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9396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docx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远古人类

重点知识

元谋人

1、距今约170万年;

2、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3、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4、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

5、位于长江流域。

北京人

1、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3、保留了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点(猿的特征+人的特点);

4、使用打制石器(课本第三页打制石器图片);

5、使用天然火;

6、过着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1、距今约1.8万年;

2、发现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中;

3、与现代人没有差别;

4、生产活动主要以采集、狩猎、渔猎为主;

5、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了刮磨和钻孔技术(骨针的发现);

6、懂得人工取火技术;

7、已经佩戴饰品,有爱美之心。

补充:

1、“我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原始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课本第2页看图说一说)。

2、获知原始人类会使用火主要是通过遗骨遗物的发现。

3、普遍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例如北京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

4、火的使用对于原始人类的作用:

火可以用来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等,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课本第4页想一想)。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氏族聚落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距今年代

约6000年

约7000年

约四五千年

发现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山东泰安大汶口

代表地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房屋式样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粟、白菜、芥菜

水稻

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家畜种类

猪、狗

猪、狗、水牛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石斧、石铲等P8)

磨制石器、骨制工具(骨耜P9)

手工业(陶器)

彩陶(鱼纹彩陶盆)

黑陶(刻画猪纹黑陶钵)

补充: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如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

2、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反映原始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有①定居生活、②使用磨制石器、③种植农作物、④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3、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的区别:

①制作方法:

打制石器用打制方法,形态粗糙;磨制石器采用磨制技术,工具精细。

②功能:

打制石器与采集、渔猎相适应、效率低;磨制石器与农耕生活相适应,劳动功效高。

③使用时间: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课本8页比一比)

4、半坡、河姆渡的异同:

⑴相同之处:

①都从事农业生产,兼有饲养、打猎、捕鱼等生产活动;②都会建造房屋,开始定居生活;③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⑵不同之处:

①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②建筑房屋结构不同:

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居住干栏式;③种植农作物不同:

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④陶器制作风格不同:

半坡居民制作彩陶,河姆渡居民制作黑陶。

(课本10页议一议)。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黄帝的贡献

1、炎帝: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互通有无。

2、黄帝:

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数、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通过阪泉之野大战,黄帝战胜炎帝,炎帝部落归服黄帝部落,形成后来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主体。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龙的形象突出反映出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形成的。

二、尧舜禹

1、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称为禅让。

2、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筑堤堵水、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后人称之为大禹。

大禹治水所说的“水”指的是黄河。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朝代

重点知识

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二里头文化遗址

1、起止时间: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

禹;(禹传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4、亡国君主:

桀(桀驾人车,反映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奴隶地位的低下。

商朝

1、起止时间: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建立者:

3、都城:

亳(今河南商丘)

4、盘庚迁殷: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5、亡国君主:

商纣王(炮烙之刑,统治残酷)

西周

1、起止时间: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建立者:

周武王

3、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4、亡国君主:

周幽王(犬戎攻破镐京)

东周

1、建立时间:

公元前770年

2、建立者:

周平王

3、都城:

洛邑(今河南洛阳)

补充:

1、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位(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课本22页想一想)

2、夏朝建有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机构;

3、西周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国土地归周王,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得转让和买卖。

农作物种类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细,瓷器制造较普遍,建筑物上已开始使用瓦。

4、从夏商灭亡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⑴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君主必将被人民所抛弃;⑵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课本25页议一议)。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分封制

⑴目的:

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⑵内容:

①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⑶意义(作用、影响):

①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地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二、夏商西周时期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三个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

贵族阶层(统治阶层)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享有各种特权。

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阶层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除了做苦役外,还用作祭祀祖先的贡品或贵族殉葬品。

(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层)

三、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礼仪教化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四、补充: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的分封制。

2、“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天子、将军、大夫等组成统治阶层,奴隶地位低下、无人身自由,奴隶称为祭祀祖先的贡品和贵族的殉葬品。

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反映国家大事在于祭祀与打仗。

也印证了礼仪教化在巩固统治中的重要作用。

4、夏商西周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手段主要是:

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

(课本33页)

第7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诸侯争霸出现原因(历史背景):

⑴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⑵几个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3、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⑴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⑵齐桓公当政之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⑶齐桓公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课本35页想一想)

4、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举行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

问鼎中原指的是晋、楚争霸,晋文公成为霸主通过城濮大战,楚庄王成为霸主通过邲之战。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家。

2、战国七雄:

韩、赵、魏、楚、燕、齐、秦。

3、合纵: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魏国公孙衍)。

连横:

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国张仪)。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生产工具的演进

时期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半坡、河姆渡居民)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

(课本第3页)

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的骨制工具(课本第8、9页)

木制、石制工具

“千耦其耘”

铁器,如锸、锄、耙等

牛耕

铁犁铧开始使用

特点

使用砸击、敲打、碰撞的方法加工的粗糙石块

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采取磨制技术,工具更加精细。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质地坚硬,韧性高,锋利。

1、“千耦其耘”:

西周时期,使用木石工具,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劳动者在贵族田地里集体耕作。

2、春秋时期很多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说明牛在当时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

3、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的意义(作用)?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注意理解),反映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集体耕作,个体小农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各国改革风潮

1、目的:

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商鞅变法:

⑴公元前356年,秦国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也称卫鞅、公孙鞅)

⑵目的: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⑶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⑷内容:

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

伍、什内各家相互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②奖励生产。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重农抑商政策)

③奖励军功。

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④承认土地私有。

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最核心内容,确立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⑤推行县制。

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

(县级行政单位的由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

⑥统一度量衡。

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⑸意义(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

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卜辞。

2、意义(价值):

⑴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⑵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二、青铜器

商朝时期铸造业高度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有:

司母戊鼎(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青铜立人像。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思想学派(具体意思要了解)

学派

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代表作

思想

儒家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孔子

春秋

《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