程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各级各类都由中央行政制定……但是,对于给予了自主权的课程领域而言,具体目标可能没有,也可能只是建议性的。

”①我们国家的情况大体上与此相类似。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较为固定的条件下,人们在价值观方面进而在课程目标上容易取得相当程度的一致,但在现代这样一个多元的变化迅速的社会,这种统一的课程目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一般的目标,并且建立基于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哲学。

这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在考虑直接与学科领域有关的目标时,要注意防止忽略学校的一般目标。

同时,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的水平和潜能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尽可能地予以尊重和满足,使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如果用同一种课程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不仅脱离了他们的实际情况,而且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诚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都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

②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课程不断发展进步的希望所在。

所以共同的课程目标只能是最基本的标准,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方案编制。

根据上述的研究与分析,目标确定后,就可以考虑编写整个课程方案了。

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也就是说,首先学校必须把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并置于整个学校课程计划之中来进行规划。

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

(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

(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实施与评价。

最后两个步骤是如何将课程本身付诸实施和评价的问题。

操作模式设计必须估计到诸如新旧安排之间的过渡、冲突和混乱等等之类的情况,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反思过去的经验、分析相关的革新理论和研究,以及通过进行富有想象力的预测,来考虑和处理。

课程开发小组必须参与上述情况的思考和处理,即使主要的职责压力由校内行政管理机构承担,小组的参与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不管怎样仔细地预计资源和限制,非常有可能的是,课程实施仍会暴露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棘手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和解决。

比如课程表、场地和教师等实际问题;教师会议的时间和会议安排的一般问题:

决定有关的评价系统以及如何吸收反馈信息的问题等等。

特别是学生评定的问题,有些部分可以由外部机构管理,但如果是校内评价时,就必须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还是只涉及学生的个人潜力,进行纵向比较;是连续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亦或是由学生自己与小组、教师或某个“中间”人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形式是给分数,定等级,还是写评语等等都得进行具体的安排。

课程审议

审议及其程序。

审议是校本课程质量保障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也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机制。

通过审议可以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或学校课程委员会,促使他们改正问题,提高方案的质量。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权力下放的一个重要部分,权力下放需要一种相配套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审议。

校本课程方案涉及教师层面的《课程纲要》以及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两个方面,因此校本课程的审议也应有相应的两个层:

第一级是学校课程委员会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的审议第二级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审议。

审议的程序:

(1)组织审议小组;

(2)明确审议的基本原则与标准框架;(3)小组民主审议,并记录书面审议结果;(4)向当事人反馈审议结果。

课程审议最关键的是,审议小组人员构成是否有代表性;审议程序或决策是否民主;基本原则在多大程度上达成共识。

《课程纲要》的审议。

课程纲要是教师个体或小组合作设计的某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案,它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评价建议等。

对《课程纲要》的审议主要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组织实行。

学校课程委员会由学校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代表、家长及社区代表、学者专家代表等人员组成。

它在校本课程事务中,主要功能是制订并完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审议教师的《课程纲要》。

学校通过研究现状并制定总体目标之后,应提出校本课程规划框架或指南,依此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让教师申报自己或小组开发的科目,并递交该科目的《课程纲要》。

学校课程委员会应及时地对教师的《课程纲要》进行审议。

审议的基本原则主要涉及:

与学校教育哲学或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与校本课程总体规划的一致性;该方案要素的完整性以及要素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目标的陈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关于实施与评价的建议等是否规范与可行;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是否具备,等等。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审议。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是学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的概略性描述,具体包括需要评价、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审议,以确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因此,学校必须把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实施前3个月递交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议。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收到申请一个月内反馈审议结果。

没有经过审议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不得在学校中实施。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理部门应该组织成立专门的审议小组,对各个学校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

审议小组的成员可以包括:

行政专业人员、校外专家、有经验的校长、教师、教科研专业人员等。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审议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对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审议,主要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

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2)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3)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

(4)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5)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6)是否关注学校现场的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是否具备条件?

(7)是否考虑到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问题?

(8)方案本身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

1、课程选择的标准:

(1)结构性,即所选课程要有一个传递信息的最佳知识结构和话语结构。

(2)一致性,即课程中各种观念的关系要明晰,从一个观念到另一具观念具有逻辑联系。

(3)完整性,即课程的一个单元要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

(4)适切性,即课程要符合和适应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其他背景。

2、课程改编的因素:

(1)目的。

(2)内容选择。

(3)内容组织。

(4)学习经验。

(5)学习资料。

3、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其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

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必须减少知识剧增对课程量的影响,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近年来,在大学和高中阶段开始时兴的“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包括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的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

例如,“四小龙”研究、珠江三角洲研究、长江三角洲研究等。

还有一种跨学科课程,即综合理科或整合理科,它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天文学融为一门课程。

4、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是指以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

课程补充材料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材料、教学片和电影短剧、图画、模型、图表、游戏和电脑光盘。

其中补救及矫正性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4种类型:

(1)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

(2)必备的知识;(3)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基本问题,从简单的基本问题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综合问题;(4)为学生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提供额外的或可供选择的指导。

至于一般的课程补充材料则可以分成3种类型:

第一类是活动。

第二类是与科目内容有关的材料,第三类课程补充材料包括言语和图画产品从及各种设备,也可以包括师生所用材料的目录和指南。

5、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是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拓展材料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

课程拓展材料可以划分为两类:

正规课程的延伸和个别化拓宽。

6、课程创编:

课程创编是指全新的课程单元的开发。

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即我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就可以归为这一类型。

此外,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也属于课程创编活动。

大多数学校科目都有地方性专题,像地方史或与当地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关注当地社区不同群体文化的多元文化学习、当地博物馆中的艺术财富,地方贸易与产业及就业机会,当地经济资源,某一地区的特有动植物——所有这些专题都可以有选择地在学校课程中加以安排。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讲座稿)2007-1-2014:

01:

00

我校新三年发展目标已拟定,其内容之一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针对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遵循小学教育规律,创造性地挖掘、利用和整合学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构建融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学科拓展和综合实践为一体的体现学校特色的板块式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发展目标要求,已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我们要立足校本培训,加大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智力上的支持。

下面我就“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程序”,向老师们作一个介绍。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对其基本的模式和程序也在探讨之中。

通过网络搜索和总结借鉴兄弟学校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校本课程开发应遵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其职能是:

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二、进行前期论证

任何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都要经过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要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三、组织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

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

目前,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分科设系,师范毕业生接受的只是单一学科的教育,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形成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搞好这方面的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求教师跨学科地研究有关知识。

一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通过听课来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二要采取定期集体备课的办法,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

通过岗位上的不断学习,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寻找到了不同学科之间开设课程的结合点,为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