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576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docx

春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答案

七年级下册古诗默写与鉴赏(分析版)

《竹里馆》

一、记忆型默写:

1、,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

【答案】

1、独坐幽篁里

2、明月来相照

二、理解型默写: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2、《竹里馆》中表现诗人高雅的日常情趣的句子是:

,。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却不觉得孤独的原因是:

,。

【答案】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注意“篁”“啸”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诗歌赏析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绝,表现了诗人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E.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

【答案】AD

【解析】A项有误。

这首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D错误,此诗的用字造语并非气势磅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这是宋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绝,表现了诗人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D.“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E.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答案】CE

【解析】C唐代诗人E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

《春夜洛城闻笛》

一、记忆型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

2、,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案】

1、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理解型默写: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

,。

3、《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

,。

【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诗歌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E.“散入东风满洛城”一句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

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答案】AE

【解析】A.正确。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不是扣“夜”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运用的不是拟人。

D.《春夜洛城闻笛》是借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

故D项“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的理解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A。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D.第一句中“暗”有断续、隐约之意。

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E.“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

C项理解分析正确。

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A: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D:

“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3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诗中”闻折柳”就是诗人在夜曲中听到了折断柳枝的声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C.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D.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E.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错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

所以“闻折柳”不是诗人在夜曲中听到了折断柳枝的声音。

D项“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有误。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

 

《逢入京使》

一、记忆型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

2、,凭君传语报平安。

【答案】

1、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

二、理解型默写:

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2、《逢入京使》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3、《逢入京使》中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4、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

【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诗歌赏析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中“故园”指的是在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家的位置。

B.“龙钟”在这里是泪流纵横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矛盾。

D.全诗语言华丽,出语自然而又豪爽。

E.本诗表达作者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思想感情。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

C项理解不正确,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

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

D.项理解不正确,全诗语言平实,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炼。

《晚春》

一、记忆型默写:

1、,百般红紫斗芳菲。

2、杨花榆荚无才思,。

【答案】

1、草树知春不久归

2、惟解漫天作雪飞

二、理解型默写:

1、《晚春》中写花儿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尽显生命本色的诗句是:

2、《晚春》一诗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

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4、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

5、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是:

,(韩愈《晚春》)

【答案】

1、百般红紫斗芳菲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以“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润”字写出了春雨的可贵。

B.第二句描写了雨后春草远看似有、近看似无的朦胧景象。

C.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D.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刻画细腻,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E.“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答案】CE

【解析】C项“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赏析不正确。

应是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可注意标题。

E.“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错误,应是:

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