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0795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docx

辽宁省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

辽宁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世说新语》是南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动物笑谈》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D.《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慢慢变得麻木不仁。

C.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B.作为时代的镜子,网络流行语也反映出民众的利益诉求。

C.不动脑筋,不认真思考,提起笔来就写,怎么能写出中心明确、层次分明的文章不是很清楚吗?

D.如何将各种弯曲的木料进行严丝合缝的连接,正可以体现大木匠师的营造智慧。

4.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籍(jí)    讪笑(shàn)  宿营(sù)    唾手可得(chuí)

B.轻蔑(niè)    鄙视(bǐ)    气氛(fēn)   喋喋不休(dié)

C.窸索(xī)     叱骂(chì)   隘口(ài)    肆无忌惮dàn

D.厮守(sī)     嗫嚅(rú)    骚乱(sāo)   一模一样(mó)

5.下列汉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

B.大庭广众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低眉顺眼

C.衰草连天风雪载图周而复始草长莺飞添衣无缝

D.转弯抹角张皇失措荡然无存微不足道日薄西山

二、现代文阅读

塑料带来的解脱与负担

①不久前,巴西桑坦德银行宣布,计划在2020年成为巴西第一家无塑料银行。

“无塑料银行计划”将首先从抵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开始,如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瓶等,逐步实现全面无塑料环境。

从巴西到全球各地,人类与塑料的“战争”愈演愈烈。

②人类无节制地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让地球深受塑料垃圾之害。

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

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00万吨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数十万海洋动物的死亡,还以微塑料、塑料碎片等形式出现在食物链中,进入饮水中和餐桌上,影响人类健康。

③仅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塑料,刚诞生时的形象远没有这么骇人。

它不仅挽救过濒危动物的生命,还将台球等贵族运动带入大众视野。

早期的台球是用象牙制作,一根象牙仅能制造5颗台球,随着台球运动风靡西欧,大象一度面临灭顶之灾。

1869年,美国发明家海厄特发明出“赛璐珞”塑料,成功代替象牙制作出塑料台球。

恰逢工业文明兴起,造价低廉的赛璐珞顺势引发了新一轮的“材料革命”,通过取代难以取得或制造成本昂贵的材料,使得许多物品大众化。

例如,赛璐珞牙刷取代了骨制握柄,让大众开始用得起牙刷。

④但久而久之,塑料可以“用后即丢”的便利性,反而使其使用变得失控。

1955年,美国《生活》周刊在一篇题为《用完就丢的生活》的报道中写道,人类进入了一种肆意丢弃的黄金时代,当清洗变成浪费时间时,扔掉一次性用品毫无疑问是现代生活的胜利。

附图背景里,充斥着丢弃在空中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一家美国人在“塑料垃圾”下欢快地手舞足蹈。

“妈妈不再需要清洗盘子,她可以从家务中解脱出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和丈夫。

”当时塑料制品的广告甚至还伴有妇女解放的色彩。

⑤长期的“塑料狂欢”之后,严重的污染令人类对塑料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年,英国《卫报》将塑料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许多国家、企业开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为了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灾难,人们尝试探索离开塑料生活的可能,许多国家开始从“限塑”走向“禁塑”。

最近,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法案,规定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欧盟国家使用10类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具、气球、薯片包装袋及糖纸、香烟过滤嘴等。

塑料3D循环打印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面世,让人们看到了赢得抗击塑料污染之战的希望。

⑥塑料诞生于人们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希冀,不应毁于人们的浪费与肆无忌惮的挥霍。

回望塑料功与过,重新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或许能够卸掉塑料污染带来的包袱。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3日 有删改)

(链接材料)

6.阅读全文,为什么说塑料带来的既有“解脱”又有“负担”?

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仅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塑料,刚诞生时的形象远没有这么骇人。

(“仅仅”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

(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8.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塑料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因为它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过美好生活,所以对塑料要全面抵制。

B.塑料带来的危害只是因为人类无节制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造成的,所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就能解决环保问题。

C.人类面临塑料污染的形势严峻,塑料袋已出现在珠穆朗玛峰、极地冰盖、海洋深处等地方,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降解时间需1年—2年。

D.塑料制品被丢弃到海洋中,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会造成海洋动物的死亡,还以微塑料、塑料碎片等形式出现在食物链中,进入饮水中和餐桌上,影响人类健康。

9.为认清“禁塑”的重要性,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文正学校学生会准备邀请浙江大学环保专家朱教授来校做“禁塑令,让生活更环保”的主题讲座,讲座时间为2月12日,地点在学校报告厅。

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朱教授写一份邀请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里有座榨油坊

周华诚

①对坞村,地处偏僻,五百岁了;海拔也高,一千多米,是个的的确确的小山村。

这个云生水起的地方,保留着太多古老的东西——大批的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鸡犬之声相闻;传统的黄泥夯土墙房子,与一树一树白梨花相映;两条潺潺流淌的溪流之上,架着六十多座石拱桥,桥头是苔痕上阶绿,溪边是古樟枝叶茂,那些古樟树动辄就是几百年、上千年。

此外还有一座“天灯”,四百年来夜夜点亮,为小山村里樵夫耕者的夜行脚步照明。

小村古风浩荡,保留了几百年来村民的生活图景。

我们在村子里四处游走,老人与小孩的脸上,都是朴素天然的笑意。

②十年前,巍巍大山中动工兴建水库,这个小村的村民大多搬迁出去,住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

水库蓄水,进村的道路亦被淹没,进山改走一条更为蜿蜒曲折的道路,由此村外之人愈加少至。

③黑孩很早就出去读书了,父母还在村子里生活。

后来他带着女友糖糖回来结婚。

那是糖糖第一次见到山中那座古老的榨油坊。

黑孩的父亲余金龙是一名老榨工,从十八岁开始操持这门技艺,至今四十多年。

榨油坊每年秋冬开榨,山上采摘下来的山茶果,在烈日下晒干爆裂,人工剥去厚蒲,炒工把茶籽炒熟,再放进碾子,轰隆隆的碾子把茶籽碾碎,榨工把它包成茶饼,再上木榨。

巨大的木龙油榨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几百斤重的石块吊在梁上,榨工用力荡之,荡出优美的弧线;它在一个制高点悠然下落,经验老到的榨工又调动千钧之力,推动这个石块去撞击撞针;撞针是硬木制成的楔子——无论是多么密匝的茶饼,依然可以挤出空间。

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榨工从胸腔中迸发出悠长的、高亢的、清亮的、穿云裂帛的声音。

随着一声声的撞击与号子,楔子嵌进清亮的茶油,从木榨之中,汩汩地流淌下来,淌成一条细细的、长长的线。

④结婚的第二天,黑孩带着妻子在村里到处逛,惊讶地发现工人在拆榨油坊。

⑤看着伴随自己长大的榨油坊要拆了,黑孩觉得可惜。

可人家说,要不拆它只能花五万五买下来。

于是他跟新婚妻子商量,一咬牙,把刚收的几万元彩礼钱拿了出来,又找朋友同学借了一点,把这钱给凑齐了。

⑥榨油坊是保住了,黑孩却被一村人笑话。

那榨油坊拆了一半,透风漏雨不说,一面土墙眼看就要倒了,角角落落都是蛛网,蜘蛛精都能爬出来。

村民说,黑孩是念书念傻了吧。

⑦村民们一户户搬走了,留下古老民居二十来幢。

青砖,黛瓦,高墙,木梁,有的还有大天井。

可惜了,大多数风雨飘摇,破败不堪。

按照政策,村民搬走异地安置了,住过的房子就得拆呀。

黑孩念过美院,觉得这些老房子有历史价值,有文化价值;再说了,祖祖辈辈都住过,那是整个村庄的记忆。

就这么一拆了之,简单是简单,多可惜呀!

⑧黑孩去找村里,找乡里。

没用。

于是跑到县里,找了县领导。

县领导答应他暂时不拆,看看能干什么。

这时候二十多幢老房子,只留下四五幢。

最好的这栋房子有二百多年了,本来卖给了外地老板,老板要把这房子拆了整个儿搬走。

黑孩去找屋主交涉,让他别卖了。

几番交涉下来,拆是不拆了,卖也不卖了,违约金你得付吧?

十五万元,最后也是黑孩掏的腰包。

⑨黑孩和妻子,本来玩玩琴棋书画,开开网店卖卖东西,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如今跟老房子较上了劲后,不仅茶饭不思,还把过日子的老本都掏空了。

⑩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他们一合计,决定做个民宿,让城里人也来乡下住住。

朋友们来了,还能一起喝喝酒。

于是,黑孩和糖糖两个人自己拍照片,拍视频,在溪涧的石拱桥上坐着,神仙眷侣的样子,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挂到网上,要在村里办一个民宿,就叫“村上酒舍”。

有熟悉的朋友看到,委婉地说一句:

“祝你成功。

”不委婉的呢,就直接多(说)了:

“黑孩,你太理想主义了,你要看清现实。

⑪可黑孩说:

他看到的,是困难后面,那一丝希望。

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⑫他用了一年时间装修那座老房子。

设计了九间客房、两个茶室和一个阳光餐厅,还有一个院子。

幸好自己是学设计的,连图纸都没画,爬上爬下跟七十岁的老木匠一起搞装修。

没人知道这究竟有多艰难——装修的材料,都是他蚂蚁搬家一样,一趟趟从山外运进来的。

还有很多东西是网上淘来的。

快递送到山脚下的邻村,他一趟趟找车去运。

一年下来花了一百多万元,除了众筹来的钱,自己又贴进去不少。

⑬一年以后民宿开业,吸引不少山外人来看新鲜,也有客人住进来了。

他们从没想到,这样古老的房子,怎么会一下变得这么有文艺气息。

也没想到,在这犄角旮旯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闲适的生活:

可以烤火、煨红薯,或者喝酒——喝的正是黑孩跟父亲学着酿的粮食酒;也可以看星星,趁着酒兴对月当歌,还可以挥毫泼墨。

⑭黑孩和糖糖连带着一家人都忙得团团转。

然而尽管劳累,这样的景象却让黑孩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古老的村庄似乎变得重新有了活力。

⑮那个榨油坊已经整修过,高大的屋顶下,木榨和碾子散发着岁月的光泽。

去年秋冬,每个星期黑孩都和他的父亲余金龙在这里榨一次油。

父亲的手艺依然那么精湛,他抚摸着木榨的时候就仿佛重回到二三十岁。

包好的茶饼,用铁箍套好,一饼一饼整齐地排列在木榨里;父亲做好了准备工作,用力荡起那块巨大的撞石。

一次又一次,撞石荡得越来越高,随后,高亢的、清亮的、悠长又起伏的榨油号子从父亲的胸腔里迸发出来,洞穿屋顶,那声音震得空气也嗡嗡作响;紧接着是“砰”的一声巨大的声响,撞石击打在木制撞针上,撞针挤进木榨与茶饼之间,于是那山茶油,那清亮的液体从木榨里流淌出来,连成线,越淌越多。

⑯所有来自山外的人,忍不住鼓起掌来,一片叫好。

接下来,父亲歇一歇,该黑孩上场了……

(有删改)

10.为了保护对坞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黑孩做了哪些事情?

11.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