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398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心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心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心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心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笔记.docx

《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笔记.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笔记.docx

心理学笔记

为什么本课程要作为师范专业必修课开设?

1.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心理。

因而,教育好人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了解人的心理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心理学知识。

2.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弄清楚“一个称职的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v教育心理学专家的观点:

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一定要有,但达到某种水平即可,多了对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起作用。

2)条件性知识

v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v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所特别强调的,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

v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3)实践知识

v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上述三个方面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建立了彼此之间的功能关系:

v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

v教师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一个理论性支撑作用。

v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一个实践性指导作用。

v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不能仅仅具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可以解决教学过程处理问题的原则,而实践性知识则可以解决教学过程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4)文化知识

v广博的文化知识,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v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v一位教师,除了本体性知识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研究什么

v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v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v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v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分类:

1)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1、心理学的任务

v陈述

v解释

v预测

v调节与控制

2、心理学的性质

v心理学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它应该是跨于二者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基础理论领域

v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2、应用领域

v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法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等。

四、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心理学的诞生

v1879年,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了。

2.西方心理学发展简史

v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史,心理学源远流长。

v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又十分短暂。

v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

v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学各派间出现了互相吸收、互相补充的新局面。

3.西方心理学流派

⑴构造主义心理学

v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是冯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v代表人物:

铁钦纳。

v主张: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v研究方法:

强调内省方法,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⑵机能主义心理学

v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与杜威(JohnDewey,1859—1952)两人在20世纪之初创立。

v代表人物:

詹姆斯(W.James),杜威(J.Dewey),安吉尔,等人。

v主张: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这远比研究心理或意识的结构重要。

◎也主张研究意识和“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v研究方法:

内省方法。

⑶行为主义心理学

v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在1913年创立。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

v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v主张: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显的行为。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v研究方法: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⑷格式塔心理学

v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和柯勒(W.Kohler)所创立,较行为主义稍早一年。

v代表人物:

魏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和柯勒(W.Kohler)

v主张:

◎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仍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

◎重视心理学实验,并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

v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⑸精神分析学派

v精神分析是由奥国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在1896年所创立精神病诊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和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

v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v主张:

◎重视分析异常行为,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

◎其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

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v研究方法:

心理分析。

⑹人本主义心理学

v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和罗杰斯(Carl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立。

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force)。

v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v主张:

◎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

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

⑺认知心理学

v认知,指我们对事物知晓的历程。

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v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isser)出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v代表人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v主张: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

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发展

v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v行为主义的研究

v心理分析的研究

v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v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五、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v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只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而已。

心理的出现是与物质的进化,尤其是与生物机体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

v反映也有不同的层次:

反应—→感应性—→对信号刺激作出应答—→心理

v心理也有不同的水平: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阶段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机能的物质基础——人脑的结构

2、脑机能的集中表现——反射活动

v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反射。

v反射(reflex)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3、脑机能的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

v作为脑机能的全部反射活动都是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活动过程规律性运动的结果。

v总之,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脱离了大脑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所谓的心理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心理。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v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都是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最终形成的。

v人对客观现实的每一个心理反映,都是同他的以观点、信念、知识、经验等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以往反映成果相融合的。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v人的心理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

v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通过大脑的活动对客现事物所作的主观、能动反映。

它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v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

v分析:

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章记忆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一般规律

♦记忆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1、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

从心理生活上看,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使人前后心理活动能联系成一个统一的过程,并进而通过其特有的累积效应,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

从实践生活上看,记忆的作用更显而易见,大到工作、事业的进行,小至电话号码和住址、人名的备忘录都离不开记忆。

一旦丧失记忆,人将无法正常生活。

二、记忆的种类

1、以记忆的内容维度划分,可分为动作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和情绪记忆。

2、根据记忆编码方式不同、贮存时间不同,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以记忆的意识维度划分,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4、以记忆的认知加工信息维度划分,可分为程序记忆、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

表1三种记忆类型的比较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编码

方式

图像记忆(视)

声像记忆(听)

听觉编码

视觉编码

语义代码

视觉代码

储存

时间

储存视觉信息,不超过1秒;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