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8596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docx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分析: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悟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四、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学习过高一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对学生的理解上有难度。

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由于政治课讲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教学设置了障碍。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的综合运用。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蜈蚣是一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

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却相安无事。

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所以,它们相安无事。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

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课堂探究:

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

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从哲学观点看,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婉转悦耳的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演奏技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哲学上的联系与具体联系有什么区别?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

它与具体联系的关系是:

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

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普遍性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的。

(3)联系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补充: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思考: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联系具有客观性。

◇课堂练习:

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而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

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A.世界是物质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课堂探究: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

2、联系的客观性

(1)“客观性”——是指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属性

(2)联系的客观性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生态系统联系,食物链等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区别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

(如南水北调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等)

判断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联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⑥福厦高速铁路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在事物的联系③④⑦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②⑤⑥

“8”是发,发大财;“4”是死,不吉利

发菜是一种黑色藻类植物,其使用价值和一般青菜一样,然而在广州它却身价百倍,因为它谐音“发财”。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下列联系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168就是一路发。

◇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与沪宁及其沿线地区的联系。

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做个钉帽。

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马钉马掌。

在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落,但元帅并不知道继续追赶敌人。

不久,马的脚伤太重而马失前蹄。

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死。

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

敌军乘机反扑,一举灭掉这个国家

这则寓言包含什么哲理?

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关系说明: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如果不认识或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

方法论之一:

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想一想: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方法论之二: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注意: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课堂练习:

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B)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

故应选B。

本题中③说法有误。

(4)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

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课堂练习: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B)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B项符合题意。

◇课堂探究:

(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提示:

(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

进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能充分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原因):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3)要求: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有人说: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联系的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

普遍联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从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是否有具体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理总结3: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课堂练习:

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A)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①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④是主观臆造联系,应排除,故选A。

◇课堂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