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863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docx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标准

开课院部: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

2014年5月26日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适用专业: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中核心职业技能课,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素养,了解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程序编制方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

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方法。

前导课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

后续课程:

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行业经济和山东、济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定位,通过对机械加工行业的调研,明确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其岗位工作标准,分析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若干个典型机械零件,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及其学习情境,构建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体系。

1.3课程设计思路

(1)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我院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济南四机数控机床、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主流机械加工设备供应商)、中国重汽集团等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将实验实训放到工程训练中心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2)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以数控加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来自企业真实产品的典型零件加工过程规划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理论知识,融于机械零件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在实际工作需要时引入相关的知识。

即有针对性的选择若干个典型机械零件,进行数控加工。

通过这.

些项目的实施与完成,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等机床的编程知识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大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任务作为实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3)采用以加工工艺教学为主,编程教学为辅的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加工工艺教学为主(约占70%),编程教学为辅(约占30%),工艺教学为主,即考虑如何装夹定位、如何划分设计工步、如何选择刀具、如何设计走刀路线和如何确定切削用量等问题,在这方面所花的时间精力要大于用于编制程序所花的时间,占整个程序编制的约70%。

编程教学为辅是指编写程序要依据工艺分析的结果,这部分占整个程序编制的约30%。

其原因是如果学生不会进行工艺分析和设计,不会设计刀具的走刀路线,就编不出正确的程序。

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加强适合数控加工的工艺内容,强化工艺分析,强调设计走刀路线为图形化编程。

经过实践,学生的数控程序编制能力大为提高。

(4)以“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在校内有“三真”(真设备、真项目、真环境)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实训。

后有课程综合实训和数控考证的培训、实训,中间穿插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真正推行了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

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

(5)以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理论知识教学课堂按核心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做到实训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符,与企现代教学技术业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培训需求接轨。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结合

地课程实施的项目载体全部来自企业的真实产品。

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工实践技能实验实训实训项目人参与教学的瓶颈打开,校企实现了双赢。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加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方法。

掌握了此项技能,学生就具有了使用数控机器的基本能力,可适应大中型企业技术岗位的需求。

2.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2.2.1.

掌握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与加工方法,掌握数控编程中数学处理的基本知识及一定的计算机处理方法,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宏功能指令的知识,掌握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方法。

2.2.2能力目标

具备合理制订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基本能力,具备合理确定走刀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及加工余量的基本能力,具备手工和自动编写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初步能力,具备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建教学载教学目项学

编写轴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轴类零件单8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工艺及程序编仿真编写套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单套类零件6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工艺及程序编仿真。

编写回转体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回转体类零件单元38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的工艺及程序编制仿真。

编写支架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支架类零件的单元48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工艺及程序编制仿真。

编写型腔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型腔类零件的单元58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工艺及程序编制仿真编写箱体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箱体类零件的6单元8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工艺及程序编制仿真编写叶轮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7单元车铣复合零件18程序编制与的工艺、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实施

64

合计

3.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由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是按照数控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的,因此本门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是:

从职业岗位(数控机

床操作员、编程员、工艺员等)出发,确定职业技能(工艺分析、编程指令的使用、机床的合理选择等),由职业技能选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编制工艺文件、数控编程方法、分析图纸等)。

3.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确定教学内容以后,对课程进行优化重构,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通用+特色”。

(1)构建学习单元

构建学习单元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很重要的环节。

对于前面7个典型零件,还要进行符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的合理安排,即按七类不同类型零件分为七个不同的学习单元,同类型零件又根据零件特征和加工难易再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

课程框架如下图所示:

上述的组织与安排,使各学习单元呈现出知识由基础到高级、零件形状从简单到复杂、工艺类型由单一到综合、编程方法由基本命令到宏程序编制、技能训练由基本操作到零件加工成型的科学学习过程,强化学生工艺与编程综合应用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前面所选用的典型零件均来自企业一线,其基本教学内容满足了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要求。

其中第七个单元中车铣复合的叶轮零件,是位于我校附近的济南章丘市明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我校实行校企合作,由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承接,由学生参与生产加工的一种零件,它较好承载了技术的综合应用问题和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

(2).单元设计方案

项目

教学目标

教学载体

建议学时

单元1轴类零件的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轴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8

单元2套类零件的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套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6

回转体类零件单元3的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回转体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8

单元4支架类零件的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支架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8

型腔类零件的单元5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型腔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8

箱体类零件的单元6工艺及程序编制

编写箱体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仿真

8

单元7车铣复合零件的工艺、程序编制与

编写叶轮类零件的全套工艺文件。

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

18

实施

仿真合计

64

4.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

所用教材:

1.《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中国职业教育优秀成果),吴新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顾京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训教材:

1.《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实训指导》(上海市精品课程教材),侯培红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培训》刘雄伟主编,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模式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一门学生难以掌握、教师难于讲授的应用技术型课程。

我们通过课程学习与工程训练结合、产学研结合、课内外结合、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结合的“五结合”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工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课程学习与工程训练结合

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或工程训练中心,教师首先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接着以具体零件为例,介绍零件的编程思路、方法和过程,并提出注意问题。

然后学生根据所授内容进行编程训练,即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零件图纸独立编程,最后将学生编制的程序通过数控编程仿真软件进行校验,这样学生学完就练,加强了学生对数控编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记忆。

(2)产学研结合

结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课题进行教学。

教师与教学实习基地和企业经常进行联系,并承担了一些研究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另外.

有意引导学生参加部分课题的研制工作。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控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丰富了专业知识面,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为今后的就业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课内外结合

课内上机实验,数控技术实验室保证学生每人有一台电脑,并配备数控机床和编程操作仿真软件进行学习。

在课外,学生通过开放实验室、课程网站、考证培训、数控大赛、技术服务等活动进行学习,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除指定必读教材外,在课程网站列出了理论参考教材、实训参考教材、数控知识和相关专业期刊和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此外,院图书馆有不少数控类藏书,多种数控类期刊和杂志,为学生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结合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制作了CAI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多媒体CAI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辅以被加工零部件的实物和图片等素材。

各模块中单元题材的重要定义和概念、插图、编程命令、命令诠释、计算方法和重要结论等均在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