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147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docx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

 

xxx城A1、E1东区、F地块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

 

 

xxx城A1、E1东区、F地块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

 

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次

3引用文件2

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2

5.2作业流程图3

5。

3技术规定3

5.3.1平面控制测量3

5。

3。

2建(构)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设4

5。

4规划放线测量资料内容4

5.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5

5.5.1组织管理措施5

5.5。

2资源保证措施5

5。

5。

3质量控制措施5

6附录7

附录: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7

附表1:

质量检查意见表8

附表2:

测站定向检查记录表9

1概述

1。

1项目背景、来源及内容

xxx城,距离市中心仅6公里,项目占地5000亩,建成后可容纳8万人居住,以江北第一大盘的恢宏气度成就不可复制的人居之城。

雄踞泉城城市中轴线中央生态端的领秀城,承袭着泉城富贵地脉传统,以数万亩青山郁郁葱葱、200万平米社区绿化、怀抱三山三水八泉、45万平米国际级生活配套以及日渐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单纯和谐的邻里氛围,于济南“后花园"构建泉城理想之城,并一举征服诸多专家、学者挑剔的眼光,摘取了中国地产最高荣誉—-“2006博鳌论坛中国十大地产风尚住宅"的桂冠,成就xx城的上游人居典范。

xxx城位于泉城城市中轴线中央生态端,坐拥花山峪、柏石峪两大山谷,尽揽万亩青山和多条河流,环抱泉子山、鳌子山和望花楼山为社区山体公园,南依泉城城市“后花园”,北瞰都市文明繁华,以其山明水秀、宁静自在、清新宜人而又近接都市的独特氛围,展现了城市中绝版的和谐大气生活。

山东xxx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xxx城A1、E1东区、F地块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其中A1地块包括1#~3#楼、5#~12#楼、加压泵站及1#、2#、3#地下车库,E1东区地块包括3#、5#、7#、10#、11#、15#、16#楼及地下车库,F地块包括1#~3#、5#~13#、15#~19#楼及地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车库。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内地形分为平地和丘陵地,经实地踏勘,甲方已对测区内进行场平,通视条件较好。

测区内交通非常便利,自济南市区英雄山路或二环南路等主干路均可直达作业区.

测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年均气温14℃,历年平均降水量在600mm-700mm之间。

冰冻期较短,最大冻土深度为0。

4米—0.5米。

由于作业区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偏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秋温高于春温;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多东北风.作业时应注意春季防风,夏季高温防暑,冬季防风雪侵袭和严寒冻伤。

作业时应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在公路上应身着警示服,在其他地方作业应注意河流、旱井、高压电线等潜在不安全因素.

2。

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

2.1控制测量资料

可利用JNCORS系统进行网络RTK测量,检测图根级控制点FY—2,要求RTK检测已知点时,平面位置差值应≤±5cm;高程差值应≤±5cm。

高程控制可直接提供我院2006年所做四等水准点4617、4620作为高程控制点。

2.2。

2甲方提供资料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定点图、施工总平面图及电子文档由甲方提供。

经审核,以上资料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具备规划放线条件,本工程以施工总平面图电子文档作为放线依据.

3引用文件

1)《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5)《济南市建设工程规划放线和验线测量技术规程》(试行)

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产品名称

xxx城A1、E1东区、F地块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

坐标系统

1993年济南市独立坐标系

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数据格式

文档数据格式为Doc、图形数据格式为Dwg

放线点平面位置精度

放线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校核放线点坐标与条件坐标计算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5CM。

建筑定位后的外轮廓边长与设计边长之差不应大于1/2500

高程精度

高程测量直接提供我院2006年所做四等水准点4617作为高程控制点,四等水准点高程中误差≤2.6mm

5设计方案

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硬件

主要测绘仪器

LeicaSR530型GPS接收机;TOPCONGPT-3002N型全站仪

数据处理设备

P4以上计算机

数据存储设备

移动硬盘、光盘

其他硬件

应配置交通用车、图根点标志、水、电、通信联络等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资和警示服、交通警示墩等安全生产必备装备

软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

Windows2000以上

图形编辑软件

CASSfor济南市勘测院版

5.2作业流程图

5。

2。

1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流程图

 

 

 5。

2。

2全站仪放样作业流程图

 

5.3技术规定

建(构)筑物规划放线测量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控制线的测定。

2)建(构)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设。

3)建(构)筑物室内外标高测量。

4)与建(构)筑物相邻、相关地物的测绘.

5。

3.1规划控制线的测定

5.3。

1。

1规划控制线的测定采用极坐标法,在三级或三级以上等级的导线点上设站进行.

5.3.1.2当规划控制线不能以中心桩的形式测定时,应沿中线方向截取三个内分点计算坐标,放出点位.三点定位后,应进行三点验直,其相互间的方向偏差不应大于30″.

5.3.1.3当规划控制线包含曲线时,应将曲线的各要素一并放出。

5。

3。

1。

4所有测定点均应另设站检查,由两站测得的同一点坐标之差不应大于5cm。

5。

3。

2建(构)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设

5.3.2。

1建(构)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1)确定最佳设站位置,反算建(构)筑物外轮廓点与设站点的边长及相关水平角,现场测设建筑物位置。

界桩间能通视时需进行图形校核。

2)定桩的顺序应从要求较严或精度较高的一边开始,不临路的应从长边开始测设。

3)异形建筑应放出每幢建筑物的长边端点及主要控制点,以达到整体控制的目的.

4)建(构)筑物位置测定完毕后,必须另设站用极坐标法进行检查.

5.3。

2.2实地如有障碍物,不能实测时,需测设辅助点(或参考点).辅助点桩与界桩关系在相应的资料中注明。

5。

3。

2.3定位中(轴)线点,定位界桩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校核界桩坐标与条件坐标计算的点位误差不应大于5cm.

5.3。

2.4建筑定位后的外轮廓边长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1/2500。

定位边长在25m以下时,检查边长的误差不应大于1cm.检查过程在手簿中予以记录说明。

5。

3.2.5当建(构)筑物纵横以直线形式排列时,同一直线上的建(构)筑物轮廓点偏差不应大于5cm。

5。

3。

3建(构)筑物室内外标高测量

5.3.3。

1室内外标高由场地内已联测高程的水准点上引测.

5.3.3。

2室内标高通常每座建筑测一点,当建(构)筑物占地面积较大时,应酌情增加。

5。

3.3.3本工程直接提供四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点。

5。

3.4与建(构)筑物相邻、相关地物的测绘

按照数字化成图方式测量与建(构)筑物相邻、相关的地物、地貌。

5。

4规划放线测量资料内容

规划放线资料要齐全,数据文件应正确、完整,文档资料应规范、清晰。

规划放线测量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复印件);

2)合同(或合同评审会议纪要);

3)技术设计书(一般工程可编制策划说明);

4)计算资料(检测资料及精度分析资料、导线计算、水准计算、条件坐标计算等);

5)检验记录;

6)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成果.

①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

②建设工程规划放线点、水准点成果表;

③建设工程规划放线点、水准点点之记;

④规划放线定位图.

5.5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5.5。

1组织管理措施

本工程实行作业班组长负责制。

生产岗位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进行作业,并对作业成果质量负责。

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本岗位的工作质量。

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对其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并有权予以质量否决,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5。

5。

2资源保证措施

测绘生产实施前,应对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保证需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各种物资满足要求,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所使用全站仪等主要仪器应经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应认真记录并报告项目负责人,请专业人员维修。

5.5.3质量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测绘局1997年7月22日发布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市勘测院的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测绘生产全过程(包括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实施质量控制,产品检查验收工作应严格按照《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进行,坚持“以技术标准为准绳、预防与把关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生产作业中的工序产品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方可转入下工序.下工序有权退回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上工序产品,上工序应及时修正、处理.退回及修正的过程,都必须如实填写质量记录。

5.5。

3.1过程检查

作业人员和作业小组应对完成的成果资料进行严格的自检和互检,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

过程检查由部门质检员组织实施,对作业组上交的测绘成果(图纸、数据)等进行100%的检查,并按照规定签署.

5。

5.3。

2最终检查

最终检查由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检查内容及方法应符合《济南市建设工程规划放线和验线测量技术规程》(试行)规定,质量评定应依据《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有关规定进行。

6附录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测区内有河流、高压线、城市主干道等,出测前要相互叮嘱,注意以下安全生产事项:

(1)在路窄、交通量大的情况下作业,必须时刻注意来往车辆,设置仪器警示墩。

作业人员应穿警示服。

在道路边设置仪器时应选适当位置,注意防止行人碰动,观测人员不准离开仪器,司觇人员不得离开脚架。

(2)仪器在搬运、携带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装箱,勿使仪器受震或碰撞摔倒,长途运输时要加强安全防震设备.

(3)在大风天气观测时,必须将脚架踩牢,将仪器两脚逆风,一脚顺风。

在斜坡处安置仪器时要将两脚置于坡下位置。

(4)仪器的光学镜部分不得用手、粗手巾、棉布、粗纸等擦拭,不准随意拆卸仪器。

仪器或脚架的螺丝松动或残缺时,应及时维修。

存放仪器要注意防潮。

(5)应采取跟踪杆绝缘措施,凡在电网及高压线路、裸线等附近作业时,要相互提醒,必须离开其防护范围适当距离,一般导体性工具都不得放置其附近,以防触电。

(6)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防灼伤仪器或眼睛.

(7)凡在生产中发生重大人身及仪器事故者,该工程不得评为“优级”.

附表1:

质量检查意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