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912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_精品文档.pdf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戴洪刚1,杨志军2(1.河海大学,南京210098;2.淮安市环科所,淮安223001)摘要:

对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认证,并阐述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

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

X1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26504(2002)0220037203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湖泊,同时也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40,东经1181011852之间。

早在隋、唐时期,洪泽湖地区为一广袤的冲积淤积平原,地势低下,水系发达,小型湖荡洼地众多。

自公元1128年,发生了黄河长期南泛侵淮,历时达700余年,导致该地区河流泥沙淤积,诸湖荡滞水,水面扩大,合众为一,并大举扩建堤坝,以防水患,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洪泽湖。

洪泽湖为一平原地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水域面积1597km2,容积30.4亿m3。

这里地处我国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干湿,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区域。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资源种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描述,并作了保护对策的研究。

1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划分与特征1.1区域类型划分洪泽湖湿地主要受过境客水和季风气候的影响。

由于洪泽湖为一人工拦蓄形成的超大型水库,地形差异较大,加之入湖水水量、水质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季节的各自生态优势,可以将湿地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入湖河口滩地型淮河为洪泽湖的主要入湖河流,来水量占洪泽湖入湖水量的近70%,在其河口地区形成了约1万hm2的水面、滩地、老子山、龟山等地貌的自然生态区。

这里的湿地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林材、灌木、芦苇、各种湿生植物及与之相应的动物种群,向来是鸟类栖息地及多种鱼类产卵、育种的良好场所。

(2)滨湖河漫滩型在洪泽湖的西北角是临淮头、溧河洼等大面积的河漫滩地,这里水草草种繁多,湿地基金项目:

江苏省99环保科技攻关课题作者简介:

戴洪刚(1963-),男,博士生,发表论文数篇,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主要从事自然保护,环境管理和科研工作。

生物资源丰富,是候鸟迁徙越冬的良好场所和多种鱼类产卵、育种的最佳所在。

这里建有城头林柴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为大鸨、灰鹳等珍稀鸟类。

(3)湖面、围垦区混合型分布与洪泽湖西部,水面为湖面浅水区,生有鱼、虾、蚌、田螺、贝类等淡水水生动物,以及菱、藕、芦苇等湿地生植物。

这里适宜发展人工饲养与野生放养相结合的水产养殖业,因受过境客水污染较少,可作为水产种苗培育基地。

围垦区以洪泽湖农场为核心,地势低洼,有大片林木,主要为水杉,枯水期有少量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4)河道、湖湾水面型以成子湖为主体,包括其周边沿岸、二河、滩地。

成子湖为洪泽湖西南部一分汊湖湾,水面广,水位深,相对独立。

该湖区水面约350km2,包括周边湿地岗地约有500km2,有丰富的藻类、聚草、芦苇和马来眼子菜及深水水生植物和鱼类,适宜建成大的水生生态区。

(5)堤岸向陆地过渡型湖东岸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洪泽湖大堤,逶迤南北,全长67.25km,它是洪泽湖下游广大里下河地区重要的防洪屏障。

大堤两侧绿树成林,这里有杨树、槐树、垂柳、水杉等高等植物林化带,还有李氏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多种鸟类和昆虫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1.2系统特征由于地处淮河中游末端,又是淮河河床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受其形成过程的影响,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如下特征:

(1)水分补给年际不均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天湖区北风大,间或出现降水,但量少,常是干燥、寒冷、少雨的天气。

春季为夏季风的转换季节,空气暖湿,降水量增加,平均风力全年最大。

夏季降水量高度集中,多暴雨,湖区是梅雨和台风、气旋雨多发地域,梅雨锋带可在这里停留较久,形成洪涝水患。

但有些年份,梅雨和气旋少而导致久旱,使湖区的年际降水变率大。

秋季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但天气环境反常时,也可出现秋雨绵绵的天气,是湿地生物最佳生长期。

73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戴洪刚,等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

(2)过境水影响较大洪泽湖的年均入湖径流量为328亿m3,约为总库容(30亿m3)的11倍,区间径流量仅为19亿m3,湖水年交换率非常高,使得湖区生态环境受入湖水量水质的影响很大。

在所有入湖河流中,淮河系入洪泽湖的最大河流和湖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它占入湖总水量的70%以上。

湖水替换率高,水位变幅大,湖滩地有随水位涨落而淹没或出露的特点,这种现象影响了水产及养殖业和种植业,也影响了滩地上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

而入湖水质更直接地影响着湖区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一旦污水下泄入湖,将造成局部的严重污染,甚至导致死鱼事件。

另一方面,湖水调蓄率高,也使得江湖之间洄游性的鱼蟹种群通过河道得以补充。

(3)分布不平衡在湖东岸,因水位低,深水面大,建有洪泽湖大堤,仅有一些出湖河流、稻田等湿地,且分布较为零星散乱。

湖南面是一些河湾及部分入湖河道和河漫滩地,是人类开发活动较集中的地区。

湖西岸是偏滩地,浅水面,河漫滩地,河口湿地分布最为集中,且面积大,也是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资源量最充沛的地带。

(4)有机质含量不均一洪泽湖底泥有机质的平面分布不均一,呈块状分布。

入湖河口受外源补给影响,有机质含量丰富,为3.90%11.17%;湖西部受生物沉积影响,含量次之,为2.07%7.44%;成子湖区含量较低,为1.77%1.98%;而淮河入口附近湖区与敞水区含量最低,仅为0.93%1.52%,这一带高等植物较少或基本不生长,其它生物量也少。

(5)生物种群多多种类型的湿地及其各种成因造成水陆交接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多种湿地生物群落的适应物种。

该系统内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大鸨、黑鹳等4种鸟类,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6种,其他动植物达480多种,为我国湿地生态研究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2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种类经调查发现,洪泽湖区湿地上的生物资源,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高等植物、鱼类、鸟类等,种类多,数量大,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基地之一。

2.1藻类洪泽湖的藻类共有8门141属165种,其中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最多,三门达124属。

2.2浮游动物湖区的浮游动物91种,隶属35科、63属。

其中原生动物15科18属21种;轮虫9科24属37种;枝用类6科10属19种;桡足类5科11属14种。

出现种类最多的科是臂尾轮虫属多达6种之多。

2.3底栖动物洪泽湖底栖动物种类较多,共有76种,分别属于环节动物3纲6科7属7种;软体动物2纲11科25属43种;节肢动物3纲22科25属25种。

环节动物由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组,寡毛纲占95%以上;软体动物有腹足纲和瓣鳃纲两大类,是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纲、蛛形纲和昆虫纲,甲壳纲占绝对优势。

2.4水生高等植物湖区的水生高等植物有81种,隶属于36科61属。

其中单子叶植物43种,双子植物有34种,蕨类植物4种。

优势种群有芦苇、蒲草、菰、莲、李氏禾、水蓼、喜旱莲子草、苦菜、菱、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聚草、菹草、黑藻、苦草、水鳖等。

2.5鱼类洪泽湖的鱼类区系由67种(和亚种)组成,它们分别隶属于9目16科50属。

其中鲤科41种,鳅科5种,银鱼科4种,鱼尝科3种,鱼箴科、塘鳢科2种。

可见,湖区鱼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约占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

常见的经济鱼类有鲤、鲫、鳜、红鳍鱼白、鳊、乌鳢等6种,1972年渔业总产量达4.6万t。

2.6鸟类洪泽湖地区有鸟类15目44科194种,其中43种为留鸟,100种为候鸟(41种为夏候鸟,59种为冬候鸟),51种为旅鸟。

属国家类重点保护的有大鸨、白鹳、黑鹳和丹顶鹤等四种,类重点保护的有白额雁、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灰鹳等26种。

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105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24种。

3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多种类型,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并为调节地区水资源和水热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需要保护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环保组织的关注。

由于其生态脆弱性较大,受过境客水影响极易发生变化,因此在洪泽湖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3.1控制上游来水质量入湖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育,这其中淮河的水质是重要因素。

近十几年来,淮河频繁暴发水污染事故,造成鱼虾大面积死亡,人畜饮水困难。

仅1994年7月份的一次污染事83环境科学与技术第25卷第2期2002年3月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故就造成湖区工农业生产损失近20亿元,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不堪言状。

加强淮河等入湖河流的水污染治理,保障入湖水的质量是保护洪泽湖湿地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主要措施包括:

建立洪泽湖水源保护区,颁布洪泽湖水资源保护条例;加强污染源治理,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建立洪泽湖水质预测预报系统和水质优化调度方案。

3.2加强生态监测与研究目前,洪泽湖开展了水环境监测和水文测验,掌握了湖区的水污染状况和水文特征。

今后,可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特征和生态功能,选择典型的、敏感的、易受影响的湿地生态因子开展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系统的物种状况和群落动态,并开展动态分析研究,将监测、研究结果及时报各有关部门,以便迅速采取对策,促进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3制定湿地保护规划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地理位置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资源、环境功能,必须加以宏观控制,做好保护规划。

洪泽湖西岸的城头林柴场已被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他的湿地尚处在乱砍乱挖、滥捕乱养的无序状态,而这些湿地极易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保护。

洪泽湖湿地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已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完成规划文本,不久将报省政府批准,相信会对保护洪泽湖湿地有所帮助。

3.4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一些湖泊的管理经验表明,好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管理机构上。

洪泽湖位列全国第四大淡水湖,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但至今却没有一部水资源保护条例一类的法律条文。

而全国七大淡水湖泊中也仅有洪泽湖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洪泽湖的权威机构。

又逢1997年行政划分,使湖区分属淮安、宿迁两市管辖,使得行政管理更加松散。

加快洪泽湖湿地的保护性立法,健全行政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当前应成立省属洪泽湖水源保护机构,具体承担水环境管理、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仲裁,监督湖区及上游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3.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洪泽湖素有“苏北明珠”的美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

早在1984年,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就已启动。

有些开发活动将可能影响到湿地的资源总量和环境功能。

如围网养殖的密度过大,会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增高,加快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促进部分藻类的生长繁殖;围湖造田会改变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和植被的生长条件,导致物种减少,湿地生态环境的失衡;滥捕滥伐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破坏;农田灌溉是充分利用湖泊水资源,但也会降低湖区的环境容量,出现水产养殖与农田灌溉的用水矛盾。

因此,在所有人类开发活动中,必须以恢复和发展洪泽湖的生物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才能使湖区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朱松泉,等.洪泽湖水资源和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