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154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2年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docx

1992年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2年10月12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江泽民

  一、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生活水平为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段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践线的简明概括。

同这条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

这条路线和这些方针政策也都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关键所在。

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当前实行的经营承包制应当进一步完善。

股份制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序地健康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兼并,合理组建企业集团。

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二是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

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等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坚决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三是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实行利税分流和分税制。

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不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

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凡是国家法令规定属于企业行使的职权,各级政府都不要干预。

下放给企业的权利,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和一些专业培门的管理体制,同时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

合理划分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

力争经过20多年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

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

按照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

扩大出口贸易,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

赋予有条件的企业、科技单位以外贸自营权。

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

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向,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树立大农业观念,保持粮食、棉花稳定增产,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坚持依靠科技、教育兴农,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必须全面贯彻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决定,深化农村经济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抓紧进行农产品价格和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继续强化市场在农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

这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

集中必要的力量,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抓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

加强地质勘探。

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轻工、纺织等一般加工工业主要通过联合、改组和技术改造,提高素质和水平。

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尤其要重视老工业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牲。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

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议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第四,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

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

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

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我们热情欢迎出国学习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关心、支持和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不论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如何,都欢迎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给予妥善安排,并实行出入自由、来去方便的政策。

广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已经做出巨大贡献,今后一定会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厚望与重托,更加振奋精神,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创汇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产业和产品,多利用一些国外资金、资源,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效益。

中部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沿边地区还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很大,国家在统筹规划下给予支持。

这些地方应当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对内外开放的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有条件的也要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各地都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不应追求自成体系,竭力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

积极促进合理交换和联合协作,形成地区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循环新格局。

要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根据地、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国家要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要采取多形式帮助他们加快发展。

第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这是我们的一项根本制度。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巩固和发展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等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侨务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加快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快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罚代刑等现象,保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和检察。

加强政法部门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要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改变有些地方治安不好的状况。

要强化人民民主专政职能,依靠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的紧密结合,坚持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伸张正义,保护人民。

第七,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益。

 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目前,党政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许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障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统一认识,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下决心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党政机构进行改革。

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要转到加强宏观调控上来。

撤并某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重复或业务相近的机构,大幅度裁减非常设机构。

精减机关人员,严格定编定员。

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上下结合,分步实施,3年内基本完成。

要把人员精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既改善机关人员的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又使大批人才转移到第三产业和其他需要加强的工作岗位上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方面的改革要同机构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相结合。

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力地推动着我国人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面对世界、走向未来,焕发出自强不息、奋力拚搏的精神,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加强理论队伍建设,重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培养和提高。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和精神产品。

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大力表彰具有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

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

精神文明建设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投入,并把这方面的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社会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毒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碍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损害社会主义形象,人民对此深恶痛绝。

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切不可手软,必须长期坚持,抓出成效。

  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加强和改进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我们要继承和发场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第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

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有明显提高。

衣食住行尤其是居住条件,应有较多改善。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里,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同时应当指出,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

    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工作决不能放松,必须确保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重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

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

人民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八十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阔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一八四○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