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7354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docx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是短暂的朝代,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大的建树,但为南北文风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是空前强盛的朝代,文学上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政策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二、士人拥有宽阔的人生道路

1、华夷如一的思想1、科举为普通士人提供了通过考试入仕的机会

2、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2、科举之外,尚有其他多种入仕途径

3、士人普遍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三、大批中下层士人进入文坛四、史学和各艺术门类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1、开拓了文学的视野,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围。

2、其积极进取精神带来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昂扬情调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代文学

一、漫游之风对文学和影响二、入幕对文学的影响

1、山水游赏1、入幕的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容

2、边塞漫游2、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合送别、戎幕闲谈对诗词、小说的影响

3、漫游通都大邑三、读书上山林之风对文学的影响四、贬谪生涯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一、以儒为主,兼取百家,儒、释、道思想交融的思想特征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三、道家思想、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1、禅机、禅趣,空寂、平和境界的影响1、道家返归自然思想的影响

2、出现大量的诗僧2、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3、对变文、俗讲等文学体裁的影响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二、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时代的客观条件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文学自身的发展三、散文文体、文风的革新

3、诗、文、小说、词等全面发展四、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4、作者众多,大师辈出五、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

隋统一中国后,怎样融合南北文学之所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和初唐一百二十多年的探索过程。

第一节隋代诗歌

一、隋代诗歌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1、隋代诗歌的作者

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素、薛道衡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

二是由梁、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

2、南北诗风的合流与合而不同

隋代诗歌具有南北两种风格并存与合流的趋势,但尚未达到融为一体的地步,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二、1、卢思道(532-583),字子行,阳(治今涿县)人。

其《从军行》以南朝歌行体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具有北方的质朴遒劲贞刚之气。

入隋后的《棹歌行》、《美女篇》等,有梁诗歌的轻艳之风。

2、素(544-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人。

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3、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阳(今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悠长。

三、隋炀帝时期的诗歌:

隋炀帝即位后,身边聚集了一批由南入隋的文士,诗歌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

以隋炀帝为中心,应制奉和、宴饮娱乐,咏物和吟咏宫廷琐事,使诗歌走向宫廷化、贵族化的末路。

第二节贞观诗坛和“上官体”

一、对南北文学特征的认识和“各去所短,两合其长”的创作理想。

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由南入北的文人。

贞观文人对南北文学的特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理想。

《隋书文学传序》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这种“各去所短,两合其长”的创作理想,经过后来许多诗人长期的努力探索,才得以实现。

二、贞观诗风贞观(627-649)是唐太宗世民的年号。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是以唐太宗世民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

开始时多有述怀、咏史等刚健质朴之作,后来则刻意模仿六朝的声律和辞采,容多奉和应制之作,在风格和趣味上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代表作家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唐太宗的诗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其中感时应景、吟咏风月的容较多,受齐梁绮艳诗风影响较明显,又有雍容典重的特点。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会稽余(余)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

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608?

-664),字游韶,陕州(今陕县)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的齐梁诗风。

如《早春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等。

早春殿应制上官仪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上官仪对诗歌的对偶形式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促进律诗形式的成熟有一定贡献。

2、上官体上官仪是唐初著名的宫廷诗人,其诗多为雍容典雅的奉和应制之作,形式上工于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不仅更加讲究诗歌的声韵辞采和对偶之美,而且还将诗歌的对偶形式进行了归纳,对律诗形式的成熟有一定的贡献。

上官仪的诗歌多为时人所仿效,称之为“上官体”。

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

一、隐逸诗人王绩(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河津县)人。

其诗多吟咏隐居生活和情趣,意境宁静淡泊,语言自然疏浅。

如《野望》。

王绩的这种上承渊明的平淡诗风,具有与宫廷诗风迥然不同的特色,但毕竟只是孤立的存在,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一个环节。

二、初唐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真正反映了当时一般中下层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一)身世地位生于贞观前后,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

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才俊志雄而仕途偃蹇是“四杰”身世的共同特点。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河津县)人。

炯(650-694),华州华阴(今华阴县)人。

卢照邻(634?

-683),字昇之,幽州阳(今大兴)人。

骆宾王(623-684?

),婺州义乌(今义乌)人。

(二)审美追求“初唐四杰”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三)诗歌创作风貌初唐四杰开启了新的诗歌创作风貌。

1、把诗歌从宫廷、台阁的狭小解放出来,引向江山、塞漠、市井,思索社会历史和抒发个人性情,使诗歌开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边塞诗如炯的《从军行》、《出塞》、《战城南》,卢照邻的《关山月》、《陇头水》、《战城南》,骆宾王的《从军行》、《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宿温城望军营》等。

描写帝京景象,揭露豪富奢华,慨叹历史世事的代表作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炯的《夜送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等。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渴望功业,实现人生价值是四杰诗中的共同追求,很能代表当时广大中下层士人的精神风貌。

如炯的《从军行》。

它如: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炯《出塞》“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卢照邻《浴浪鸟》当理想落空,命运多难的时候,四杰的诗中往往迸发出愤世嫉俗的慷慨不平之气。

如: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怒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促进五律成熟,发展七言歌行。

“四杰”中,王勃和炯擅长五律。

把五律的表现围扩大到江山和塞漠,提高了五律表现技巧,为五律的成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尤以炯的五律最为擅长。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是一首五律名篇。

“四杰”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五言绝句。

如: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氏连城璧,天下由来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炯《夜送纵》“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卢照邻《浴浪鸟》“此地别燕丹,壮士发怒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四杰中,卢照邻、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

卢照邻歌行的代表作是《长安古意》、《行路难》。

它如《失群雁》、《明月引》、《怀仙引》等。

骆宾王歌行的代表作是《帝京篇》、《畴昔篇》。

它如《从军中行路难二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荣》等。

戏为六绝句二杜甫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四节杜审言、、宋和律诗的定型

一、杜审言和文章四友杜审言(646?

-708)、峤(645-714?

)、味道(648-705)、融(653-706)并称“文章四友”。

他们是高宗、武后时期重要的台阁诗人,在朝为官时写的诗歌,容与以前的宫廷诗人差别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和艺术技巧有一定的贡献。

其中杜审言水平较高,如早年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宋和律诗的定型

(一)、宋的生平和创作佺期(656?

-714),字云卿,相州黄(今黄县)人。

宋之问(656?

-712),字延清,虢州弘农(今灵宝县)人。

二人是武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善写应制酬唱,点缀升平之作,容较贫乏,但风格相对流畅。

被贬期间,都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诗。

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入鬼门关》等。

(二)五律形式的定型、宋的主要贡献是完成了五言律诗形式的定型。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新唐书宋之问传》说:

“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宋。

”王世贞《艺苑卮言》说:

“五言至、宋,始可称律。

”、宋精研声律,约句准篇,确定黏对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贯穿全篇。

在前人的基础上,最后完成了五律形式的定型。

对,指一联中平仄相对。

(把四声二元化,由体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

黏,指联与联之间平仄相黏。

(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黏)

||--|度岭方辞国,

--||-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

|||--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

--||-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

|||--不敢恨。

由五律可以推导出五言排律、五言绝句的形式。

在五律基础上,可以推导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形式。

在、宋和其他诗人的努力下,于唐中宗景龙(707-710)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形式的定型。

当时,七律写得较好的是佺期。

如《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等。

第五节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射洪县)人。

早年任气好侠,后折节读书,二十四岁中进士。

官至右拾遗。

曾随乔知之出征西北,又随武攸宜出征东北,因意见不合被贬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