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256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肥基本知识.docx

复合肥基本知识

复合肥基本知识

复合肥基本知识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三种重要植物营养元素N、P或N、P、K的肥料的总称。

复合肥料中含N、P或N、K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二元复合肥。

含N、P、K三种元素的称为三元复合肥。

有的复合肥料除含N、P、K主要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称为多元复合肥料。

三元复合肥料的品位时以含(N~P2O5~K2O)%的总量来表示,但其每种养分最低不少于4%,一般总含量在25%~60%范围内。

总含量在25%~30%的为低浓度复合肥,30%~40%的为中浓度复合肥,大于40%的为高浓度复合肥。

   复合肥外观一般为颗粒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颜色也不尽一样,他的主要原料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铵、氯化铵、尿素、硫酸钾、氯化钾、磷铵等等。

   目前我国生产工艺有:

喷浆造粒、高塔造粒等.

   高塔熔体旋转造粒法生产高浓度硝基复合肥。

该技术系将硝尿磷钾熔体从造粒塔顶喷出,在塔内降落过程中边冷却边团聚成粒,这也叫熔融造粒法.在硝铵生产企业采用高塔熔融造粒法生产复合肥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直接利用硝铵浓溶液,省去了硝铵浓溶液的喷浆造粒过程,以及固体硝铵制复混肥料时的破碎操作,简化了生产流程,确保了生产安全。

二是熔体旋转造粒工艺充分利用了硝铵浓溶液的热能,物料水分含量很低,无需干燥过程,大大节省能耗。

三是可以生产出高氮、高浓度的复合肥,产品颗粒表面光滑圆润,合格率百分比很高,不易结块,易溶解,这就从生产技术方面确保产品在质量上和成本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复合肥优点:

   1.养分含量高,主要营养元素多。

复合肥的状分总量一般比较高,营养元素种类较多,一次施用复合肥,至少同时可供应作物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

  2.副成分少,结构均匀。

例如磷酸铵不含任何无用的副成分,其阴、阳离子均为作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

这种肥料养分分布比较均一,在造成颗粒后与粉状或结晶状的单元肥料相比,结构紧密,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

由于副成

的使用。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许多酶的活化剂,能增强作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作物缺镁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形成都受到抑制。

缺镁病状首先表现在中、下部的老叶上。

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物质,是许多辅酶的结构成分。

作物缺硫时,蛋白质等的合成受阻,植株矮小,叶绿素降低,分蘖分枝少,缺硫症状首先表现在顶端新叶上。

随着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氮磷钾化肥大量施用,土壤中的中量元素已不能满足作物需求,果树、蔬菜等因缺中量元素,各种生理病害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提高。

中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钙肥:

含钙的肥料有石灰、石膏、硝酸钙、石灰氮、过磷酸钙等。

石灰是酸性土壤上常用的含钙肥料,在土壤PH5.0-6.0时,石灰每公顷适宜用量为粘土地1100-1800公斤,壤土地700-1100公斤,砂土地400-800公斤;土壤酸性大可适当多施,酸性小可适当少施.石膏是碱性土常用的含钙肥料,石膏每公顷用量1500公斤或含磷石膏2000公斤左右。

硝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可用于叶面喷施,浓度因肥料作物而异,在果树、蔬菜上硝酸钙喷施浓度为0.5%-1.0%。

镁肥:

含镁的肥料有硫酸镁、水镁矾、泻盐、氯化镁、硝酸镁、氧化镁。

钙镁磷肥等。

质地偏轻土。

酸性土、高淋土及大量施磷肥的地块,易缺镁。

镁肥施用量因土壤作物而异,一般每公顷施纯镁15-25公斤。

硫酸镁、硝酸镁可叶面喷施,在蔬菜上,硫酸镁为0.5%-1.5%,硝酸镁为0.5%-10.%.

硫肥:

含硫的肥料有石膏、硫磺、硫酸镁、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

谷类和豆科作物,在土壤有效硫低于12ppm时就会发生缺硫,对硫敏感的作物有十字花科、豆科作物及葱、蒜、韭菜等。

硫肥每公顷用量石膏为150-300公斤,硫磺为30公斤。

 

 五、(含氯复混合)肥料的施用

    含氯复混(合)肥料是指钾源来源于氯化钾,氮源部分或全部是氯化铵复混(合)肥料。

我国施用化肥的历史较短,人们对氯基肥料的了解甚少,加之对“忌氯”的传统理解及用肥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民朋友及用户对施用含氯肥料顾虑重重,个别厂商对含氯肥料也有极为片面的肤浅宣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含氯肥料的正确施用。

为了合理利用肥料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浅谈我们对含氯肥料的认识及施用建议。

    一、氯的营养作用

    氯是植物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之一。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植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植物尚无明显的缺氯症状,然而氯对许多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效应,主要表现在:

1、参与光合作用。

2、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启闭,有利于养分的吸收,提高抗旱能力。

3、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如冬小麦的全蚀病、条锈病,玉米茎枯病等。

4、氯离子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能有效地减少硝态氮流失和反硝化损失,肥效长、后劲大。

此外,氯作为植物细胞内的稳定离子,对细胞内诸离子的平衡存在及氮、磷、钾、钙、镁等的吸收都有一定影响。

也有加速植物茎叶发育之说。

二、含氯复混(合)肥的缺点

1、由于氯离子是土壤中最活跃的一个阴离子,它与阳离子结合成为氯化物,氯化物在土壤中极易溶解,可随土壤水上升到地表,水份蒸发,盐分则留在地表,把下层的阳离子带到上层,加重土壤的盐害。

2、氯离子也能与其它阳离子结合,形成有害的氯化物,如在石灰性土壤中形成氯化钙,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

3、氯离子及其氯化物也容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渗到土壤下层或随水流到耕地之外,不产生任何危害。

4、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称这些植物为忌氯植物。

但也有些植物如棉花、大麻等纤维类作物则对氯离子反应良好,有利于纤维长度和拉力的增加,在水田中含氯肥施用效果也往往好于含硫肥料。

这就是说,任何肥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关键是应根据作物、土壤、气候等特点合理选择与施用,只要取利避害,就没有不好的肥料。

硫基型复混(合)肥,如果在使用中不能扬长避短同样会造成危害,如水田中长期施用硫基型肥料,会因硫化氢的积累造成水稻中毒黑根受害。

三、含氯复混(合)肥施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含氯复混(合)肥,是目前生产量和施用量较大的一类肥料,能否用好这类肥料,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1、广泛适用于耐氯力强及耐氯力中等的作物上。

耐氯强的作物:

水稻、高粱、谷子、棉花、红麻、菠菜、甜菜、番茄、油菜、水萝卜、黄瓜、茄子等;耐氯力中等的作物:

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豌豆、葱、菜花、甘蓝、芹菜、草莓、甘蔗、柑桔、亚麻、葡萄幼苗、山楂幼苗等。

2、广泛用于含氯低的土壤,特别适合渗透性好、具有浇水条件、降雨量较大的土壤,如南方广大地区及其它盐碱土地区。

3、在耐氯力低的作物上不宜施用,或有条件的谨慎施用。

主要是烟草、甘薯、马铃薯、白菜、辣椒、莴笋、苋菜、苹果、葡萄、茶、西瓜等,这些作物通常称为忌氯作物。

4、不宜施在含氯高的盐土、盐化土、渗水不好的粘土地、涝洼地、托水性强的石灰性土壤及多年棚栽条件下的土壤。

 

 

土壤与施肥  

2009-08-2221:

08:

52|  分类:

土壤知识|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施肥必须考虑土壤,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才需要施肥,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土壤(或大气)已能充分供应,否则会造成浪费,甚至造成作物中毒。

这一点有时被忽视。

第二,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些列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影响肥料效果,不考虑土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合理施肥。

如在水田中施用硝态氮肥,必然会降低肥效等。

  一、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

  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包括:

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养分环境。

  土壤物理环境首先影响作物的水分和空气供应,也直接影响养分的供应和保蓄。

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

一般肥沃土壤,它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

土壤孔隙不仅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本身也对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

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化学环境的重要因素。

土壤养分即使在施肥的情况下也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估计,在一般施肥情况下,中等产量水平时,植物吸收的氮中有30%~60%、磷中50%~70%、钾中40%~60%是来自土壤,可见土壤养分环境对作物营养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土壤养分概况

  氮:

我国土壤耕层中的全氮含量大概变动在0.05%~0.25%。

其中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我国土壤平均含氮量最高的土壤,一般为0.15%~0.035%。

而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含氮量较低,一般为0.05%~0.1%。

华中华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有较大的变幅,一般为0.04%~0.18%。

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水田的含氮量往往高于旱地土壤。

我国绝大部分土壤施用氮肥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磷:

磷是农业上仅次于氮的一个重要土壤养分。

土壤中大部分磷都是无机状态(50%~70%),只有30%~50%是以有机磷形态存在的。

  我国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主要是磷酸钙盐,而南方主要是磷酸铁、铝盐类。

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被氧化铁胶膜包裹起来的磷酸铁铝,称为闭蓄态磷。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变动在0.02%~0.11%,其中北方土壤的全磷含量,一般比南方土壤高,我国土壤的全磷含量大体上从南向北有增加的趋势。

如东北地区的黑土、白浆土全磷含量一般为0.06%~0.15%,而我国南方的红壤和砖红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1%~0.03%。

  土壤全磷含量的高低,通常不能直接表明土壤供应磷素能力的高低,它是一个潜在的肥力指标,但是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缺磷。

’在土壤全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对当季作物有效的,称为土壤有效性磷。

  近年来,随着产量的提高,我国土壤缺磷面积不断扩大,原来那些对磷肥效果不明显的地区表现了严重的缺磷现象,如广大的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新疆等地都大面积缺磷。

而原来缺磷的地区,由于长期施磷,磷肥效果下降,这主要是指华中、华南某些缺磷水稻土。

在华中华南中高产水稻土上,随着有机肥的施入,磷已可满足作物需要,而大面积的酸性旱地土壤以及部分低产水田,缺磷仍然是相当严重的。

  钾:

土壤中钾全部以无机形态存在,而且其数量远远高于氮磷。

我国土壤的全钾含量也大体上是南方较低,北方较高。

南方的砖红壤,土壤全钾含量平均只有0.4%左右,华中、华东的红壤则平均为0.9%,而我国北方包括华北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东北黑土地区,土壤全钾量一般都在1.7%左右。

因此,缺钾主要在南方,北方已开始出现缺钾现象。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是以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无机盐形态存在。

在土壤溶液中可有一部分微量元素以有机络合态存在。

通常把水溶液或交换态的微量元素看作是对作物有效的。

土壤中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土壤本身含量过低,另一种原因是含量并不低,甚至很高但是由于土壤条件(主要是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造成有效性降低而供应不足。

在前一种条件下,需要靠补施微量元素肥料,后一种情况下,有时只需改变土壤条件,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就可增加供应水平。

  三、施肥对土壤的影响

  增加土壤养分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

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

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

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它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

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