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548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分类复习12页精编新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认识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

 

3、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练习题

1、计算

24-12÷2=90-6×9=45÷(3+6)=80-8×6=(21-8)×9=27÷(9-6)=

 

2、判断对错,并改正。

(70-40)÷5

=70-8

=62

3、解决问题

(1)李老师买了一套茶具。

茶壶每把18元,4个杯子一共28元。

一把茶壶比一个杯子贵多少元?

(2)买3个机器人和1辆玩具车,一共付了48元。

一辆玩具车21元,每个机器人多少钱?

(3)计算24+8÷4,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4)18与17的和除以7,商是(),列综合算式是()。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39+15=45

54÷9=6

6×8=48

63-48=15

 

(6)一本童话书有62页,小雨每天看8页,看了7天后,还剩()页没看。

(7)在○里填上><或=

30-15+9○6×3+667-29-12○67-(29-12)7×9-18○8×8-195+35÷5○(25+7)÷4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

练习1、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2、从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3、下面图形都是从哪些方向看到的图形。

4、连一连

 

第三单元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可以逐步脱式计算,

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

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

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

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

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

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

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2、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

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

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

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

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四、里程表问题

1、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先要读懂里程表,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并在路线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路线图就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有助于理解题意。

2、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3、根据里程表的读数或电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里程表的读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本月月底的电表读数—前一个月月底的电表读数=本月的用电量。

第四单元乘与除

1、口算乘法

1、

20×3=60

200×3=600

2000×3=6000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

32×3=?

32=30+2

30×3=902×3=6

90+6=96

32×3=96

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后,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口算除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60÷3=20

600÷3=200

6000÷3=2000

(1)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按照表内除法算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

添上几个0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例420÷6=70

(1)与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2)

36÷3=?

36=30+6

30÷3=106÷3=2

10+2=12

36÷3=12

想乘法算除法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2)想乘法算除法,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这个两位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第五单元周长

1、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回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

3、计算周长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

4、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5、长方形周长

(1)长方形的周长是指组成长方形的2条长边与2条宽边的和。

(2)比较常用的、简便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

(1)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指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和。

(2)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征,可以知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边长×4=正方形周长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引申出:

边长=周长÷4

一、填空:

 

1、封闭图形或物体(      )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和(      )。

 

 3、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      )米。

  

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3cm、5cm、6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它的周长是(        ) 米。

  

6、学校朔胶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              7、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9、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0、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cm,长比宽的3倍还多2cm,它的周长为(       )。

 1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cm,长是20cm,宽是(      )cm。

 

12、一个长方形的桌子,相邻两个边的长度加起来是36cm,它的周长是(  )cm。

二、填下面表格

三、测量并计算周长

 

第六单元乘法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

一位数乘两位、三位数(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连续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有关0的乘法

1、0的乘法规律: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连乘

 

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估算:

估算就是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再用近似数相乘。

对于接近几百五十的数,也可取近似数几百五十进行估算。

估算有多种方法,关键是灵活应用,能够发挥推理判断的作用。

练习

一。

我会填。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是(),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乘积是()。

  3.160与5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4估算41×69时,把41看成(),把69看成(),估算的结果是()。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一个因数缩小到1/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一个因数扩大到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

  6.口算15×300时,这样想:

15和()个百相乘,得()个百,是()。

  7.根据68×9=61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8×90=()680×90=() 680×()=6120

  8.25×36可以分三道式计算,一道是(),一道是(),最后是()。

  9.520×80的积末尾有()个0,积是()位数。

10.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二、1.口算。

478-70=20×50=80×12=16×40=10×30=15×3=30×25=19×20=

25×8=20×60=20+42=0×687=40×7=35×2=9×30=

2.估算。

89×52≈13×49≈42×87≈25×11≈47×48≈34×95≈69×18≈

三、解决问题。

1.王老师为学校买26本作文本,每本18元,王老师带了600元,买完作文本,他还剩多少钱?

2.社区中共有18栋居民楼,第座都有9层,每层有8个单元,这个社区共有多少个单元

第七单元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及相互关系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是1、3、5、7、8、10、12月。

大月每月31天;

小月是4、6、9、11月,小月每月30天;

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注意:

2月是特殊月,因此一年中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