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698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docx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高三语文教案doc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_高三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

 

设计与执教:

广州市第一中学

涂丹萍

2004年12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榕树》中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

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

鉴赏优美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学教材:

2004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广东版教材必修二。

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

学情分析: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眼前的事、眼前的景,生发出对故乡的榕树、故乡的亲人怀念。

时隔几十年,对那些寻常景、寻常人、寻常事,作者都动情地去追忆,如历历在目,美妙动人。

文章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然而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难理解黄河浪的那种思乡情结,根本无法懂得作者对两棵老榕树会生发出如此诸多情怀。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阅历肤浅,要他们去理解文本,比登天还难。

如按常规教学,没有两三个课时,是无法拿下来的。

怎么办?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内容:

了解作者及他的著作《故乡的榕树》;自己阅读课文一遍,扫除字、词障碍。

将学生分为七大组,每组八个人,每个组准备好一本专用的活动记录本。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二、课前导入。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

山一程、水一程,身在异乡忍独行?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乡音可曾听?

同学们,你们曾有过离开故乡的经历吗?

有的话,你的感受是怎样?

能否写出来。

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

今天让我们和黄河浪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三、堂上探讨:

整节课的教学紧进紧围绕着“读——一初评——仿写——说——再评——画”六个环节来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的点评。

1、

读原文。

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原文,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一评

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

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教师可先示范:

如第8段第2句中“唯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

这句是把两棵枝深叶茂的榕树比拟作人撑巨伞,寓动于静,变物为人,既表现了两棵榕树的超凡形态,又显出卓著的功能。

3、仿写

结合高考中仿写考点,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并在小组记录本上写下来。

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成分吸收到自己的作文中,又可以理解作者那种思乡情结,从而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教师可以先示范:

如第11段中第7开始“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

有的还做在树头的石版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

教师仿写的句子是:

“有的像我一样,把希望的帆扬到蔚蓝的高空,却仍然怀念着那故乡的小河么?

有的还坐在那秘密的花园里,诉说着那理想的故事么?

4、说

要求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评

要求其他同学就这位同学仿写的句进行评点,从修辞、句式、艺术手法上说说优缺点。

6、画

要求每个活动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突出“驮背”榕树,还可以赋上一首小诗。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练习:

堂上未完成画的小组,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要求每个小组交一幅画。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特别是学生模仿课文作者的语句去表现自己的情感,以及通过作画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做得比较成功;另外,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分析讨论得比较充分,应该说也比较深刻。

但感到问题也不少。

首先是仿写中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现象。

其次,老师对学生的点评缺乏到位的讲解,本是这节课很出彩的地方,却轻易跨过去了。

对这样的一节课,我有一个担心。

是不是在文本本身的研读上不够深入,课堂上讨论的很多东西都是文本以外的。

这是否合乎我们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呢?

课后我问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他们觉得这样好,初读这篇文章只觉得太朦胧,当带着仿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再去读时,便能体会文章的好处:

课堂上读自己仿写的句子,也是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

最后环节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如果没有对文本深入的理解,是画不好这幅画的。

这样教师即刻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学得有滋有味,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刚上完课后的一点思考。

过后再仔细反思一下,恐怕问题多多。

 

色。

(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3题的相应文字在204页末段,分析词语以学生的领会程度为准,教师适当地予以评价。

 

4.作者的思乡之情包括了哪些内容?

请针对感受较深的某方面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这些抒写出作者对故乡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眷恋、思念。

讨论以学生自圆其说为妥。

 

5.文章在描述完思乡的景物后,重在表现真挚、浓郁而怅惘的思乡之愁,请学生根据课文加以体会。

 

(让学生朗读有关的讨论文字,即208页末段头两句。

提问学生体会相应内容,即认识课文的叙事与抒情的有机性。

 

6.这种思乡情感的深沉、浓郁是贯穿课文始终的,请让我们再次借助朗读来加深体味。

 

1.以点明板书内容含义为教学过渡,说明本文是典型的“寄情于物”写法,启发学生根据相应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写个仿写性的片断(例如可以幼时生活的某个场面、事物;或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的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