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68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核心制度二.docx

护理核心制度二

核心制度

六、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目的:

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单元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包括病理标本)、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床号、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住院号、腕带等两项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病区医护人员除核对床尾卡与腕带外还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

询问患者姓名时,须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您叫什么名字?

),不能直呼患者的姓名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严格执行腕带使用制度。

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5、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6、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七、护患沟通制度

目的:

通过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单元

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表情亲切、诚恳、尊重对方。

2、护患沟通方式:

床旁沟通、集中沟通、出院访视沟通、分级沟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度及预后,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沟通,尤其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的,要重点沟通)。

3、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表述,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4、沟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及心理状况。

5、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句。

6、应用沟通技巧,使用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指导性的话语,适时使用治疗性抚触,语言讲究科学性、针对性。

7、印制各种通俗易懂的宣教资料供患者阅读。

8、在入院时、治疗前后、手术前后、检查检验前后、使用自费护理用品前、出院前应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和回答咨询。

对有严格要求的注意事项,必须明确无误交代清楚并确认患者接收的信息正确。

9、各病区设立具有专科特色的健康宣教手册和宣传栏。

10、为患者制订的各阶段康复计划和措施,应让患者和家属知晓并积极参与。

11、每月召开1次患者座谈会,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并将改进措施及时向患者反馈。

12、执行《患者告知制度》中的相关内容。

13、门诊设咨询台和导医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患者候诊时,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出诊医师、就医须知,宣传疾病防治及保健知识。

14、特殊情况下的护患沟通技巧:

(1)对丧失语言能力的、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实施患者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的行为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2)对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护护之间要求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护士长向家属进行解释,避免患者和家属产生不信任的疑虑心理。

(3)发生纠纷时,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或家属倾诉,尽量稳定对方情绪,有条件时通知护士长或有关人员接待投诉者,尽量给予圆满解决。

当投诉者要求上级解决时,可告知护理部或投诉办。

(4)患者病危或病故时,如家属情绪激动,值班护士应表示同情并尽力安慰家属,保持病房安静的休养环境。

(5)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应耐心向家属解释,劝其到病室外等候并给予关心与照顾。

(6)病房或门诊出现突发事件时,如设备发生故障、出现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护士应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安慰和疏导患者和家属,维持正常医院秩序。

八、消毒隔离制度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单元

(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一、严格执行国家、省、市、院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

1、护理人员上岗衣帽整齐、清洁。

2、进入处置室、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从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3、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洁工作。

4、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5、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按期灭菌。

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采用小包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6、无菌物品开封后标注开封日期和时间。

7、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8、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

9、使用后的针头等利器放入利器盒内,避免针刺伤。

10、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日臭氧照射消毒一次,每周彻底大清扫一次。

11、治疗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抹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12、严格进行区域划分:

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3、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

14、病区地面湿擦,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15、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室及走廊清点。

16、出院病人2小时内做好终末消毒。

床。

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

17、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使用后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18、凡接触、飞沫、空气隔离病人,在床头卡和一览表上给予标记,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

(2)重点感染部门管理

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并遵照执行。

2、各室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3)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1、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置硬性容器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2、特殊感染性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烧处理。

3、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

九、护理抢救工作制度

目的:

规范护理抢救工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单元

(一)护理抢救工作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和技术水平高的护士承担,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病房制定本科系常见抢救应急预案,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熟练掌握。

(3)各临床科室配备的抢救室不得挪作他用,抢救室内备有齐全完好的抢救仪器、药品等,各种物品做到五定:

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三无:

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

三及时:

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2小时内)。

(4)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完好适用,配套完整,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并有明显标志,每班清点交接。

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5)急救车内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

(6)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抢救仪器、器材、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用方法,具有抢救意识。

(7)参加抢救的人员应做到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8)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术、配血、止血等紧急抢救措施。

(9)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

药品空安瓶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10)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通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1)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2)认真做好抢救后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和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13)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

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14)抢救后物品、器械及药品应及时补充,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附:

抢救车装备统一要求

1、用物:

弯盘、电筒、止血带、砂轮、皮肤消毒剂、棉签、胶布

2、器械:

喉镜、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吸痰管、注射器(根据科室需要备不同规格的注射器、针头),筒易呼吸复苏气囊等

3、抢救药按顺序依次摆放。

根据情况配备基数,每次用后补充基数,其他物品不能放入急救车。

十、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规范护理行为,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单元

内容: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3)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在护士长或白、夜班护士带领下按时床边交接班,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病情、治疗、器械、物品等。

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嘱处理者及执行者二人核对医嘱,接班者核对上一班医嘱,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各项护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处理医嘱、发药、注射、输液、输血、采集标本、手术病人核对等。

如有疑问核对原始医嘱单及汇报医生。

(六)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双锁,钥匙双人保管。

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病房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做到帐物相符。

3、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

(七)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

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天菌、定期检查维修。

三及时:

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2小时内)。

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并有明显标志。

定期清点交接。

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八)患者安全对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病人、瘫痪、孕产妇、老幼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填写《预防压疮、跌倒、烫伤告知书》,请代理人签字,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悬挂提示卡,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六防安全标识醒目(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导管滑脱、防走失),密切观察、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九)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监测:

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消毒液、消毒设备、空气、工作人员手等,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十)病人陪送制度对新入院病人陪送至入院科室,并与当班护士做好交接,做检查病人陪送至检查科室,急危重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