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307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docx

14《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用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预防医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预防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与临床医学、护理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的学科,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有机地整和到一起,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本、兼备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和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以及为预防战略目标服务的思想,掌握人群健康状况测量和评价的技术,为临床医学人材能从人群健康的观点出发去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

本课程为3.5学分,计划学时为72学时,其中:

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24,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约为2:

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培养学生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是非题、选择、填空、简答和计算;实验成绩由考勤、实习报告、实习卷面考试等组成。

学时分配表

章节

标题

学时

理论

实验

合计

0

绪论

2

0

2

1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

0

1

2

物理因素与健康

1

0

1

3

化学因素与健康

自学

0

0

4

食物因素与健康

自学

0

0

5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自学

0

0

6

传染病

4

0

4

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自学

0

0

8

地方病

2

0

2

9

职业有关疾病

4

3

7

10

伤害

自学

0

0

11

临床预防服务

自学

0

0

12

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健康促进

自学

0

0

13

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2

0

2

14

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4

4

8

15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8

5

13

16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2

1

3

17

分类变量的统计推断

2

5

7

18

秩和检验

自学

0

0

19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2

0

2

20

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自学

0

0

21

统计表和统计图

2

0

2

22

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简介

自学

0

0

23

流行病学概述

1

0

1

24

疾病的分布

1

0

1

25

描述性研究

2

0

2

26

队列研究

2

0

2

27

病例对照研究

2

3

5

2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2

0

2

29

病因研究

自学

0

0

30

诊断实验和疾病筛检

2

3

5

31

循证医学

自学

0

0

学时合计

48

24

72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

预防医学的定义、特点、三级预防;

熟悉: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了解:

预防医学的内容、发展简史、公共卫生措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教学难点】

三级预防

【教学内容】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

1.预防医学的特点

2.预防医学的内容

3.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1.健康观的转变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公共卫生与三级预防

1.公共卫生措施

2.三级预防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成就

1.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2.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复习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

2.第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

3.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

5.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

6.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工作者的关系。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与环境健康的关系

【目的要求】

掌握:

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

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险度评价。

【教学内容】

一、人类环境

1.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

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与公害;

2.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

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4.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复习思考题】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3.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4.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如何防制环境污染?

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窒息性气体

【目的要求】

掌握: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窒息性气体窒息的现场抢救及控制要点

了解: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原则

【教学难点】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窒息性气体窒息现场抢救及控制要点

【教学内容】

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二、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急性作用、慢性损害

三、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四、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化学窒息性气体

五、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的毒性和中毒的临床表现

六、中毒性肺水肿和窒息性气体窒息的诊断标准

七、窒息性气体窒息现场抢救及控制要点

【复习思考题】

1.刺激性气体急性作用的各种表现。

2.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3.常见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4.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的毒性。

5.窒息性气体所致窒息的病因诊断。

6.窒息性气体窒息的现场急救和控制并发症要点。

第三节铅

【目的要求】

掌握:

铅的毒理作用;

熟悉;铅化合物的生产与温度的关系,铅烟、尘均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引起职业中毒;职业性铅中毒的地位和我国目前铅有关工业现状。

【教学难点】

毒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一、接触方式及中毒类型

二、毒理、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对生殖与胎、婴儿的影响

四、诊断铅吸收,轻、中、重度铅中毒

五、防治措施

【复习思考题】

1.铅中毒的病因和中毒类型

2.铅中毒临床表现的特点

3.铅代谢与毒作用间的关系

4.驱铅的首选药物及其原理

5.铅中毒的预防

第五节苯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

苯的毒理、吸收与代谢,急慢性中毒表现及慢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及防治措施。

熟悉:

苯的物理特性:

沸点低、蒸气比重大。

了解;生产中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毒理血、气分配系数,吸收与代谢、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一、理化特性、接触机会:

原料,溶剂

二、毒理血、气分配系数,吸收与代谢:

尿酚,尿硫酸盐,毒性,中毒机理

三、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四、诊断、处理原则:

1.去污染,

2.急救,

3.慢性苯中毒治疗

五、预防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

2.以无毒代有毒,

3.通风排毒,

4.卫生保健措施。

【复习思考题】

1.急、慢性苯中毒分别作用于机体哪些系统,各有何特点?

2.苯中毒的常见原因。

3.从苯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了解其代谢指标的意义。

4.苯中毒的处理原则与预防。

第四节汞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

汞的主要吸收途径及毒作用表现;

熟悉:

汞的来源及接触机会;慢性汞中毒的诊断;

了解:

汞中毒的预防原则。

【教学难点】

汞的来源及接触机会、汞的毒理及毒作用表现、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一、汞的理化特性、来源及接触机会;

二、汞的毒理(吸收、分布和排出)及毒作用表现;

三、汞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四、汞中毒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汞的理化特性与汞中毒的关系

2.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汞中毒的预防

第七节生产性粉尘

【目的要求】

掌握:

生产性粉尘定义,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及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和并发症,诊断的要点,八字方针。

熟悉:

对呼吸系统损害,一般危害与其理化特性有关。

了解:

矽肺发病机理:

矽结节形成、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特点及诊断:

体征、X线胸片表现、呼吸功能改变。

【教学难点】

生产性粉尘、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矽肺发病机理及诊断、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生产性粉尘、定义;

2.分类、危害;

二、尘肺

1.定义、特点;

2.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

3.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矽肺发病机理;

4.临床特点及诊断;

5.防治原则。

【复习思考题】

1.矽肺和尘肺的定义。

2.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

3.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

4.矽肺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

5.从矽肺发病机理了解矽肺防治的关键。

第六章传染病

【目的要求】

掌握:

疫源地、流行过程、流行强度概念,传染病的防治,新时期传染病的特征;

熟悉: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其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了解:

传染病的管理。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管理。

【教学内容】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土壤、医源性、垂直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的流行、影响人群易感性高低的因素

4.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二、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1.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

经常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防护措施

2.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传染病的分类、对病人的管理、对接触者的管理、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对疫源地的管理、

三、结核病

1.流行特征

2.流行过程与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爱滋病、其他因素

3.结核病的防制策略与措施:

结核病的控制策略、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4.结核病疫情评价指标

四、病毒性肝炎

1.流行特征

2.病毒性肝炎的防制策略与措施: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健康教育

【复习思考题】

1.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2.传染病的潜伏期有什么流行病学意义?

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4.试述甲型肝炎和乙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