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08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docx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外出学习汇报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姜华

各位老师,下午好!

2013年3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哈尔滨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基于问题的培训,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我也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分享、学习和交流。

短短三天的时间,我们聆听了王传贤教师对我们进行的“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方法”、杨修宝老师的“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祁敬伟教师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李晓密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郑丹老师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标准与实施”以及张敬老师的“文本解读新思考”等几位老师精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把祁敬伟老师李晓密老师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拿来与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

1、把握阅读教学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取得的进步

《八了歌》:

“课文换了,要求变了,说法新了,形式活了,解读多了,媒体亮了,师生笑了,掌声响了。

《四个变》:

教学内容由胖变瘦了,教学环节由碎变整了,读书训练由浮变实了,教学形式由花变朴了。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⑴中小学生掌握词汇量有所下降。

⑵错别字多。

⑶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不强。

⑷听抓不住要点、说言不及意,词不达意。

⑸怵作文,缺少表达欲望。

⑹我们培养小学生语文毕业能力难以适应初中学习。

2、明确小学语文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学什么: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怎么学: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

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学

学什么:

学语言文字运用

1.语文专职学语言,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

——告别内容分析;

2.语文专职学语言,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

——告别佳作欣赏;

3.语文专职学语言,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课;

——告别逻辑推理;

4.语文专职学语言,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综合课;

——告别文艺汇演。

(1)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属性是工具性。

各年段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

第一个目标,就是识字、学词、写字。

低年级一定要转变思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当中,给识字、写字、学词更重要的地位,更多的时间。

第二个目标:

进行初步的朗读的训练。

主要把课文读正确,而不是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第三个目标:

大体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低年级理解内容是很次要的,是在读中帮助孩子理解的,所以,低年级的课文不必要去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第四个目标:

积累语言。

要特别注意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

第一个目标:

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

第二个目标:

中年级要重视段的教学。

要更灵活、更适度地进行段的教学——抓住典型课例,结合具体内容,读好段——概括段的意思,理解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构段的基本方法。

第三个目标:

加强朗读、训练默读。

中年级的朗读,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读出一定的语气,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第四个目标、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略读是快速、有一定速度的读。

略读能力是他日后学习和工作非常需要的阅读能力。

第五个目标:

中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我坚信,养成读书看报的学生,爱阅读的学生,长大了一定有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

——崔峦

高年级在低中年级基础上

第一个目标:

继续进行词句训练。

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以及表达效果,所以,高年级老师要抓住文本里边有含义的词和句,引导孩子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第二个目标:

高年级要比较准确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时,不是流于形式的一种训练。

到了高年级应该是在初读课文之后,每个孩子都能用简练的语言抓住课文要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有这样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第三个目标:

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圣陶

第四个目标:

是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第五个目标:

学习浏览。

浏览是一目十行的读,是跳读、是猜读,是可以把不大关心的内容忽略不读的读,这个本事很有用。

③抓住三个维度。

歌德说过: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第一维度:

内容——写什么

第二维度:

涵义——要表现什么

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想要通过语言文字告诉人们一些信息。

”——陈金才

第三维度:

形式——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朱光潜先生有过一段经典阐述: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

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很注意到它的语言文字如何。

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可不用管了。

近年来我的习惯已完全改过。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

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

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一般人通常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

什么是教课文

以分析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的,无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的阅读教学。

什么是教语文

有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教学。

四年级《太阳》

大陆老师:

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台湾老师:

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

教课文的表现

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只是在帮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离开课文讨论,只是在认识一般的社会、自然常识;

人文内涵越挖越深,超越了文本的主旨和儿童的认识水平。

专家呼吁阅读教学转型

崔峦: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2010年第9期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

四、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五、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六、布置作业

《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

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

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

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门而入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

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迁移运用,情境写话

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于永正《月光曲》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结:

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

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

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后交流。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导语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四年级上册第八组导语

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

认真阅读本组课文,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还可以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导语

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阅读这组课文,让我们看看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在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构建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程

课程内容

教程一(阅读方法)

课文

综合复习

朗读

1、信

查检字典

2、茉莉花

理解词语的方法

连贯转述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猜词语

3去年的树

选择字典中的解释条目

4旅行家树

查检辞典

5天鹅的故事

积累词句的方法

主动运用积累的词句

运用准确的动词的

6海底世界

生动形象的形容词

7梅兰芳练功

丰富多变的句子

8牛顿在暴风雨中

阅读中质疑的方法

按要求转述课文内容

怎样质疑

9威尼斯的小艇

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10一座铜像

针对词语句子质疑

11镇定的女主人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

根据情境展开想象。

什么是主要内容

12会摇尾巴的狼

抓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13葡萄是酸的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14爬山虎的脚

综合练习

理解词义积累词句

15看月食

质疑主要内容

16智烧敌舰

语文课是“学课文”还是“学语文”

长期来,我国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

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也是聚焦在如何讲好一篇篇课文,怎样提高讲课文的效率。

语文教学竞赛,也是在比谁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谁能讲得听课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叶老说:

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作为人文教化的课程,当然是以理解为重点,但是作为工具性质课程,应该以应用为重点。

帕尔莫博士(英)

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个中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两条线索:

思想内容——写了什么、要表现什么

语言形式——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阅读教学应凸显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

《杏儿熟了》学习方法指导:

分类摘录

读一篇课文,每个同学欣赏的词句是不同的,所以各人摘录的内容和方法也是不同的。

两位同学读了《杏儿熟了》,分别作了如下的摘录。

《杏儿熟了》摘录

精彩的语句

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描写奶奶笑的语句

奶奶爽朗地笑了。

看着几个孩子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

奶奶搂住我,笑容可掬地说

1.比较他们摘录的内容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再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摘录有什么好处?

第二步、指导方法运用

2.自学第18课《在金色的沙滩上》,分类摘录课文中自己欣赏的语句。

描写大海的、描写贝壳的、描写小姑娘神情动作的

3、同桌交流:

读读自己摘录的词句,说说自己摘录的理由。

再全班交流:

对同学的摘录做简单的评价。

第三步:

运用学习方法

自学《我喜爱的小动物》,分类摘录课文中自己欣赏的语句。

交流

第四步:

反思总结

四、文本解读之提高

1、专注

苏霍姆林斯基:

3700页笔记,25年的时间

2、付出

窦桂梅:

听了1000多节公开课,阅读了300多万字的

专业书籍,写下了20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

文摘卡片和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

从苏霍姆林斯基和窦桂梅身上我们应该深刻地顿悟:

成功的人只是平凡的人,但多了一份专注和付出!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剌《道遇赞善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示贤文》

谢公最小偏怜女。

(唐元稹《遣悲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