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2513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docx

《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docx

数学教案

数学全册备课

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感受数的意义。

数学的兴趣花,《课标》中提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问题化,《课标》注重了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赵兴的说明,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另一方面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经验,有效的进行问题的解决。

数学的生活化。

《课标》中另外基本特点还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2、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4、实践活动

(1)

5、万以内数的认识6、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7、实际问题8、千克与克的认识

9、实践活动

(2)10、时、分、秒的认识

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方面:

1、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初步学习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乘加减、除加减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选择合适的算法。

3、引导学生从土同角度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识别东、南、西、北方向,并能够初步根据方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4、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向与位置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

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在数数以及数的大小的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几千几百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几百几十加、减整百的数(不进位、不退位)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7、让学生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验算的意义,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8、从生活实际引出连加、连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发现用凑十的方法进行连加比较简单;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9、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并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10、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并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11、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12、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填一填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快乐。

13、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4、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渗透其特点。

能根据其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并能够简单分析。

15、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方面:

1、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3、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的习惯,在生活中建立时间观念,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各种活动技能,从而帮助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方面: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两步试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两步应用问题的正确列式。

引导学生会数万以内的数,会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数的组成,计算单位以及计算单位的进率。

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加、减整千或整百的数和几百几十几加、减整十的加减口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方法。

结合实际,探索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通过估数、猜数的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数能力。

从不同的方向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培养空间观念;识别东、南、西、北不同方向。

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初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

解决应用问题列综合算式中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只要掌握列分步或综合算式中的一种即可。

确定立体图形的侧面图;识别方向。

一个一个的数,“拐弯”的地方怎样数。

如一个一个地数,399后面是多少?

1099后面是多少?

等等;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比较准确的估出数目的大小。

进退位加减口算,以及求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加法中连续进位、减法中连续退位(特别是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及用连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同方法。

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学会看钟面(尤其是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及形成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有余数的除法

4课时

第二周

两步式题

4课时

第三周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4课时

第四周

除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4课时

第五周

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机动

4课时

第六周

空间与图形单元检测

4课时

第七周

实践活动

(1)进率、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数法、组成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练习六

4课时

第八周

比较数的大小多些、少些估数、猜数练习七

单元检测

4课时

第九周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简单的加减法估算。

4课时

第十周

万以内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验算)进位加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五一假

4课时

第十二周

期中检测、抽测(2课时)评比活动

4课时

第十三周

连加退位减法单元检测

4课时

第十四周

探索规律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的实际问题

4课时

第十五周

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单元检测

4课时

第十六周

千克与克的认识单元检测

4课时

第十七周

实践活动

(2)时、分、秒的认识单元检测

4课时

第十八周

统计初步认识单元检测复习

4课时

第十九周

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有余数除法

新课标思想: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为学生提供操作、比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初步学习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能够正确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主动建立“余数”的概念;体会、感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引导学生把有余数除法纳入除法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4、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试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商与余数单位名称有时不一致的情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并建立“余数”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道理,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横式的写法与读法,理解算式的意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感悟“余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叫平均分?

举例说明?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

由1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全班汇报并填空、列式:

每个同学分()支,可以分给()个人,还剩()支。

3、小结:

通过上面平均分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平均分东西,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剩下的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余数。

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指导横式的写法与读法

三、练一练: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填写算式。

1、有15块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块,还剩几块?

平均分给4人呢?

2、有20支笔,

(1)平均放在7个盒子里,每盒放几支,还剩几支?

(2)每盒放6支,可以放几盒,还剩几支?

四、总结:

五、作业:

数学课堂练习1页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除法的含义,学习解答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学习竖式的写法与读法,理解算式的意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商与余数单位名称有时不一致的情形。

教学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一、复习准备。

1、()里最大能填几?

4×()<17()×8<38

7×()<45()×3<22

2、列竖式计算.

48÷6= 81÷9=32÷4=

二、教学新课。

1、请3名学生上讲台分苹果,1人主分,2人检查分得对不对。

(1)把6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后提问:

6只苹果分得怎么样了?

(每人3只,分完了)

(2)(添上1只)把7只苹果平均分给2人,分后提问:

7只苹果分得怎么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