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126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学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条件

①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

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

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

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

(1)起讫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

(1)纺织: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社会关系的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①对内:

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对外:

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易错辨析 工场≠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

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

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

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3.结果

(1)生产力: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产业结构:

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经济中重工业逐渐超过了轻工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3)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产生,推动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世界面貌: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4.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

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

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

①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在对外政策上纷纷加强侵略和扩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展

1.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①市场:

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②交通: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图示构史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①物质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②交通通讯: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

(2)表现

①政治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

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

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

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

例如:

德国和日本。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1.论从史出

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史料一 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

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结论 史料一表明蒸汽机的使用使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变为“工厂”。

史料二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

——《列宁选集》第二卷

结论 史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产生。

2.史由证来

根据材料信息,就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你认为“斯密派”和“马克思派”哪一派的观点更合理?

材料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

其分歧在于,“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

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提示:

先选择流派再从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论证。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意“斯密派”。

观点:

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实:

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2)同意“马克思派”。

观点:

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

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

考点二 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②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