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539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docx

家族视角上的诸侯王国问题

 

毕业论文

 

题目:

家族视角上的两汉诸侯王国问题

院系:

历史文化系

专业:

07级人文教育

班级:

本科

(1)班

姓名:

吴亚荣

学号:

20070402015

指导教师:

贾丽英

 

2011

5

18

 

家族视角上的两汉诸侯王国问题

【摘要】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其成员之间拥有着一股天然而强大的凝聚力。

当家族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族观念一致对外。

但在同一家族内部,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在分配利益时会表现出差别,久而久之,这就使得家族成员之间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

两汉社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深受家族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两汉政治生活方面,而诸侯王国问题又是两汉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族的影响。

诚然,两汉统治者分封诸侯王是以当时的政治局势为根据的。

但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王的过程中却往往以家族为手段,强烈地表现出:

由于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不同,诸侯王的封地、地位甚至是最终结局都会有所不同。

两汉统治者以家族为手段来处理两汉诸侯王国问题旨在将天下变为以自己为中心的刘氏家族的私产,实行“家天下”,以成就自己的千秋伟业。

【关键词】家族两汉诸侯王国分封

 

FamilyperspectiveontheproblemoftheHanfeudalkingdoms

【Abstract】Familytiesarebloodtiestothesocialorganizations,includingseveralgenerationsofthesameorigin,anditsmembersownoneshareofnaturalandpowerfulcohesion.Whenthefamilyinterestsareinfringedupon,theywillspontaneouslyunitedtofighttheenemy.Whenamemberofthefamilyisthepoliticaltriumph,andthenhewillpromoteothersofthefamilyinordertoconsolidatehisforcestribe.However,withinthesamefamily,thesupremerulerofthefamilywillshowthedifferences,whentheydistributethebenefitstothefamilymembersbecauseofKinshipdistance,whichmakesgenerateconflict,largeorsmallbetweenthefamilymembers.AsoneimportanthistoricalperiodofancientChinesesociety,Hansocietyisdeeplyinfluencedbythefamily,whichisprominentlymanifestedinthepoliticallifeoftheHan.Andthevassalkingdomoftheproblemisamajorissueinpoliticallife,largelyinfluencedbynatural.Indeed,thepacketPrincesofHanrulerswasbasedonthepoliticalsituationatthattime.ButintheprocessofpacketingPrinces,therulersoftenusethefamilyasameanstoconsolidatepoliticalpower,whichstronglymanifests:

theking'smanorlords,statusandeventhefinaloutcomewillbedifferent,beacuseofthekinshipbetweenfamilymembersnearandfar.HanrulersusethefamilyasthewaytodealwiththeproblemoftheproblemoftheHanKingdom,aimingatmaketheworldtheirownprivatepropertyandimplementatethe“homeworld”toachievedhisownfuturegenerations.

【KeyWords】FamilyHanPrincesKingdomPacket

 

目录

引言1

一、家族的内涵1

(一)家族与宗族基本概念的区分1

(二)家族的影响2

二、家族视角上的两汉诸侯王国问题2

(一)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和同姓王2

(二)家族主义在吕后执政时期的运用4

(三)家族对文景时期诸侯王国问题的影响5

(四)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国政策6

(五)东汉光武帝处理诸侯王国问题的政策7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家族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通论性家族史的研究方面,史凤仪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版)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侧重法律角度,揭示了家族的形态与流变,探究家族制度对婚姻、亲属以及身分关系的影响的作用,剖析家法与国法、族权与政权的联系。

陶希圣的《婚姻与宗族》(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最早提出了家族制度的分期说:

西周到春秋是宗法家族时代,战国到五代是亲属组织的族居制度,宋以后逐渐变为家长制的家族制度,20世纪为夫妇制的家族制度。

在断代家族史研究上,赵沛的《两汉宗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是研究的汉代家族制度代表作之一,主要从商周社会概述,两汉宗族的重建和恢复、两汉宗族的里居形态、两汉的宗族社会结构、两汉宗族发展的基础和途径五方面来阐述两汉家族的内涵,演变过程及其职能。

在对两汉诸侯王国问题的研究上,董平均的《西汉分封制度研究—西汉诸侯王的隆替兴衰考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西汉王国分封制度的变化和诸侯王的隆替更迭为线索,讨论诸侯王的兴衰对西汉政治、经济格局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从家族视角上来探析两汉诸侯王国问题的研究性著作是很少见的。

但贾丽英在其著作《秦汉家族犯罪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中提到,在两汉时期,刘氏集团普遍存在着“天下乃高帝天下”,非后世帝位继承者的天下的观念,这就为那些实力雄厚或与皇帝血缘关系尚近的诸侯王图谋称帝找到了借口。

然而叛乱者失败后,其罪直接或间接株连族人,一损俱损,这也是一种家族主义在两汉诸侯王国问题上的体现。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家族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石,其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两汉社会自然也不可避免。

尤其在两汉统治者处理诸侯王国问题的过程中,家族观念或者家族主义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有时甚至左右了统治者的方针政策。

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家族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解。

一、家族的内涵

(一)家族与宗族基本概念的区分

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为亲属。

《管子·小匡》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

”这里的家族指的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又言:

‘我妻儿必为吕布所杀,可以写书见吕布,可保家族。

’”这里的家族指的是家属。

对于宗族这个概念,《尔雅·释亲》解释为“父之党为宗族”,即同出父系血统的人们称为宗族。

换句话说,“宗族是指同姓、同祖的男系血族团体”。

它不是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单位,每个家庭各自分居,独立生产、生活,宗族无权干涉。

(二)家族的影响

家族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并使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家族观念的支配下,人们重视同祖血缘关系,封建国家的统治者们往往以家族作为施行统治的手段,因此人们的政治活动脱离不开家族背景。

对内,家族有维持共同生计的使命,生儿育女,配偶成家以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此外还要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洽,管理和协调内部成员行为;对外,家族在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族视角上的两汉诸侯王国问题

(一)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和同姓王

诸侯王国问题是两汉政治生活中很敏感的问题,它深刻地影响者两汉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这使得统治者在制定应对措施时十分谨慎,并且将家族作为手段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首先,我们从刘邦分封异姓王谈起,但在这之前很有必要提到项羽的异姓王分封。

秦末,项羽经过巨鹿之战后,武装力量大增,实力雄厚。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但项羽的分封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将领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而进行的。

对刘邦,“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

‘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

’乃曰:

‘巴、属亦关中地也。

’”项羽违背了怀王的约定,将刘邦封为汉王,封地为巴、蜀、汉中,定都南郑。

然后,“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

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椽,尝有德于项梁;都慰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

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这样,项羽又封章邯、董翳、司马欣为王,堵塞刘邦与外界交流的通道,企图将他的势力扼杀在巴蜀地区;对与项羽关系比较疏远的将领,“徙赵王歇为代王”,“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而对与自己关系较亲近的,“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

”,“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为齐王,都临淄”,统治其“故主”原来的地区。

但项羽没有想到,正是这样的分封不公,及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诸侯王们心怀不满,从而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与项羽的分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邦的异姓王分封。

楚汉战争期间,为合力击败项羽,刘邦先后分封一批异姓诸侯王,其分封较项羽而言是比较公平的。

它是刘邦为了争取人心,网罗人才,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政策,得到了各个割据势力的拥护。

那么,在刘邦分封异姓王,走向帝王之位的过程中,家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刘邦的实力在楚汉战争初期与项羽根本无法匹敌。

为了胜利,他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就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收拢人心,而他网罗到的人才不仅仅是个体的归顺,还代表着以他们为中心的家族势力的归顺。

如比如韩王信,他是韩襄王的孽庶孙。

起初,韩王信仅仅是韩国一名普通的将领,刘邦答应封其为韩王,看中的正是他的身份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尚有影响力的韩氏王族势力。

再如张耳,曾追随陈涉起义,后武臣自立为赵王后,“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此外,张耳还曾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封地为邯郸、巨鹿。

后来他被陈馀打败,穷途末路之际只好投奔刘邦。

“汉立张耳为赵王。

汉五年,张耳薨,谥为景王。

子敖嗣立为赵王。

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

”由此看来,刘邦之所以封张耳为赵王,主要原因就在于张耳曾为赵相、常山王,在赵地有着相当大的政治基础。

张耳死后,刘邦利用联姻政策将张敖纳入刘氏家族势力范围之中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刘邦通过分封诸侯王,先是达到了建立军事同盟以伐楚的目的,接着有目地剪除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完成了从王业到帝业的回归。

”西汉建立后,鉴于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刘邦着手铲除异姓王。

“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

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

弟交为楚王,王淮西。

子肥为齐王,王七十馀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立三族。

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

高祖自往击之。

立子长为淮南王。

”加上“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刘邦“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诸侯者百有馀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这些同姓王分别是楚王交(刘邦弟)、吴王濞(刘邦侄)、齐王肥(刘邦子)、赵王如意(刘邦子)、代王恒(刘邦子)、梁王恢(刘邦子)、淮阳王友(刘邦子)、淮南王长(刘邦子)和燕王建(刘邦子)。

很显然,刘邦的目的就是利用同姓子弟的家族凝聚力来牵制异姓诸侯,并以同姓诸侯王逐步取代异姓诸侯王,维护刘氏家族的根本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族拥有着天然而强大的凝聚力,当家族利益受到威胁时,这种凝聚力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

当异姓王的势力威胁到刘邦家族的利益时,他就用各种手段打击异姓王的势力,并通过对同姓王的分封使刘氏家族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进而将天下变为以自己为中心的刘氏家族的私有财产,实行“家天下”。

我们知道,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包括统一血统的几辈人。

但由于血缘关系有亲有疏,刘氏子弟的个人素质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不一,故而也就使得刘邦在分封同姓王的过程中也贯穿着小“家族”主义。

对自己偏爱的儿子,如赵王如意,刘邦将邯郸、魏郡、常山、中山、巨鹿、河间、清河作为他的封国,范围较大;而对于与自己血亲关系相对较疏远的兄长如刘喜,将云中、雁门、代郡作为他的封国。

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

同一家族内部,血缘关系的远近在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治关系上的亲疏,对以后的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家族主义在吕后执政时期的运用

刘邦本是楚地的一介布衣,起事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

在他的奋斗过程中,吕雉背后的吕氏家族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释之为建成侯。

”吕后的妹夫樊哙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死后,汉惠帝懦弱无能,吕后执政。

她怨恨戚夫人,将其折磨致死,杀赵王如意,大肆迫害刘氏宗亲。

为取悦吕后,“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太后。

吕后喜,许之。

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

”这样,刘肥以献城和尊鲁元公主为太后的代价才免遭迫害。

为进一步巩固政权,吕后广封吕氏家族子弟为诸侯王,以提高吕氏家族的统治地位。

孝惠帝病死后,吕后“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

复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王建子。

遂立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成侯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又封诸吕凡六人皆为列侯,追尊父吕公为吕宣王,兄吕侯为悼武王。

”“分封诸吕为王侯不但危及汉室天下,而且所封之地多是由分割刘氏王国而来,这就严重损害了同姓王的根本利益。

”然而,吕后并没有及时地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和吕氏家族与刘氏家族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

她在扶植吕氏家族势力的同时,积极地鼓励刘吕通婚,即以诸吕子女配诸刘氏宗亲成员,但这并没有得到刘氏宗亲的认可。

“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

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

”最终,赵王刘友被幽禁致死。

后来,梁王恢徙为赵王,闷闷不乐。

吕后以吕产之女为赵王后。

由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

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鸩杀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王悲,六月即自杀。

”我们可以看到,吕后的刘吕联姻政策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刘氏家族和吕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为后来旨在翦除吕氏外戚的政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家族对文景时期诸侯王国问题的影响

吕后称制共八年,病死,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联合同姓诸侯王,平定诸吕之乱,废黜吕后所立的少帝弘,改立汉文帝刘恒。

同姓王在分封之初,与刘邦血亲亲近,对加强对地方统治,促进各地经济恢复,巩固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潜藏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刘恒是以刘邦庶子的身份继成大统的,此时汉初的同姓王国已经历了两三代的更替,与皇室血缘关系已经疏远。

他们对文帝表示轻蔑,对朝廷态度傲慢,甚至自为法令,僭越礼制,动辄举兵抗命。

“章、兴居意自以失职夺功。

岁余,章薨,而匈奴大入边,汉多兵发,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

兴居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

”“开西汉同姓诸侯王武装反抗中央王朝的先例。

”由此可见,此时的同姓王已经从分封之初时社会的稳定力量转变为分裂割据的势力,成为西汉政治生活中最大的隐患。

所以,如何对待宗室,诸侯王是汉文帝刘恒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

首先,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废除了吕后将封王扩大到吕氏外戚的制度,撤销了吕后所立的鲁、吕等国。

接着,他开始分封同姓王。

“诏曰‘前赵幽王死,朕甚怜之,已立其太子遂为赵王。

遂弟辟疆及齐悼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

’乃立辟疆为河间王,章为城阳王,兴居为济北王。

因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王。

”;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被诛,淮南入汉郡,发生了老百姓纷纷因赋役沉重而脱籍,逃亡的现象。

文帝十一年,梁怀王辑坠马而死。

贾谊上《请封子弟疏》,请求为梁王立后并提出“以亲制疏”的方略。

“文帝于是从谊计,乃迁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馀城;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抚其民。

”文帝在贾谊的建议下打着为梁王立后的幌子,徙淮阳王刘武(文帝子)为梁王,淮阳国除为汉郡,但却让刘武统辖四十多个城池。

而对于与自己血缘关系较疏远的城阳王刘喜(刘章子),文帝则将他徙为淮南王,只为安抚流民;“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子三人皆为王。

”文帝十六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后,文帝抓住这一机会,将齐国一分为五,分别立齐悼惠王之子刘将闾为齐王,刘辟光为济南王,刘贤为淄川王,刘卯为胶西王,刘雄渠为胶东王,恢复济北国,立刘志为济北王。

将淮南国分为三国,分别立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

表面上,文帝的这些行为是“在怜悯的情感支配下对其后代采取的优抚措施”,但实际上,他在家族主义的支配下逐步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诸侯王并不断扩大他们的势力,以和与自己血缘关系较疏远的诸侯王相抗衡,维护自身统治。

可见,同一家族内部,由于血缘关系亦有亲疏,使得西汉统治者在对待诸侯王国问题上也有差别。

景帝继位,二年春,“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閼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这样使得与皇帝血缘关系亲近的诸侯王势力大大增强。

当时吴王刘濞势力强大,对待汉廷态度十分强横。

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进行削藩。

吴王刘濞招兵买马,拉拢其他对汉廷不满的诸侯王举兵谋反。

对于吴王刘濞的谋反,有人认为;“促使刘濞反叛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汉文帝时吴太子被皇太子击杀,二是汉景帝时的‘削藩’”。

但从家族的角度上来探析,实质上,“对诸侯王来说,与‘今上’血缘关系的亲疏就是与汉廷政治关系的亲疏。

吴王刘濞在反叛时先后通谋的都是高祖子弟及其后代。

而以梁王刘武为首的其余八国由于与景帝血缘关系亲密,都坚决地站在了朝廷一边,成为平叛的重要力量,这是景帝的同产、子侄所组成的皇帝近亲家族。

”而另一方则是由与皇帝血亲关系较疏远的诸侯王组成。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深深地影响着西汉统治者与诸侯王们的关系。

七国战败后,汉廷与诸侯王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景帝借机对诸侯王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削夺王国的支郡,边郡属汉,又先后分封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徹为胶东王,意在以与自己血缘关系亲近的家族成员来维护统治。

(四)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国政策

汉武帝统治初期,胶西于王刘端、胶东康王刘寄、江都王刘建、赵肃敬王刘彭祖凭借与皇帝的亲属关系,骄横不法,甚至迫害朝廷派往王国的官吏。

一些与皇室血缘关系较为疏远的诸侯王,如淮南王刘安等拉拢朝中重臣田蚡,朋比为奸。

故而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彻底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元朔二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就规定了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并由皇帝规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于是,与皇帝血缘关系疏远的刘氏家族成员受封人数越来越多,然而他们的王国却越分越小。

以致诸侯王国“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之后,武帝又着手削夺列侯的爵位。

元鼎五年,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黄金斤两和成色不足为由,削夺了106个列侯的爵位,其他一些列侯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陆续失爵。

汉初承袭战国的养士之风,诸侯王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为主人出谋划策,诸侯王策划反汉时宾客游士往往充当其主要助手。

元狩二年,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被告谋反,武帝下令逮捕他们的宾客党羽,牵连致死的达数千人。

武帝利用这一机会,又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不得到中央任职;后者规定禁止士人与诸王交往,违者严厉处罚。

有人认为,“‘推恩令’的颁布实施,固然用以削弱藩国势力,但诸侯王之子孙毕侯,亦不失‘亲亲之意’”。

但在打击、侵削诸侯王国的过程中,武帝七年,“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这表明汉武帝旨在培养与自己血缘关系最为亲近的家族成员的势力,并强调自己是刘氏家族的大家长,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诸侯王再也无力对抗中央,那些支脉远离的刘氏家族成员,与一般富人无异。

从此,西汉的诸侯王国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五)东汉光武帝处理诸侯王国问题的政策

“东汉政权是在地方豪强宗族势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秀建国所依赖的阶级基础,分别是以刘氏宗亲贵族为首的南阳集团,以冯异、臧宫为代表的颍川集团,以寇蕁、盖延等为代表的河北集团,以窦融、马援、梁统等为代表的关拢集团。

这四大集团无一不是在一定地域中拥有强大势力的宗族集团。

”以刘秀为代表的南阳刘氏宗亲贵族集团在这时实际上已经与汉廷的宗室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了,但在那个战乱纷飞,割据势力肆起的年代,这个身份却是以刘秀为首的刘氏家族进行反莽起义的最有号召力的旗帜。

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后,在“退功臣进文吏”的同时,也着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一年,光武帝主要分封其宗室叔侄兄弟为王。

“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与为鲁王,舂陵侯嫡子祉为城阳王。

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为泗水王,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

”这样,刘茂为中山王,刘玄为淮阳王,刘良为广阳王(后徙封为赵王),刘章为太原王(后徙封为齐王),刘兴为鲁王,刘祉为成阳王,刘为泗水王,刘得(一作德)为真定王,刘终为淄川王,加上刘秀另分封前河间王刘招为河间王,使得与皇帝血亲较为亲近的家族势力大增,十分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刘秀之所以先对其宗室叔侄兄弟进行分封,是以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为依据的。

他在起事的过程中看到了其他以刘氏家族成员为核心的割据势力的强大。

虽然他最终在豪强的支持下取得了的胜利,但彼时各割据势力也令初继位的他不能小觑。

联合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家族成员来巩固自己的势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着,建武十三年,刘秀将这些诸侯王降为侯,再由侯降为公。

“诏曰:

‘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昭、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

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

’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

”淄川王刘终、泗水王刘翕、城阳王刘祉在此之前相继死去,其子皆改封为侯;建武十五年,对未降为侯的赵王、齐王和鲁王,刘秀也接受朱祐的建议,降赵王为赵公、齐王为齐公、鲁王为鲁公。

紧接着,刘秀共封了皇子十人为公。

“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