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7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docx

复预应力锚索锚杆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拟建**创新基地(二期)项目位于丽水路2279号,项目占地面积约3551.47m2,规划建设22层试验楼,高度99.6m,设二层地下室。

本基坑呈四边形,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基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9.850m,基坑开挖底设计标高为10.38(绝对标高)。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9.12m~9.42m,基坑周长约282.3m,开挖面积4991.83m2。

综合考虑场地地层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后续施工材料堆场及临设布置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基坑安全等级及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要求,本次设计拟采用如下支护方式:

上部拟采用放坡+锚杆支护形式。

下部拟采用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桩间采用旋喷桩作止水帷幕。

二、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2.(二期)测绘技术报告;

3.(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4.《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6.二期监理规划及监理大纲;

7.方案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8.相关的验收规范;

9.设计图纸及文件;

10.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三、工程相关条件

1.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γβ3K1),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图如图2-2,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

杂色,以灰褐、褐红色为主,稍湿,稍密为主,局部松散状,主要由黏性土、砂土或花岗岩残积土填筑而成,个别钻孔见少量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回填时间大于12年。

该层场地各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层厚3.50~6.50m,平均厚度4.98m。

层顶高程19.48~19.94m;层底埋深3.50~6.50m,层底高程12.98~16.37m。

对该层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8.80m,杆长校正后锤击数1.0~15.0击,平均值5.9击,标准值5.5击。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1黏土:

浅黄色、灰白色等,稍湿~湿,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手捻具滑腻感,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不均匀夹少量粗、砾砂,部分钻孔与砾砂以互层的形式或已透镜体的形式在砾砂层中揭露。

该层仅钻孔ZK18、ZK25、ZK28、ZK56缺失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厚度0.40~5.30m,平均层厚2.12m,层顶埋深3.50~8.50m,层顶高程11.24~16.37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5次,实测锤击数7.0~14.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6.2~11.1击,平均值8.8击,标准值8.1击。

2有机质粘土:

黑色、灰褐色,软塑~可塑,饱和,可见朽木等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约6~9%。

该层仅部分钻孔有揭露,孔号分别为:

ZK5、ZK11、ZK12、ZK13、ZK14、ZK16、ZK17、ZK18、ZK20、ZK21、ZK22、ZK25、ZK27、ZK29、ZK31、ZK32、ZK33、ZK35、ZK38、ZK39、ZK40、ZK43、ZK54、ZK55、ZK56、ZK57。

揭露层厚1.00~1.70m,平均层厚1.06m。

层顶埋深4.10~8.20m,层顶高程11.67~15.79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次,实测锤击数1.0~3.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0.8~2.6击,平均值1.5击,标准值1.1击。

3砾砂:

浅黄、灰白、灰褐色等,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岩芯呈散粒状,级配不良,分选性好,主要成分为石英,局部混粘性土,底部偶见少量卵石,颗粒自上而下由细渐变粗。

该层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00~7.60m,平均层厚3.81m。

层顶埋深5.00~10.60m,层顶高程9.14~14.89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9次,实测锤击数14.0~28.0击,平均值20.0击。

3、第四系残积土层(Qel)

1砾质黏性土:

褐红间灰白色等,湿,可塑~硬塑,由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含25%~45%石英砾,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为粘土,岩芯泡水极易软化,该层各钻孔均有分布,揭露层厚3.10~10.70m,平均层厚6.79m。

层顶埋深9.90~14.30m,层顶高程5.46~9.79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1次,实测锤击数16.0~39.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11.60~29.60击,平均值20.2击,标准值18.6击。

4、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γβ3K1)

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早世燕山四期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粗砾结构,块状构造,勘探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带,局部发育孤石(风化球),分述如下:

⑪1全风化花岗岩:

褐黄、褐红间灰白色,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钾长石手捏具砂感,泡水易软化,合金易钻进容易。

该层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各钻孔均有揭露,分布厚度1.30~9.90m。

平均厚度约5.80m,层顶埋深15.30~21.70m,层顶高程-1.91~4.56m。

此层为残积层与强风化层的过渡层,无明显的分层界面,野外以标准贯入试验作为分层依据,其锤击数一般为40~70击。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实测锤击数42.0~69.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29.4~48.3击,平均值35.7击,标准值33.7击。

⑪2强风化花岗岩:

褐灰色、灰黄色等,原岩结构较清晰,钾长石手捏具砾砂感,手捏易散,岩芯呈砾砂状,岩芯泡水易软化崩解,个别钻孔底部夹少量风化岩块,合金可钻进。

该层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地各钻孔均有揭露,分布厚度2.10~29.70m,平均厚度约7.23m,层顶埋深18.80~29.50m,层顶高程-9.56~1.06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9次,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49.7~60.2击,平均值53.9击,标准值52.7击。

⑪3中风化花岗岩:

锈褐、浅肉红色等,裂隙极发育,裂面铁染呈褐红色。

岩芯呈碎块状,少数短柱状,锤击易碎,声哑,合金钻进较困难。

RQD=0~30%,属较软~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场地部分钻孔钻至该层,个别钻孔分布厚度较大。

揭露厚度1.72~0.30m,平均厚度约1.72m,层顶埋深31.30~54.00m,层顶标高-34.28~-11.61m。

⑪4微风化花岗岩:

灰、青灰、肉红色等,裂隙稍发育,岩石矿物新鲜、坚硬,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需金刚石钻进。

RQD=60~95%,属较硬~坚硬岩,岩体完整~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

场地各钻孔均钻至该层,揭露厚度6.00~9.15m,层顶埋深20.90~56.80m,层顶标高-37.08~-1.21m,层底埋深29.50~62.83m,层底标高-43.11~-9.81m。

⑮孤石(风化球):

青灰、肉红色,裂隙发育,岩石矿物新鲜,岩质坚硬,岩芯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从本次钻探揭露情况统计,主要分布在强风化层中,揭露钻孔埋深、厚度及风化状态详见统计表2-1。

2.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拟建场地位于大沙河北侧约254m,距离西北侧的西丽水库直线距离约850m,场地红线范围内无地表水流通过,但东南侧紧邻人工湖,距离红线约4.5m,湖水水面高程约18.80m,大气降雨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一部分流入场地四周设置的雨水、污水管道,一部分通过蒸发的方式排泄。

2、地下水

本次勘察期间多次遇强降雨,水位普遍较高,水量丰富,实测57个钻孔的稳定水位埋深介于1.80~4.40m,高程介于16.04~18.00m,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受冲洪积砂层侧向径流及降水入渗补给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同湖水的水力联系密切,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及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场地多年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可按1~3m考虑。

3、地层渗透性与地下水补给排泄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周围地形地貌分析,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基岩存在少量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残积层及全风化层中,其中人工填土层具弱~中透水性,冲洪积黏土、有机质黏土层均为微透水性,共同组成相对隔水层,砂层具有强透水性,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周围地下水(湖水)的侧向补给,以蒸发和向地处渗流的方式排泄。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中、微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中,基岩裂隙水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其含水量及透水性呈弱~中等,具有微承压性。

该含水层主要接受上层潜水的下渗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

勘察期间从钻孔观测各含水层水头大致相等。

4、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场地地下水按Ⅱ类环境,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按Ⅲ类环境考虑,结合上表综合判定:

1)、按环境类型判定:

地表水、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2)、按地层渗透性判定:

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3)、地下稳定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按pH值)具有微腐蚀性。

3.环境条件

现场地已经整平至设计室外标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开挖范围内有暗埋管线、暗渠等障碍物,已迁移。

基坑设计不考虑地下管线影响

四、专业工程的特点

本基坑工程深度为9.12m-9.42m,基坑周长282.3米,面积约4991.83m³,属于深基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锚杆支护主要是充当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会联合其他支护结构形式使用。

具体而言就是锚杆的一端锚入土(岩)体中,而另一端则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相连,其起到稳定功能的途径是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结合深部土层对杆体表面的摩擦作用来实现的。

  由于锚杆、锚索具有适应性强的鲜明特点,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基坑深度的限制,所以可以灵活使用,能够和多种其他支护综合使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建筑基坑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一般的建筑工程中,土锚锚入地层的深度在10~20米之间,最深可以达到30m以上,有效锚固段必须大于4米,而钻孔直径则控制在90~130毫米之间,如果工程有特殊的需求就必须要扩孔。

通常情况下,拉杆会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不同型号和根数的高强度钢丝、钢铰线或粗钢筋组成。

特别适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也适用于邻近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线而不允许有较大变形的基坑支护工程。

五、监理工作流程

锚杆工作流程

 

预应力锚索工作流程

钻机就位

成孔施工

锚索安装

锚索加工

清孔

注浆及二次注浆

腰梁及锚支座施

装锚具

张拉及锁

锚头处理

六、监理工作要点

锚杆、预应力锚索施工应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后,才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

(1)要求承包人应将详细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钻孔。

(2)根据各工点工程立面图,要求承包人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

  (3)检查承包人的钻机就位及脚手架搭设情况。

(4)要求承包人采用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5)要求承包人对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