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612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学校吟诵教学设计教案.docx

旗开得胜

小学语文吟诵教学:

《论语·学而第一》

各位老师好!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走近孔子及弟子《论语·学而第一》”讲座的后部分内容,今天给大家补述一下。

在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发一段视频,我儿子在六岁半的时候,在小区的一个公益《论语》班里教大家吟诵,读《论语》的场景。

为什么要发这一段视频呢?

因为上次几个星期前讲《论语·学而》篇的时候,

是基于北京市中考要考《论语》前五篇,可是,就在本周二,北京市海淀区就已经正式发布取消《中考说明》,而《论语》前五篇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只考课本上的《论语十二章》。

基于此种变化,孩子们高中之前学习《论语》的意义何在呢?

那么像上面视频当中,刚刚六岁多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带着大家读《论语》,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重建十策》中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要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

所谓国家意义,就是指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民族利益。

所谓的教育价值,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与科学技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论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核心的经典,必然是学校开展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论语》加强中学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丰富当代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已经不是智力,而是德行、心理这些非智力因素,因此学习《论语》,既可以提升文言文水平,又可以提高作文立意,最重要的是可以曲线救国,提高学习动力和提升精神境界。

其次,学习不是功利的短期行为,初中学习为高中做准备,高中的《论语》就是必考名著。

我的很多学生现在已经通过“一加三”提前到了高中,老师是要求背诵《论语》前五篇的,这些本校过去的学生就很占优势,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吟诵背诵过《学而》篇了。

这张图片是去年暑假孩子有机会面见了李山教授和韩星教授,孩子在几位大师面前侃侃而谈,还是表现出很不错的素养的。

李山教授还说:

“孩子学习《论语》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

《论语》全文一万六千字,不重复的字一千三,我儿子六岁前已完整诵读30遍,他已经做到了:

1、轻松认识一千多字;2、熟悉了近三百成语;3、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

所以,既然中考不要考《论语》前五篇,那么,退而求其次,初中生重点学完一篇《学而第一》管中窥豹也是非常好的。

上次课我们分享了孔子和子贡的人物分析,今天我们讲孔子的另外三个弟子:

曾子、游子和子夏。

郑老师要求我多带着老师吟诵《论语》,也麻烦老师们积极参与互动。

第三个人就是孔子弟子当中被称为“子”的曾子,“子”如果在前面,就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子贡、子夏;“子”在后面,就是对老师的尊称,如孔子、曾

子、有子。

我们先讲曾子,有很多关于曾子的成语故事,比如说“曾子避席”“曾子受杖”“啮指痛心”“曾子杀猪”等。

我在这里特别给学生吟诵了“曾子避席”,也就是《孝经·第一篇》:

曾子避席(尊师重道)曾子受杖、啮指痛心、曾子杀猪、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吾日”,“日”是入声,强调每天要三省吾身,一刻也不能放松。

还有“为人谋而不忠乎”,什么叫“忠”?

“忠”是一个会意字,就是中心。

我的老师以前在东北有个邻居信佛,在自家设佛堂,水泥地铺了四层,每次要等水泥干到一定程度再铺一层,所以一夜守着没睡。

老师见他铺地这么认真,就请他去铺一个工商银行外面的台阶。

想着他晚上要守在银行,就去给他送夜宵。

结果人不在,给他打电话,人回家睡觉了。

问睡觉了这水泥台阶怎么铺四层,人家说:

一公家的玩意,铺一层就够了。

老师说,这个人就是为人谋而不忠啊,佛祖又怎么保佑他呢!

这些人不就是这样吗?

自己家洗碗洗七遍,到饭店洗碗洗一遍。

可见,做

到“忠”太重要了。

所以就用了一个“而”,“为人谋而不忠乎”,表示转折,为人做事而要做到“忠”很重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容易理解,然后“传不习乎”,为什么不说“传而不习乎”?

在这里“传不习乎”去掉拖长的虚字“而”,加上入声字“习”,所以有个“不习”,口气就非常得严肃,因此知道这是曾子最重视的事情,就是“传”。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传播儒家思想,他作了《大学》,曾子最重视师传,所以他是传人,就像我们现在要传播儒学、传播吟诵一样,要“传不习乎”。

孔子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给父母送终很重要,子女在四海八荒都要赶回来。

曾经有新闻说一个在东莞工作的小伙请了七天假回湖北给父亲送终,可是七天快过去了,父亲还不咽气,小伙子急了,父亲看在眼里计在心里,趁人不注意喝农药自杀了。

儿子草草安葬了父亲,就急匆匆回东莞了。

这样连父母的丧事都草草处理,还能指望他怎么在公司尽职尽责呢?

因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是不合常理的,也是不能“民德归厚”的。

古人父母去世要放多久假呢?

是要放三年假守孝的,李商隐、苏轼都是母亲去世,回老家守孝三年。

三年很可能影响仕途发展,但是民德归厚啊!

所以,原来清明节不放假,后来就放小长假祭祖,因为意识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为什么有子会这么被重视呢?

有子有一句语录:

这口气和孔子一模一样,“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鲜矣”是百分之几呢?

是零。

因为孔子之前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就是没有一个人,就是零,这样的口气是一样温婉,态度是一样坚决。

孔子唯一一个看似不肖的子孙就是宰我,因为宰我曾经质疑守孝三年。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三年去守孝的话,那么就会礼崩乐坏。

这是宰我这样认为的,他对守孝是质疑的,所以他是犯上作乱,他在齐国和田常谋反叛乱,被灭族。

所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和平稳定,和平稳定的根来自于孝悌。

礼导致疏远,所以中和为贵。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纪律是要严明的,但是又要给孩子们发挥个性的空间,这就是以和为贵。

比如我们各种文艺汇演的节目现场,很多都是全程现场直播,所以既要求安静有序,同时又要显示出精彩纷呈,这样才能够显示出素养非常得高。

这一则讲的就是守信与谦恭固然是美德,但是绝对不可以绝对化。

信,须视义而行,所以孔子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这就好像古代有个人叫尾生,尾生与美女约着在桥底下见面,结果河水暴涨,美女没来,尾生想着约在桥底下,不能失信,河水淹到脖子了,还死死地抱着桥墩,最后淹死了,这种人就是“硁硁然小人”。

所以说,“信”只有“近于义”,“义”就是指的“言可复也”,要么就是不可以“复”。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就是说谦恭也不可以过度,否则就会沦为虚伪、献媚、招致耻辱。

就像秦王长痔疮,很多人排队给他舔痔疮,舔一次能够得车五乘,一乘就是一车四马。

有个叫曹商的人,他就得了一百乘,还到处炫耀,以为很荣耀。

现在也有舔痔疮的人。

当时在讲这个的时候,正好是中美贸易大战如火如荼之时,大家都同仇敌忾,但是有几个移居美国的汉奸就大放厥词,说要趁早向美国投降,现在投降还能站着举手投降,到将来就逼着跪着挨打投降了。

这些人替美国人舔痔疮就能够得到一车四马,但是能够得到尊重吗?

殊不知这样会招来更大的羞辱,所以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远耻辱也”,四个字都是上声字,如果两个三声连读,头一个字就要变成为第二声。

上声有很猛烈的感觉,“高呼猛烈强”的意思,所以感觉很强调,一定要“恭近于礼”,才能“远耻辱也”。

最后一个是子夏。

子夏才思敏捷,是孔子年轻一代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

《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中考要考的,还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子夏到晚年的时候,因为丧子而哭得失明,并且离群索居。

《学而第一》的第七章就是子夏曰:

子夏这个人家里比较贫穷,所以有一回孔子想要跟他借伞,但是又考虑到子夏可能舍不得,因为借一回伞就损耗一回,所以孔子就说不要去跟子夏借伞,这样会让子夏为难的。

子夏这么贫穷自然应该是娶不到漂亮老婆的,也不能够让父母吃饱、住安心,所以他就开导自己,老婆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就行了;仕君能豁出性命就行了,即使不学道,这也算是学习了。

确实,一个高学历的不肖子孙不如一个低学历的孝子贤孙。

这样我们五个人物就都讲完了。

最后还是要总结一下《学而第一》里面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上回朱老师所点评的,因为我们都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是为中考服务的。

殊途同归,我们读任何书、任何语录、任何道理,都要能够看到道理后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的性格品质,才能够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的述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