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0771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书法史脉络.docx

中国书法史脉络

1.脉络

(1)汉末已基本结束,魏晋尚余尾声

(2)先秦至两汉是书体演变的轨迹和内在规律,汉末以后是一文人书法流派的发生流变和发展。

2.先秦书法

(1)虽然书法的自觉化至东汉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与汉字的盟生同时产生。

(2)我们知道结绳记事,汉字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

3.距今3000---4000年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

(1)目前学术及公认的是甲骨文和金文

(2)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

4.甲骨文发现

(1)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2)北京国子监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当时被当地的农民作为“龙鼓”卖给了中药铺,甲骨文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震惊

(3)产生: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甲骨文也是一样,在文化科技上不发达的殷商时期,占卜是决定重大事件的必要手段,比如。

5.甲骨文已具备“六书”

(1)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2)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占重要的位置,甲骨文之前文字的发展肯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来文字慢慢成熟会意、指事、假借等造字方式相继诞生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3)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文字只是掌握在上层社会和巫史手中,甲骨文纪录的文字虽然及占卜为主,但在近年出土的文字中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记载

(4)经过不断的发掘,墨前甲骨文累计已有15万片,其上的单字约有5000个,成为我们研究上周历史和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

6.用笔,结字,章法。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7.金文简介

(1)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

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等。

商代铜器铭文简单的以一、二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

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

(2)战国时代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内容以记载作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等为主。

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

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

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8.礼教为核心

(1)周朝的政治是以礼教为核心的,西周400年的天下可以说是太平盛世,伴随着礼教,青铜器(礼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2)每逢重大事件都要举行盛大、庄重、恢宏的祭祀活动,活动中都离不开青铜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钟、鼎、盘等,下面分别介绍

9.钟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乐器,大小依音节制作,成套的名为编钟

10.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是政治权利和财富、身份等级的象征,用于祭祀和燕享。

11.爵是商周时期的饮酒器尊是商周时期常见的盛酒器

12.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

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13.毛公鼎欣赏

14.散氏盘器铭,西周厉王。

书法极受学界艺术推崇,评论文字之多,法效者之众,堪称书法之冠。

15.散氏盘欣赏

16.春秋战国的地域书风与古隶的萌生

(1)公元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

从此,500年间社会动荡,诸侯争胜,相互间的征伐使统一的西周四分五裂,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除秦国外,其他各国文字,都朝着各自的审美方向,形成地域书风。

此时民间书法也很活跃,加上毛笔、简、牍、帛等各种书写材料的广泛应用,因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形成了绚烂多彩的局面。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很复杂,各诸侯间你争我夺,但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学说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我们知道的老子、孔子、孙子、韩非子、墨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其中以孔孟的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3)同时几百年的战乱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这和后来秦王朝的覆灭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时期的作品

17.兮甲盘

18.栾书缶

19.石鼓文

20.攻吴王夫差鉴

21.战国简书1

(1)从这一时期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隶书已经在酝酿之中,这主要是因为使用的需要

(2)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字称作草篆,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古隶。

因为它已具备了八分书的特点

22.战国简书2

23.战国简书3

24.秦朝书法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着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2)秦国本来是一个小诸侯,但因为启用人才很快就发展起来,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同时修建了阿房宫、长城、秦皇陵,这些工事给刚刚结束战乱的老百姓有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再加上严格的法律,焚书坑儒等,所以很快又覆灭了

(3)秦文字典型的特点就是纵向取势,上下长左右短,整齐划一,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25.秦小篆——琅琊台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者,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书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

26.一般以为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把他当做当代书法家兼文字学家。

27.秦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

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28.秦诏版

29.秦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

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

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

30.秦古隶:

马王堆帛书

31.汉代书法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32.汉古隶—马王堆竹简此简以方笔为主导,虽非笔笔见方,但方笔之风格显明。

方笔起笔与竖笔下拖的笔势,已初具定型汉隶的笔法。

33.秦--马王堆帛书与汉古隶——马王堆竹简

34.居延汉简1

35.居延汉简2

36.隶书的快写

37.--------章草

38.莱子侯刻石

39.汉隶---西狭颂

40.汉隶---石门颂

41.汉隶---乙瑛碑

42.汉隶---礼器碑

43.汉隶---曹全碑

44.汉隶---张迁碑

45.汉隶---史晨碑

46.熹平石经

47.钟繇的楷书--荐季直表钟繇小楷。

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现在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48.宣示表

49.张芝芝白帖

50.书体演变示意

51.魏晋书法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

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

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

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52.魏晋残纸

53.陆机平复帖

54.西晋卫瓘

55.顿首州民帖

56.出师颂卷

57.王羲之王羲之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

58.神龙兰亭

59.奉橘帖二谢帖

60.丧乱帖

61.平安帖

62.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63.黄庭经

64.姨母帖

65.得示帖

66.十七帖

67.王献之王大令,即王献之(344一386年),字子敬,三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

68.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

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最小的儿子王献之最为突出。

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

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69.他的着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

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70.地黄汤帖

71.洛神赋十三行

72.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73.鸭头丸帖

74.王献之东山帖

75.中秋帖

76.伯远帖

77.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78.淳化阁帖

79.梁---瘗鹤铭(水前本)

80.南北朝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

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

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

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

这是北朝。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

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

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康有为说:

“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

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81.广武将军碑

82.爨宝子碑

83.爨龙颜碑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

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

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

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

84.始平公造像

85.石门铭北魏摩崖碑,王远书。

在陕西褒城县。

此铭书法飞动疏宕,出自《石门颂》,《西狭颂》等碑。

有拓本及石印本。

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是当时秦、梁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再度开通关中至四川的褒斜栈道,为纪念而立的。

86.郑道昭《论经书诗》

87.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