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7868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docx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申报指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课题申报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十月

前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水平,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特色杂粮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变我国特色杂粮生产与加工利用严重滞后的现状,建立高效育种与产业发展技术平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型特色杂粮作物新品种,促进特色杂粮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延长杂粮产业链,带动杂粮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报须知

一、总体目标

面对我国特色杂粮生产与加工利用严重滞后的现状,按照市场发展需求,以覆盖杂粮作物90%面积的谷子、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糜子、食用杂豆等7种(类)为主要攻关对象,通过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集成与融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效育种与产业发展技术平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型特色杂粮作物新品种;研发示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特色杂粮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加强杂粮加工利用工程化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应用,有效延长杂粮产业链,带动杂粮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申报课题

课题1.主要杂粮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适用性研究

课题2.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课题3.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

课题4.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课题5.功能型燕麦新品种选育与新型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课题6.荞麦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课题7.糜子优质品种筛选及产业化示范

课题8.出口杂豆品种改良及产业化示范

课题9.特色杂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

三、申请管理

1、由承担课题任务的省(区)科技厅组成省际联盟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协调。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委托基础条件好的科研、教学或企业单位,进行跨部门、跨专业联合攻关。

四、资金来源

本项目国家拨款3500万元,第一承担单位所在地方科技厅按课题国拨经费数1∶1提供配套资金,同时要求承担企业按课题国拨经费数不少于1∶1提供配套资金。

五、实施年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5年(2006年-2010年)。

六、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6个法人单位,其中企业和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分别不超过3个。

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2.申报课题单位必须具有能够承担本项目有关研究任务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和年龄学科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需的育种资源材料、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课题负责人;

3.申报课题的企业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承担新品种开发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且经国家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排名2005年度相关产品销售额位于行业前二十位。

(2)企业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

(3)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4)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5)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6)通过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项目或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4.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5.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6年9月底),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

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

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的规格要求:

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书

(5)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申明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地方配套经费承诺函、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

)。

课题申请单位在递交课题预算书的同时必须完成课题预算的网上申报工作(见网站。

5、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6、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

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上直接下载。

8、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

2006年10月27日16:

00时整。

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

申请文件受理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攻关处564房间(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北京2143信箱。

邮编:

100045)。

9、联系人和电话: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攻关处

戴炳业王学勤(010)68511843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处

李树辉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技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省际联盟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省际联盟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由省际联盟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申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1、主要杂粮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适用性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重点开展杂豆、燕麦、荞麦、谷子、高粱等主要杂粮原料的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与相应的评价方法研究,按照不同的加工用途系统构建我国主要杂粮的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

2、重点开展我国杂粮主产区主要杂粮原料的深加工适用性研究,并对我国不同产地的杂豆、燕麦、荞麦、谷子、高粱等原料中主要生理活性组分指标进行评价研究。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立杂豆、燕麦、荞麦、谷子、高粱等4~5种主要杂粮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在1~2条产业化生产线上进行应用示范。

2、根据不同加工用途,完成杂豆、燕麦、荞麦、谷子、高粱等4~5种杂粮原料在4~5种健康营养食品加工中的适用性评价。

明确4~5种不同优势产区杂粮原料中2~3种主要生理活性组分指标的分布变化规律。

3、培养研究生8~10人,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报批稿4~5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300万元。

课题2、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一、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谷子育种的新方法,标记重要功能基因,创制具有特殊有益性状的新种质。

2、培育优质、多抗、专用、高产、适合产业化简化栽培的春、夏谷新品种和适合主食化应用的品种。

3、研究、集成谷子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建立谷子产业化生产技术规范和产业化示范区。

4、研究以谷子为主料的方便营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工艺,形成新的专利,建立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产业化示范。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研究谷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谷子育种和种质创新效率;对2~3个谷子功能基因进行标记,创制和筛选具有特殊有益性状的新材料6~8份。

2、选育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春夏谷新品种、杂交种7~9个:

其中高产多抗类型和杂交种3~4个,抗除草剂型谷子新品种2~3个,优质、专用型谷子新品种2~3个。

3、研究谷子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针对不同生态区建立谷子产业化生产技术规范3~4项;在谷子不同生态主产区建设谷子高效生产的产业化示范区3~4个。

在示范区内谷子生产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整个谷子产业的发展,使谷子的产业化水平显着提高。

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500万亩。

4、研究出以谷子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营养食品3~4种,建立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申请相关专利2~3项;开发2种以上的新产品形成知名品牌。

5、培养研究生8~10人,发表研究论文8~10篇。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经费550万元。

课题3、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开展优异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创造,研究高粱航天育种、克隆变异、杂种优势固定新技术和高粱群体改良技术,研究不同细胞质应用技术及主要抗病虫性状分子标记育种技术。

2、引进优异种质资源并加强创新,培育淀粉含量高、多抗新品种。

3、根据不同高粱品种、不同生态区域,研究高产、节水、高效、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通过技术的集成组装、示范与推广,实现规模化生产。

4、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企业联合进行产业化开发,建立名酒(醋)专用高梁生产基地。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选育酿造型高粱杂交种5个,产量比对照提高5%以上,品质性状或抗性性状明显优于对照;抗高粱丝黑穗病、抗叶斑病、抗倒伏;籽粒淀粉含量在70%以上,脂肪含量低于4.0%,单宁含量在1%左右。

满足名酒名醋企业的酿造需求。

2、集成组装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态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4套,建立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累计示范推广400万亩以上。

3、培养研究生3~5人,发表论文20篇,创建名牌产品1~2个。

三、课题经费

国拨经费500万元。

课题4、专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大麦分子育种技术和品质快速鉴定筛选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探索大麦专用品质定向选育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